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与驿马桥
已有 1301 次阅读2006-9-11 16:01
地处龙泉街办公园路驿马河上的驿马桥,据说在唐朝设东阳县制的时候,就已存在,那时只是一座平板小石桥,也没有名称,是小镇居民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繁衍了上千年。也有人说它在清朝以前就叫小河桥,改称驿马桥是在清初以后。
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龙泉镇内的居民大量减少,小石桥也曾一度坦塌荒废,小镇荒无人烟。到清初康熙时期,外地居民大量迁入,龙泉小镇又呈现繁华热闹景象。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尧任四川总督,办理松潘军务,为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判军提供后勒保障。所有军需粮草需要从四川各地运来,为保证交通道路畅通,年羹尧在四川境内大量修筑了交通设施。驿马桥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上,所以也加快了修筑。最后修成了又宽又大、能跑马车的平板石桥。有一天,年羹尧从成都府来到龙泉视察东大路建设情况,看见这座桥,啧啧称叹:“好桥!都像这样建,不愁粮草不济啊。”随即问副将岳钟琪:“它叫什么桥?” 岳钟琪问其他人,都说不知道。这时有一个民夫走上来说:“这座桥还没有名称,就请大将军给它取过名吧。”年羹尧想想说:“既然它建在驿站旁,又能跑马车,就叫它驿马桥吧。”这就是驿马桥的来历。
驿马桥随后又经过了几次变迁,1966年由政府改建成石拱公路桥,20世纪80年代改建成了钢筋混凝土大桥,但驿马桥的名称一直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