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巷
已有 890 次阅读2006-9-19 09:19
位于龙泉街道繁华地带的竹市巷,在龙泉旧城改造前仅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巷,现在看来它与其它街道并无不同之处,但在过去它却是龙泉镇一条繁华热闹的闹市小街,远近闻名。
说起它的故事,还有一段来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龙泉山上长满了楠竹,由于山高路险,人们都不知道怎么把它弄出来修房做家具。镇口住着一户贫苦人家,父母长年卧病在床,孩子名叫张二娃,15岁,张二娃从小就担当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这天,张二娃看着家里快揭不开锅了,他望着满山的楠竹,就决定上山去砍一些楠竹,到闹市换一点米钱补贴家用。
一大早,张二娃带上砍刀和绳索就上了龙泉山。爬至半山腰,由于山势陡峭,荆棘密布,在一处绝壁处,他想尽了办法也无法爬上悬崖。正在他一筹莫展时,这时从山背后走出一个花白胡须的老人,笑嘻嘻对他说:“小弟弟,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要老夫为你解难吗?”张二娃看见老人,一下哭出声来:“我没用,不能上山去砍竹子换米钱。我家里就快没米吃了,老爷爷,你救救我们全家吧,让我上山去砍一点竹子回家换米钱。”老人说:“小弟弟,不用哭了,我知道你们家的困难。这满山的竹子闲着也是闲着,你就砍一些回去换米钱吧。”老人说完,挥一挥手,陡峭的山崖立时变出一条路来,张二娃欢欢喜喜上山砍竹子去了。等他砍完满满一捆竹子出来,要感谢老人时,却发现老人不见了。他怀疑自己遇到了神仙,忙跪倒在地,不停叩头说:“谢谢老爷爷,谢谢老爷爷!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谢完,就带上竹子到集市去卖。
走进龙泉街上,张二娃拖着长长的竹子,站在街沿上卖,却被临街的商家给撵走了。他每换一个地方,都要被附近的商家撵走。张二娃最后只好走进了中街的一条小巷,站在巷口上叫卖。
叫了半天,并没有人来买。这时过来一个泼皮喝住张二娃说:“大胆,谁叫你在这里卖的?你不知道这是大爷我的地盘,知趣的话赶快搬起走,否则别怪我手下无情。哼哼!”张二娃没理他,继续叫卖自己的竹子。这下惹恼了泼皮,泼皮冲着一伙小流氓说:“他奶奶的,老子的话都不听,是不是活烦了。兄弟们,给我上,收拾这个小叫化子,看他今后还敢不敢在我们的地盘上撒野。”一群小流氓冲上来,对准张二娃就是一阵拳打脚踢,打得张二娃躺在地上不停呻唤。四周都围满了敢怒不敢言的居民。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住手!不准欺负小孩子。”张二娃抬头一看,原来是帮助过自己的老人。泼皮一看是个老头,捏捏拳头说:“是谁在这里发杂音,嗯?老头,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泼皮冲上来,直冲冲给了老头一拳,被老头快速闪过。泼皮又叫众小流氓围攻老头,只见老人轻轻一挥手,众流氓“哎哟”一声全部躺在地上呻唤不止。泼皮吓得早失去了踪影。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老人走上来对张二娃说:“小弟弟,你这样卖竹子要卖到什么时候?家里还等着你换钱买米哩。这样吧,你把它做成竹制品看看好不好卖。”老人说完便手把手教他做竹制品,不一会儿,就做成了竹箩筐、竹笼、簸箕等竹编制品,由于造型美观,实用好看,不一会儿,张二娃的竹编制品就被人们买光了。张二娃换了钱,高高兴兴买米回家去了。
从此以后,慕名前来找老人学手艺的也越来越多,老人也只教穷人,渐渐的这里便形成了竹市,是穷人销售竹编制品的市场。
竹市巷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