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富顺味道(五)

热度 3已有 786 次阅读2010-6-3 16:34 |个人分类:雒原往事|

远达——盐井街片区

李二豆花

    位置整住了的。

    这几个字似乎有点突兀。我想表达的是,李二豆花就其位置而言,几近不可复制。店外就是黄桷树矗立的井架和“古井咸泉”石雕,短短数十步的距离跨越的是历史的长度。无井盐,便无豆花,或许可以这么极端一回。

    何况李二豆花确实墙外飘香,对外的知名度在豆花店里绝对领先。所以某年大学同学到我家借宿一晚第二天上重庆,早饭就把他带去李二解决。同学是沿海一带的人,不会用筷子夹豆花,只能用小勺舀。当其正准备把勺里那一小块豆花往蘸水碟子里倒时,我适时用筷子阻止了,并示意他观察周围,看富顺人是如何吃豆花的。无奈短时间内同学也学不到精髓,连称用筷子夹蘸水也是不小的挑战。于是干脆把勺子放在米饭上面,端起碟子用筷子往勺子里拨蘸水,捣匀之后一口把豆花吃完,再补上一口饭。

    周围有几个男人在谈论头天晚上的牌局。当同学不小心听到其玩一夜麻将的输赢在四位数时不禁咋舌。也许是觉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却舍得这样你来我往很不可思议,同学问我,那为何还把这仅三块钱一碗的豆花当作早饭。我故作神秘,告诉他——风土人情四个字写来简单,你只花一个早上的时间却绝对读不懂一个地方的人。

    吃完问及同学对豆花饭的感受,对方总结为两点:到了你们这里我发现自己像老外一样不会用筷子;豆花的汤和蘸水里的绿叶丝味道都很怪。除了感到答案有趣之外,我心想,果然浮光掠影得到的只是皮毛。

 

黄桷树饺子

    之所以对这家夜宵饺子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它好吃——事实上吃过北方的饺子之后,黄桷树一带的夜宵饺子都相当一般。

    吃这家饺子之前的几天,正好几个朋友心血来潮决定自己擀皮包饺子。可以想见的是,DIY很失败。发面、和馅、擀皮、包煮,几个环节都做得不好。所以当我看到黄桷树这家夜宵店擀出大小和厚薄均匀到位的饺子皮时很是惊叹,饶有兴致的在旁“偷师”。

    大学里有个同学一直对小时候在成都旅游时吃到的蒸饺念念不忘。黄桷树夜宵卖的也是蒸饺。蒸笼很大,饺子很小,而且是肉馅。强调肉馅并非出于得了便宜卖乖,而是有些遗憾,馅儿的品种单一,什么时候能摆上数十种馅儿食客随意组合就好了。饺子馅最经典的还是猪肉韭菜,其次是西红柿鸡蛋,再其次是小葱白萝卜。饺子还真是一种有趣的面食,搭的内馅儿好多都是重口味的蔬菜:韭菜、大葱、芹菜、茴香、蒜黄、香菜,要不然就是口味更重的羊肉。所以饺子之于抄手,大概有点男性之粗犷vs女性之婉约的意思。

    不少人喜欢用醋蘸着饺子吃,我更喜欢吃原味。具体一点讲,蒸饺比水饺更适宜配醋。

 

    补充说明:

    写到第五则了,之前纯粹是个人借回忆缓解思乡情绪,并没有打算定位为富顺美食地图。为了补上这一块,从这则开始在篇后缀几个TIPS,算是为家乡打个广告。

    远达——盐井街片区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尝试的地方,稍列举几个吧:

    1.  文庙正街小南门出口处的凉拌兔,算是有口皆碑。据说是每天定量供应,赶晚了吃不上。他家的蘸水味道特别好。(很多人觉得不错,不过可惜的是我没吃过)

    2.  远达斜对面的麻辣烫,出现在固定位置的流动摊点。比起原来,麻辣烫在富顺的确不多见了。

    3.  盐井街的云南米线。不晓得还在不在,似乎是富顺比较早开始卖米线的,生意一直很好。

    4.  黄桷树对面、远达入口处的张田螺。老字号夜宵了,一路西进,最早好像是在大南门还是门诊部门口。离李二豆花不远。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macafee 2010-6-7 19:51
小盐: 您对美食很有研究哦.
不敢不敢,好吃而已~
回复 macafee 2010-6-7 19:52
袁巧: 楼主这个连载非常不错
越写越黔驴技穷
回复 monocrat 2010-11-7 12:21
天冷加衣
回复 monocrat 2010-11-9 20:06
提前祝光棍节快乐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