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的古代衙门

已有 952 次阅读2006-9-14 09:42

  龙泉的古代衙门 
  
  
  龙泉古代衙门有三个,主要在清代设立。文官衙门在今滨河南街位置,又称衙门巷,是清代龙泉巡检司文官衙门办公的地方。
  相传清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在凤凰山(今属西充县)被清军杀害后,至顺治十二年(1659年)清朝正式统治成都,龙泉至此属清朝管辖,为川西道成都府简州管辖地方。
  顺治十三年,首任四川巡抚李国英来到成都,途经龙泉山,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是扼守成都东大门的门户,逐决定在这里设龙泉巡检司,加强保卫成都的工作。后来又设汛署。并决定将巡检司归入成都城守营管辖。
  嘉庆八年(公元1821年),白莲教起义在四川、湖北等地风起云涌,时任四川提督的孙清元有一天从成都来到龙泉,进入衙门巷的文官衙门(现今区文化馆位置),发现龙泉这个地方只有行政办公是不够的,由于龙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军事、后勤供给十分重要,他决定在龙泉增设武官衙门和行台衙门,确保成都的防卫工作。武官衙门旧址在今操坝巷,为汛署、把总驻地;行台衙门旧址在今东街工商银行的东边部分,主要为过往人员驿站和过往官员驻地。同时还扩建了马号(驿站),旧址在今新驿街口女子商场大楼处,确保了物资的运送、供给和屯积。
  三个衙门一直保留到了民国初期,文官衙门后来改成了行政分署、区署驻地,武官衙门改成了福音堂,行台衙门改成了市政公所。现在均已不存。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