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那些岁月
作者:曾明伟
有一些花,在路边渐渐枯萎,成为记忆;
有一些人,在路上慢慢掉队,无人记起。
在匀速、轻盈的时光之下,我们是一个匆匆的行者,
疲惫也好,迷茫也罢,却无法逆回。
三月的挑花,怒放在春天的阳光之下,
阳光在花枝间穿梭,尤如我们多情的梦想,
我们匍匐在伟大的时间下面,灵光在恍惚中闪现,
无论痛楚,或者欢颜,
我们所经历的,也许就是一个过程。
夜未央
掐指算来,离开故乡也快二十年了,其间回去甚少。离开故乡愈久就愈发想念,那山、那水、那人,便屡屡浮现在面前。思念愈深,心中便愈加烦燥不定,总有一种想立即回到家乡的冲动。但每到此时,总有托词为自己开脱,忙,实在是忙,为工作忙,为子女忙,为事业忙,为生活的这座城市忙。久而久之,故乡便成了一个梦,一个遥远而不可触及的梦。时至今日,那梦也不曾实现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它是我们失意彷徨时候的慰藉,是我们孤独无助时候的渴望。陌生、痛楚、亲切,是故乡的代名词,我们生于厮,长于厮,除了索取,我们却从不曾为它做过什么。
我的故乡在四川平昌,在中国现有版图上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名。全国2000多个县中,它偏远、落后、闭塞,可以不被人注意,但它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核心根据地,有3万多人参加红军,8000多人牺牲在抗日前线。这样的奉献,又不能不让人记起。
而今我站在省城喧嚣的人流之中,望着周遭的摩天大楼和行色匆匆的人群,回头向故乡仰望,那里有巴山风光,两江环抱,更有美酒“江口醇”、“小角楼”香飘天下。别样的生活点滴,如同记忆的蜜罐,被慢慢打开,原来故乡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