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富顺味道(六)

热度 3已有 916 次阅读2010-6-7 20:47 |个人分类:雒原往事|

猪市坝——通江广场

 

双财包子馒头屋

    我是被这个招牌秒杀的。无甚奇特的汉字组合起来,一念竟有种韵律感(“屋”在富顺话里是去声)。

    大约上初中的时候,这家卖包子馒头的店就已经做得风生水起了。广为称道的是他们的小包子,猪肉小葱馅儿肥瘦均匀,蒸得通透玲珑。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下午五六点,一中门口往往能排起一溜长队。这个时间差打得正好,而因其包子的质量,双财的生意又远非吉安庄市场同样做下午生意的同行可比。略微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直呼其名,一般以“一中包子”指称。

    比起包子,我反倒更喜欢小燕窝粑。燕窝粑是甜味面食,吃多了往往腻得慌,所以个头和小包差不多的小燕窝粑正好在傍晚时分填个空档。以前的燕窝粑蒸出来是红色的,不晓得是糖的颜色还是其他添加剂。也不知始自何时,清一色的变白了(其实叫还原更恰当)。我曾经观察过做燕窝粑的过程:面剂子搓成细长条,一般五条并排,提起一端用筷子勾搭穿梭,随着手腕那么一划一搅,燕窝粑就成型了。表面再撒上几粒芝麻,所谓提香。虽然富顺人不善于钻研面食,但燕窝粑的确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见识了北方的包子之后,更觉得饮食习惯的差异之大。初次吃北方包子就觉得奇怪,整个肉馅儿是凝成一团的,与蒸熟的包子皮之间隔开了一定空间,所谓皮是皮馅儿是馅儿。后来琢磨一番才恍然大悟:北方包子用的是生馅儿,蒸熟了自然抱团;富顺的芽菜包子是熟馅儿,油相对足,蒸热了也就自然散开,和皮融为一体。

    只是什么猪肉大葱猪肉胡萝卜猪肉白菜的包子,始终不如芽菜包子那么香。

    后来有一阵,行政中心那边一家“狗不理包子”异军突起,吃过的人们总拿一中包子做参照,并且认为狗不理味道更胜一筹,这家包子店也很是风光了一阵,接连开了分店。只不过餐饮市场的神话永远是短暂的。双财下午卖包子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富顺人的饮食习惯——晚上喝粥吃包子,在这个意义上,后来者无可超越。

 

保险公司羊肉汤

    其实别人有大名,只是我确实记不住了。反正就在保险公司旁边的巷子里,这么指称似乎也并无不妥。

    一直觉得羊肉汤很神奇。上大学的第一个冬至,宿舍兄弟伙外出吃烤羊肉串,当时看菜单上有冬瓜羊肉汤,于是要了一份。滋味却让我至今难忘,不为别的,吃完了羊肉汤第二天早上起来喉咙里都还是一股膻味。而在比较山羊肉和绵羊肉时,同学一致认为山羊肉更膻,我寡不敌众,败下阵来。直到那年寒假哥们儿取道富顺带他吃了一次羊肉汤,才真正为川味山羊肉挣回了正名。

    好多人吃羊肉汤喜欢点羊肚,我却很是无感,没办法,牙口差,嚼不烂。这家的羊血特别好,口感十足的嫩,蘸干海椒面反而觉得唐突了它们,所以我一般吃原味。一两肉加血就是很丰盛的早饭了,吃完了主料将就剩下的米饭泡上滚汤,再勾点海椒蘸水一拌,啧啧,一天的精神都为之振奋。

    那会儿全城的羊肉汤也像豆花饭一样呈诸侯割据之势。桂花街片区数釜江幼儿园门口的老城关镇生意最好,西湖一片吃读易硐附近的西湖羊肉馆(貌似叫这名),小南门吃谢小五,一中猪市坝的居民往保险公司巷子钻,富达路南口有两家,其中一家叫左记,后来老城关镇也搬过来了;高峰羊肉馆那时的名气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现在的市场格局,高峰一枝独秀,大转盘方兴未艾,其余的大概都要靠边站了。

    羊肉汤馆一般也卖蒸笼,并且去晚了还吃不上。吃过一次,不是很喜欢。不知始自何时,羊肉火锅的概念风靡全城,加了红枣和其他配料熬的汤却冲淡了羊肉味,并且越涮越淡。羊肉汤骨子里其实是很有些孤傲的,融进所谓的滋补概念和杂七杂八的荤荤素素,便毁了一锅好汤。《南方人物周刊》几年前做过一期专题“四川人是天下的盐”,编前里有一句话:“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羊肉汤也是一样。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ST_Nash 2010-6-8 09:29
我也喜欢点羊肚~
回复 macafee 2010-6-10 21:19
阳博: 我也喜欢点羊肚~
我们一家人出去吃羊肉汤,我吃肉我爸吃杂我妈吃肚
回复 macafee 2010-6-10 21:20
小盐: 羊肉汤骨子里其实是很有些孤傲的,融进所谓的滋补概念和杂七杂八的荤荤素素,便毁了一锅好汤。《南方人物周刊》几年前做过一期专题“四川人是天下的盐”,编前里
那一期专题的编前写得很好~
回复 ST_Nash 2010-6-11 08:22
封锴: 我们一家人出去吃羊肉汤,我吃肉我爸吃杂我妈吃肚
主要我是喜欢羊肚的口感  Q弹有嚼劲  
回复 monocrat 2010-11-7 12:21
天冷加衣
回复 monocrat 2010-11-9 20:06
提前祝光棍节快乐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