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14 08:26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 天仙桥北路(下) 离自来水桩不远,是一条名叫杨家巷的巷子,巷子对面为一家茶铺,时常茶客熙攘。 过杨家巷几步,有一家干杂铺。那时干杂铺兼卖煤油。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家庭还使用煤油灯,因此对煤油有一定的需求,可点灯的需求,也就斤斤两两而已,专业商店难以满足,于是干杂铺见缝插针,开展起煤油零售业务,沟通了供需之间的最后环节。干杂铺卖煤油,如同卖散装酱油一样,是用一种叫“提子”的工具从油桶里提取。“提子”有一两、二两、半斤等规格,顾客买多少,就用不同的“提子”组成相应的份量,然后用漏斗把油引入顾客带去的容器中。 过干杂铺再往前,街左又有一条巷子,巷名茗粥巷。茗粥巷巷口的斜对面,有一家生产花生糖、砂仁条等糖果糕点的作坊,该作坊的门市部也在这条街上,相隔了几间铺面。 糖果糕点门市部的对面,是天仙桥前街小学(现锦江区老大),当时学校离街面尚有一段距离,是个空坝,于是常有小贩在此摆摊,如摸赵字的,打克郎球的等,其中演西洋镜的很让小孩子着迷,西洋镜摊子上有两个小偶人,会不停地挥臂打铁,那是咋回事啊…… 从天仙桥小学空坝出来,左拐是个公厕,往前八、九个铺面,街右又有一个小空坝,空坝立着电杆,上面安放着变压器,附近单位和居民的用电,就由这台变压器提供。 走过变压器,几个铺面之后,有一个院子,据说此院的住户以前多为“下江人”。我的一位老师就住在这个院子里。 过大院再往前,为一家三开间的茶铺,该茶铺比杨家巷对面那家茶铺大得多,生意也更加兴隆。 茶铺所在的位置是个丁字口,其对面为天仙桥横街。天仙桥横街通府河,与天仙桥后街相连,那里(靠东门大桥那头)有个粪水转运码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这个码头仍在使用,可能是成都市区最后一个“下岗”的码头。 茶铺的南侧与一条无名河沟相邻,“天仙桥”就坐落在这条河沟上。天仙桥是一座单孔石桥,桥长约四、五公尺,宽大约也是四、五公尺,我小的时候,桥下已经无水,但见河沟底部和沟壁均为石砌,石缝里长着杂草,目之所及,河沟的长度当时还有十来公尺,那时天仙桥仍然完好,仍在发挥作用。天仙桥街的得名,就是因为此桥。 走过天仙桥,天仙桥街就结束了。以下街面东拐,进入北城街。 北城街这个名字有些让人不解,奇怪,这里明明是东城,怎么会冒出个北城街?原来,这里的“城”是指月城,月城即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瓮城,是用来拱卫大城城门的,成都东门的月城在民国时期被拆除,但因为此街在原月城之北,所以叫北城街。 北城街的起头(街右)是一家制绳厂,此厂基本就是个大空坝,从这里经过,常见工人们在空坝上用人力绞绳机制绳,后来这里又成了塑料厂。 北城街的中间(街左)有家橡胶厂。有一年,橡胶厂突发火灾,高高的火头卷着浓烟,很远都能嗅到橡胶的焦糊味,我是这场火灾的目睹者,后来听说,这场大火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火灾的起因是锅炉房爆炸。 北城街的尾部是喇叭口,大约在喇叭口刚开始的地方,街左有条短巷,此巷无名,通府河,那里有座废弃的王爷庙,由于无人管理,乞丐们在此聚集。王爷庙是水运船帮祭祀“镇江王爷”的庙宇,一般建立在津口码头,如现在黄龙溪的镇江寺,即以前的王爷庙,该寺临河的那段河堤也因此叫王爷坎。北城街背后的这座王爷庙建于何时,这我不知道,但清末的时候,它被一个叫魏司的德国人拍了下来,而且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还是那副样子,以至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几乎立刻可以判断出当年魏司的拍摄位置。 在北城街的结尾,街右是一家中药材企业,不时可见大包的药材搬进搬出。药企的对面是一家小日杂百货店。走出喇叭口,直行为珠市街,左拐为东门大桥,右拐为无名英雄,也就是成都历史上的“首街”东大街了。 评论图片 |
本帖最后由 250-1 于 2019-6-17 15:19 编辑
评论图片 |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 天仙桥北路(下) 离自来水桩不远,是一条名叫杨家巷的巷子,巷子对面为一家茶铺,时常茶客熙攘。 过杨家巷几步,有一家干杂铺。那时干杂铺兼卖煤油。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家庭还使用煤油灯,因此对煤油有一定的需求,可点灯的需求,也就斤斤两两而已,专业商店难以满足,于是干杂铺见缝插针,开展起煤油零售业务,沟通了供需之间的最后环节。干杂铺卖煤油,如同卖散装酱油一样,是用一种叫“提子”的工具从油桶里提取。“提子”有一两、二两、半斤等规格,顾客买多少,就用不同的“提子”组成相应的份量,然后用漏斗把油引入顾客带去的容器中。 过干杂铺再往前,街左又有一条巷子,巷名茗粥巷。茗粥巷巷口的斜对面,有一家生产花生糖、砂仁条等糖果糕点的作坊,该作坊的门市部也在这条街上,相隔了几间铺面。 糖果糕点门市部的对面,是天仙桥前街小学(现锦江区老大),当时学校离街面尚有一段距离,是个空坝,于是常有小贩在此摆摊,如摸赵字的,打克郎球的等,其中演西洋镜的很让小孩子着迷,西洋镜摊子上有两个小偶人,会不停地挥臂打铁,那是咋回事啊…… 从天仙桥小学空坝出来,左拐是个公厕,往前八、九个铺面,街右又有一个小空坝,空坝立着电杆,上面安放着变压器,附近单位和居民的用电,就由这台变压器提供。 走过变压器,几个铺面之后,有一个院子,据说此院的住户以前多为“下江人”。我的一位老师就住在这个院子里。 过大院再往前,为一家三开间的茶铺,该茶铺比杨家巷对面那家茶铺大得多,生意也更加兴隆。 茶铺所在的位置是个丁字口,其对面为天仙桥横街。天仙桥横街通府河,与天仙桥后街相连,那里(靠东门大桥那头)有个粪水转运码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这个码头仍在使用,可能是成都市区最后一个“下岗”的码头。 茶铺的南侧与一条无名河沟相邻,“天仙桥”就坐落在这条河沟上。天仙桥是一座单孔石桥,桥长约四、五公尺,宽大约也是四、五公尺,我小的时候,桥下已经无水,但见河沟底部和沟壁均为石砌,石缝里长着杂草,目之所及,河沟的长度当时还有十来公尺,那时天仙桥仍然完好,仍在发挥作用。天仙桥街的得名,就是因为此桥。 走过天仙桥,天仙桥街就结束了。以下街面东拐,进入北城街。 北城街这个名字有些让人不解,奇怪,这里明明是东城,怎么会冒出个北城街?原来,这里的“城”是指月城,月城即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瓮城,是用来拱卫大城城门的,成都东门的月城在民国时期被拆除,但因为此街在原月城之北,所以叫北城街。 北城街的起头(街右)是一家制绳厂,此厂基本就是个大空坝,从这里经过,常见工人们在空坝上用人力绞绳机制绳,后来这里又成了塑料厂。 北城街的中间(街左)有家橡胶厂。有一年,橡胶厂突发火灾,高高的火头卷着浓烟,很远都能嗅到橡胶的焦糊味,我是这场火灾的目睹者,后来听说,这场大火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火灾的起因是锅炉房爆炸。 北城街的尾部是喇叭口,大约在喇叭口刚开始的地方,街左有条短巷,此巷无名,通府河,那里有座废弃的王爷庙,由于无人管理,乞丐们在此聚集。王爷庙是水运船帮祭祀“镇江王爷”的庙宇,一般建立在津口码头,如现在黄龙溪的镇江寺,即以前的王爷庙,该寺临河的那段河堤也因此叫王爷坎。北城街背后的这座王爷庙建于何时,这我不知道,但清末的时候,它被一个叫魏司的德国人拍了下来,而且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还是那副样子,以至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几乎立刻可以判断出当年魏司的拍摄位置。 在北城街的结尾,街右是一家中药材企业,不时可见大包的药材搬进搬出。药企的对面是一家小日杂百货店。走出喇叭口,直行为珠市街,左拐为东门大桥,右拐为无名英雄,也就是成都历史上的“首街”东大街了。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