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文学20年 笔耕不辍做奉献
本刊见习记者 陈林
“这本书是我20多年文学创作的汇总,全书以短篇小说为主,以对真善美撕心裂肺的呼唤,对假恶丑咬牙切齿的鞭挞为主题。”曾明伟小心翼翼地从包装箱里拿出自己刚出版的新书《城里的月光》,双手递到记者手中。“只希望读者看完后能明心见性,有所深省。”曾明伟淡淡地说。
曾明伟,龙泉驿区图书馆的副馆长,也是成都市作家协会的会员,自从初中时期在云南某杂志上发表文章开始,便笔耕不辍,在文学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他陆续在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了1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由于他的作品总能反映社会现实,并蕴含深刻哲理,因此深受读者和“文友”们喜爱,两年前,曾明伟应读者和文友的要求,决定将自己的作品汇编成书,并于今年四月正式印刷出版。
说起创作经历,曾明伟深有感触,“我是发自内心地爱创作,不管条件有多艰难。”曾明伟家境贫寒,却生性执着。尽管人生道路走的并不平坦,但他始终没有偏离文学的航线。
高中毕业后,他在平昌老家某工厂当学徒,热爱文学的他常常在忙碌的工作里“挤”时间,翻阅书籍,坚持创作。两年后,他进入部队当文书,并办起自己文学起飞的文学社《南流文学》。几年后,他退伍了,安排在平昌县政府的一个办公室。按说,这已经是令人羡慕的安置,可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曾明伟偏偏死磨活缠要办“停薪留职”。他认为,“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在浪费生命!死心眼“拒绝平庸”,谁也拦不住,于是,曾明伟“下海”了!在广东、深圳办起了书社,经营图书销售。几年后,他又回到四川,在龙泉同安街道党政办做秘书,后来他又进报社,最终“安身”图书馆,二十多年久经历练,文学成了他须臾离不开的精神家园,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依托。
如今,已经40岁的曾明伟在继续坚持创作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文学事业的奉献上。每逢节假期,图书馆就会聚集很多前来看书的中小学生,作为图书馆副馆长,曾明伟和工作人员们自愿充当起“导师”的角色,为这些喜欢看书的孩子们释问解疑;为了让全区的群众都能更加方便地看上书,曾明伟和馆员们又精心为各村社的流动图书室挑选书籍,并及时更换……
曾明伟说,现在的他很喜欢图书馆的工作,这里有书看,能静下心来搞创作,还能尽绵薄之力帮助喜爱文学的人。“前半生,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半辈子,我将携手这段缘分继续走下去。”
(原载《龙泉开发》2009年13—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