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4)

收藏( 0 )

分享

点赞(5)

举报

5 204 303594 2019-5-20 12:56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推荐

    • 1
    • 2
    • 3
    回复 支持 反对 收藏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19 12:02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19 12:02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19 12:02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19 12:06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19 12:06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19 12:07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0 07:56

      顶 (0)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
      正府街
      成都的街名,有的比较理解,如布后街、署前街正府街等。记得我第一次踏上正府街的时候,就曾想,正府是什么意思啊,该不是政府之误吧。后来知道了一点成都历史,这个问题才得以清晰
      原来,这正府二字,一表相对位置,一表街道特征,合在一起,就把这条街道的要点概括了。
      先说这字吧“正”在这里是方位词,与”、“侧”相对应,有正中、正之类的意思。如,在正府街西边的街就叫西府街正府”和“西府街”,一字之差,就表明相互位置关系。在成都,除了正府街”和“西府街”,同样的例子还有正通顺东通顺”等
      字。原来,这成都府的代词,与府河的意思相同府河,即围绕成都府的河,府街,即成都府府衙所在的街。
      说到这里,要对成都府作点儿交代:在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分省、府、县三级,省辖府,府辖县。但这是一般情况下的设置,实际上,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在省与府之间,又增加了,在府与县之间,又增加了但是是执行某种特别任务的,如专门管理盐茶营销的盐茶道,而州,名义上虽然比县高一级,但其实仍然是县,犹如现在的县级市一样。至于这样的行政级别,在清代是没有的。成都正式设在1928年,1928年以前的成都是,一个辖十三县的川省首府,而成都府的府衙就在正府街,所以正府街的完整意思,就是成都府府衙所在的‘正’。前面提到的布后街署前街,也是因官署而得名布后街布政司衙门后面的街,署前街成都县县署门前”的街。类似的情况不止这几条街,还可以列出一
      据傅崇矩《成都通览》记载,在清末,正府街不仅有成都府府衙,还有华阳县县衙,只不过府大于县,所以街就以为名了。除此之外,成都府司狱署,警务公所西路正局等机构也在正府街。成都府府衙的位置,大致在现省高院,华阳县县衙的位置,大致在现市公安局办证中心而成都县县衙的位置,大致在现署前街青羊区法院,相距都不远。
      在成都正式建市以前,成都城区由成都府辖下的成都县和华阳县共管,成都县和华阳县在成都城区的界限,以包家巷、君平街、青石桥,暑袜街至北门喇嘛寺街心为界,东南属华阳县,西北属成都县。老成都的民间歇后语:成都到华阳——县过县(现过现)由此而来。后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成都县于1952年撤销,华阳县于1965年撤销。
      当然,到了我去正府街的时候,什么府衙县衙,早就成为历史了,我对这条街的记忆,除了省高院,还有针织二厂和太和酿造厂,其他基本没留下什么印象。改革开放以前玉带桥街的西头,有一条叫线香街的小街,这条小街南头与玉带桥街、顺城街和西玉龙街相接,北头与正府街和东打铜街相通,我去正府街,是从线香街进入。线香街又曾叫代书街,据说此街以前多有代人书写讼词书信的摊点。穿出线香街,右拐为东打铜街,左拐即正府街省高院在正府街中段,针织二厂和太和酿造厂,分别在正府街的东头和西头。说实在的,正府街虽然地处城市中心,却并不怎么热闹,更说不上繁华,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默默无闻隐于闹市的“前朝遗老
      但是,坐落在正府街的针织二厂和和酿造厂,当年在成都可是家喻户晓,这两个厂的产品,老成都人大多用过,特别是和酿造厂的产品,在成都独占鳌头,其中又以和豆豉和和酱油最有名。我小的时候,我的阿娘做菜,如果要我去买调味品,她常常要买‘太和牌的哈!”太和酿造厂创办于清咸丰年间,创办人为江西抚州人胡氏,《成都通览》记载为正府街“胡泰和号”。
      时间在不停流动,城市在不断变化,到了今天,正府街旧瓶依然,但装的全是新酒,一切都变了,太和豆豉消失多年,但仍有少许余香,在老一代成都人记忆中悠悠飘荡。

      评论图片

    • xucxk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0 09:58

      顶 (0)
      楼主很用心了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0 17:24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0 17:24

      顶 (0)

      评论图片

    250-1 lv. 2

    主题

    408

    交子

    7154

    粉丝

    8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