评论(204)

收藏( 0 )

分享

点赞(5)

举报

5 204 260620 2019-5-20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推荐

    • 1
    • 2
    • 3
    回复 支持 反对 收藏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5-20 12:57

      顶 (0)

      总府街2016.jpg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5-20 12:57

      顶 (0)

      总府街民国时期.jpg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5-20 12:57

      顶 (0)




      评论图片

    • 蕾丝大爱

      来自 内蒙古 2019-5-20 15:11

      顶 (0)
      图片能够再配点文字说明就更棒了

      评论图片

    • 灬情缘

      来自 河北省秦皇岛市 2019-5-20 15:13

      顶 (0)
      金河路好像就是加了个盖子的那条路哇

      评论图片

    • saaczx

      来自 福建省宁德市 2019-5-20 16:34

      顶 (0)
      很棒~~~~~~~~~~~~~

      评论图片

    • 独狼爱独行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2019-5-20 22:37

      顶 (0)
      好贴,图片对比再多点。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5-21 10:06

      顶 (0)
      本帖最后由 250-1 于 2019-5-21 13:43 编辑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

      锦华馆
      锦华馆虽然名曰“馆”,其实是条巷子,一条东接科甲巷,西通春熙路的巷子。
      锦华馆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6年,其建成之初,内有餐厅、茶房、浴室、绸缎庄等店铺,名为“锦华馆商场”,寓“繁花似锦”之义。在1924年以前,生意很不错,但1924年春熙路建成以后,这里逐渐冷落,最后成为春熙路和科甲巷之间的通道。于是有人咏道:“餐饮杂沓水陆陈,馆中商务尽时新。一自春熙开马路,来往无非过路人。”
      我来到锦华馆的时候,这里早已离“繁花似锦”甚远,记得只有一些小铺小摊,如缝纫铺、修鞋点、鲜花摊之类,在所有的营业户中,温泉浴室是其中最大最显赫的。
      革开放以前,成都的普通民众,家中拥有洗浴条件的极少,如果要洗浴,要么上单位浴室,要么上公共浴室,所以那会儿浴室业是一个重要的服务行业。当时,成都有不少公共浴室,我知道的名气较大的有两家,一是文化馆附近的工人浴室,另一家就是锦华馆的温泉浴室,这两家浴室均采用燃煤锅炉供水,比那些用“瓮子灶”烧水的小浴室先进多了。
      温泉浴室不仅可以洗浴,还连带提供理发服务,这让顾客更加方便,加之温泉浴室规模不小,可以容纳较多的顾客,所以当时有的企业工会就来购买团体票,然后作为福利券发给职工(当时企业工会发福利券,除了锦华馆温泉浴室的洗澡票,还有商业场大光明理发店的理发票)所以这里生意特别兴隆,尤其是过年过节,去温泉浴室洗澡往往要排班站队,有时甚至等上好几个小时,把带去的报纸卡卡缝缝都看完了,可能还没有如愿。
      在温泉浴室侧,有一块空地,当年是自行车停车场,来温泉浴室洗澡的、理发的,或是去逛春熙路的,不少人都把自行车停放在这里。在改革开放以前,自行车是成都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满大街都见自行车跑。自行车多,相应的停车场也多,那时存放自行车,看车人会给车主两枚木牌,这两枚牌子组成一对,牌面有毛笔画的标记,牌缘有可以相互啮合的犬齿,两枚牌子,一枚挂在自行车上,另一枚由车主随身携带,取车的时候,两枚牌子必须要合得上齿、对得号,否则就取不了车,但人多的时候,这“合齿对号”的工作往往比较马虎甚至放弃了。当时停放自行车,不论时间长短,只要在停车场下班以前,一律每次一分(晚场电影2分)但是如果错过了取车时间,停车场下班以后,车主仍未取车,那么第二天去取,就要交两角至五角的特别保管费,若是遇到过于认真或是故意“弯酸”人的,还须出示自行车的“软牌照”和发票。
      从温泉浴室出来,如果往春熙路方向走,会经过一段摆满鲜花的“花巷”,这是卖花摊主的宝地,走出“花巷”即是春熙路,在“花巷”巷口左拐,走不了几步,有一段短而不通的弄道,拐进弄道,里面有一家专门放映纪录片的影院,名叫“大华新闻电影院”,过电影院再往里走,是“成都基督教青年会”,据说在二战时期,这里是美国大使馆住成都的办事机构。其实,新闻电影院原来也属于基督教青年会。
      对我而言,锦华馆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记忆:当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东城区婚姻登记机关在锦华馆办公,我和我的妻子就是在这里领取的结婚证。那天,我们领了结婚证出来,怀着喜悦的心情去逛春熙路,其间花了四毛几分钱,在春熙路“火星照相馆”拍了一张一寸半的合影。这就是我们的结婚照,这张黑白照片一直保留在我们的相册里,而当时的那份喜悦,则一直保留在我们心中。
      当然,如今婚姻登记处早已他迁,温泉浴室(以及新闻电影院和火星照相馆)也不知其踪,现在仍然“健在”的,只有锦华馆西口的门楼及基督教青年会会所。
      至于锦华馆与科甲巷的交口,其址原是清末臬台衙门监狱,1863年5月,石达开兵困紫打地大渡河南岸(今石棉县安顺场),因大渡河水位暴涨,多次强渡失败,全军陷入绝境,石达开不得已赴清营乞寻转圜,随即被俘押送成都,囚于臬台衙门狱内,最后在这里被凌迟处死,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在石达开的就刑处,现立有石碑一通,上镌石达开《入川题壁》诗。但有人考证指出,此诗并非出自石达开之手,而是他人假托石达开之名的伪作。
      上世纪60年代科甲巷.jpg

      上世纪60年代春熙路火星照相馆.jpg

      锦华馆基督教青年会.jpg

      锦华馆春熙路入口.jpg

      锦华馆科甲巷出入口.jpg

      锦华馆留影.jpg

      街巷用10.jpg

      大华电影票.jpg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5-22 09:40

      顶 (0)
      灬情缘 发表于 2019-5-20 15:13
      金河路好像就是加了个盖子的那条路哇


      “金河路好像就是加了个盖子的那条路哇”

      对头,现在的金河路,就是加了盖子的以前的金河街。谢谢朋友关注。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5-22 12:13

      顶 (0)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
      玉皇观街
      有一条街道,我在那里只生活了短短一段时间,但总是难以忘怀,因为我的爱情在这里结果,我的家庭在这里起步。这条街就是玉皇观街。
      当年,我和我的另一半经过两年多的热恋,当我们终于打算结婚的时候,房子的问题横亘在我们面前。那时,买一间20至25平米的住房,全部费用加在一起,总价不会超过一千元,但这对于我们,仍然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大数,我们很穷,买房子结婚绝无可能。
      怎么办,难道穷就不能结婚?幸好,情况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几经波折,最后总算在玉皇观街借到了一间房子,期望中的小家总算有了着落。
      玉皇观街为东西走向的街道,东接城隍庙街,西接方正东街;东头与城隍庙、五昭路、五世同堂共同形成一个十字路口,西头与方正东街、北书院街共同形成一个丁字路口。
      这是一条清静的小街,东段这头,街左是二中(现北师大附中)的围墙,街右是民居,民居由好几个院落组成,临街所见,墙面多于门面,街上只有一家商店,那就是十字路口的国营粮店。
      走完二中围墙,再穿过红星路,即玉皇观街西段。西段比东段短,但人气旺一些,街两边几乎全是门对门的住户。在西段近尾处,即北书院街街口的斜对面,那里有个院子,整个院子为一幢口字型的砖柱木结构楼房,中间是采光天井,周边是一楼一底的房间,楼房环内檐有一圈公共走廊,沿走廊即依次相邻的住户,我们借来的那间房子,就在这个院子右边的楼上。环檐的那圈公共走廊,不单是通道,还兼作厨房,各家各户的炉灶都安置在走廊上。我们结婚时,新房里只有少许家俱,其中连二柜和小圆桌还是我自己做的,家具不多,但十六平米的新房好像并不空旷,因为家的氛围将其充盈得满满当当。
      要承认,那时的居住条件很差,若以现在的要求来衡量,无水、无气、无厨、无卫的房子肯定不具备入住条件,但当时,有房子住就不错了,那还讲求条件。在当时,要说居住条件,岂止是这个院子,也岂止是玉皇观街,就是整个成都市,有水、有气、有厨、有卫的房子也不多!
      回想起来,当时最令人烦恼的,还不在于无水无厨,而是房子不隔音。木结构的房子,户与户之间用薄木板分隔,分隔木板高约七尺,七尺以上便是无遮无拦的大众空间,无论那家有点响声,立刻传遍左邻右舍,虽然我自己绷了一层篾笆子顶棚,但毫无作用,经常被各种噪音搅得难以入眠。邻居们其实相互都很注意了,如上楼轻步,挪东西小心等,可大杂院,那能没点儿响动,比方说使用收音机,人家已经把音量开得最小,而你还是觉得脑壳皮都吵麻了,稀牙漏缝的木板房,再细小的声音也隔不住啊。另外,没有卫生间也是令人烦恼的事情,没有卫生间,洗澡之类的事情尚可以另想办法,但晚上起夜咋办,俗话说“水火无情”,那可是久拖不起、长忍不得的呀!无奈,只得买个痰盂放在床下,然后每天一大早,便端着痰盂去北书院街的公共厕所报到……
      我们在玉皇观住了约两年时间,之后便转移了,不仅是因为居住条件差,还加上寄人篱下的感觉更差。当然,无论如何,对于出借房子的人,我还是心存感激的。
      说来也巧,几乎在我们离开玉皇观的同时,立即又阴差阳错地与玉皇观挂上了关系:儿子出生满百以后,玉皇观的姚婆婆成了他的看管人,于是因为接送孩子,玉皇观仍是我们常去常往的地方。
      玉皇观街的得名,是因为这里有一座叫玉皇观的道观,其位置就在现红星路一段与玉皇观街西段(现已并入方正东街)相交的地方,此道观建于清雍正年间,内供玉皇大帝铁铸像一尊,但早在多年以前,该道观就已改作他用,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道观尚有三重大殿,内有多株百年银杏及杨柳,后屡经更迭,上世纪七十年代,成都灯具厂在此生产经营,而直到那时,玉皇观仍遗留有部分原来的老建筑,尤其是红色的大门,在这条街上较为显眼,不过,此门难有打开的时候,因为灯具厂的大门在红星路那边,不从这里出入。另外,在修建红星路以前,玉皇观街是一条完整的街道,被红星路截成了东西两段。
      岁月沧桑,新旧更替。如今,玉皇观街早已模样大变,人们的生活一年胜过一年,而我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居所,纵然只是一方陋室,但较之彼时已如华居,这在当初可是难以奢望的呀!

      玉皇观街上世纪90年代王晓庄拍摄.jpg

      五世同堂90年代.jpg

      北书院街90年代.jpg

      玉皇观街10.jpg

      玉皇观街30.jpg


      评论图片

    250-1 lv. 2

    主题

    408

    交子

    7098

    粉丝

    8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