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04)

收藏( 0 )

分享

点赞(5)

举报

5 204 369393 2019-5-20 12:56 | 只看该作者

相关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收藏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1 10:16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1 16:31

    顶 (0)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
    武侯祠大街(下)
    顺着路弯过松柏村,不远即南门长途汽车站,当时成都开往乐山、雅安、康定的长途客车都在这里发车。长途汽车站是一栋砖结构的三层楼房,底楼是售票厅兼候车厅,楼房后面是停车场,北侧是汽车出入通道。那一年,我的姐姐接到大学录取通知,要去峨眉读书,我送她来这里乘车,不知怎么,那天汽车误了班,临近中午还没发车,姐姐怕我饿,要我先回去,临走拿了一元钱给我,让我在路买点心充饥。第二年她再去上学,成都到峨眉就通火车了,于是她乘火车返回学校。
    长途汽车站离武侯祠已经不远,大约就四、五分钟的步程。到了武侯祠,我印象中的武侯祠大街(改革开放之前叫解放南路)就结束了。但是现在,武侯祠大街的终点在高升桥。武侯祠原来是川藏公路的起点,武侯祠至高升桥这一段,其实是川藏公路的起始段。
    今天的武侯祠大街,最显赫最张扬,或者说人们最熟知的地方,肯定就是武侯祠。但是,这里还一处地方,它并不那么显赫张扬,或者说人们并不那么熟知,但它绝对是共和国的脊梁,那就是中航611所,该所是我国、也是世界顶级的飞机研发单位,我国空军的现役装备,“歼-10”和“歼-20”,均是611所研发设计的,目前该所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西方列强的高度关注。
    最后,顺带还想说说锦里:锦里在武侯祠东侧,是一条新建的仿古旅游街。当前,锦里是作为“西蜀古街”宣介的,有关资料说:“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以明清风貌为外表,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容,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今天锦里所在的地方,即武侯祠东侧围墙外,原先只有一条泥土小路,小路左边是武侯祠,右边是野草稀疏的空坝,空坝上有几块不规则菜地,种着茄子、扁豆、小白菜等。
    武侯祠历来是成都百姓爱去的地方,遇逢节假日去的人更多。但当时成都人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那时成都市各公共场所,如商场、影剧院、公园等,都设有自行车停车场。武侯祠的停车场,就在大门售票处的墙外,但是游客多的时候,停放的自行车会顺着围墙拐到旁边的那条泥土小路上去,游客更多的时候,还会停放到小路右边的空坝上,因此我曾好几次踏上这条小路,但是我没有顺着小路继续往前,不知道这条小路通往那儿,更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不过,据曾在武侯祠附近生活过的知情人说,再往前是坟地,坟地里林木葱茏,有青蛇和白鹭栖息其间……由此可知,这里原来无街无巷,更无什么锦里的身儿影儿。后来知道,这里是蜀汉时期的养马场,据说有很多饲马的木槽,故名“槽营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市民散居于此,但未形成街巷。
    锦里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历史并不长,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古迹,但牛皮是可以吹的,对于这条新建的商业街,还有资料这样说:“……相对于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是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哈哈,振振有词,吹牛有术啊。
    虽然老成都人都晓得,锦里是新建的仿古街道,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观赏性和聚财性,前者让居民和游客笑嘻了,后者让开发者和经营者笑嘻了,既然大家都笑嘻了,说明这项工程是成功的。其实,依托原有的名胜古迹,利用相邻的荒空之地建造“新古董”,这肯定要比那些先拆真古董,然后再造假古董的做法智慧得多。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14:13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14:14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14:14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14:15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3 14:15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4 09:33

    顶 (0)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
    琴台路
    从前每年春二、三月,成都人有去青羊宫赶庙会的习俗。
    去青羊宫赶庙会也叫赶花会。从民国早期开始,城里人去青羊宫,主要有两条路,一是出老南门右拐,沿南河上行,过青羊场(即青羊正街)到达青羊宫;再就是出通惠门左拐,然后沿城墙边的便道,过青羊场到达青羊宫,这第二条路,是大多数城里人的选择。
    现在的琴台路,就是当年通惠门外那条“沿城墙边的便道”。这条便道是1913年以后才有的,到了五十年代,已经是一条宽约七、八尺的素土路,但是只有在赶花会、逛灯会期间,这条路才充分显示出它的功能。在当时,这条土路一边是城墙,另一边是菜园和林地,并无房屋,尤其是靠城墙那边,基本完全空荒着,顶多在花会期间,会成为自行车的临时停车场,仅此而已。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年,阿娘带我去赶青羊宫,当时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路,在这条路上,一件突如其来事情,使我对这次出行留下了深刻记忆:那天,我们拐过通惠门,踏上这条土路没走多远,不晓得咋回事,无缘无故的,我突然流起鼻血来,而且很凶,如果正常站立,血牵线似地滴,如果仰起头,血又涌入嘴里,阿娘尝试着用草纸卷给我堵,但根本堵不住,其他赶青羊宫的路人见了,说这不行,得用凉水敷鼻敷脸。可是举目一看,无户无店,那里去找凉水,无奈,阿娘只得拖着我往前赶,一直到了青羊场,她才在一家住户那里要了半盆凉水,借了一条板凳,然后让我坐下,她用凉水打湿手巾给我擦脸敷鼻,用凉水浇后颈,如此反复多次,血果然止住了。但我的阿娘比较迷信,生怕我是不是撞了什么邪,所以那天在青羊宫,她特别请算命先生给我算了一卦,算命先生怎样说的,我已毫无印象,只记得最后我得到一张黄纸,上面全是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是算命先生一边算、一边画上去的。当然,那天在青羊宫,阿娘还要我摸铜羊,特别是摸羊鼻子。
    其实,不仅去青羊宫,去百花潭也走这条路。当时百花潭是动物园,学校曾组织我们去参观。记得那时青羊正街东头有一家铁匠铺,铁匠铺屋侧有条小路通南河,那里有一座浮桥,过浮桥即是百花潭动物园。
    我不清楚青羊宫庙会起源于何时,兴盛于何时,但我看到了它的衰落。可是,与庙会的衰落不同,通惠门外这条承担着大半成都人赶庙会的土路,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却反而脱胎换骨,变成了“珠宝一条街”。
    其实,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赶庙会那段时间,一年到头,这条土路行人稀少,显得很冷寂,一直到了七十年代,因为有了单位入驻,人气才稍旺,文革结束后,这条土路被命名为“西城边街”,但仍然冷冷清清,虽然很多成都人都曾走过这条街。
    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这条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条路的两边陆续出现了许多飞檐斗拱的仿古建筑,后来又在路的北口立起了牌楼,路的南口安放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塑像,还建造了琴台,附会说这里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抚琴卖酒的地方,并且改名为“琴台路”。路面改造了,路也拓宽了,一条珠光宝气的仿古街出现在人们面前。
    琴台路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发展、发达、风光起来的。如果说,锦里是依托武侯祠建造的新古董,那么同样,琴台路就是依托青羊宫建造的新古董。但是我愿意为它祝福,因为合理的开发,不仅为开发者带来发展之机,也为老资源增光添彩,并且,如果管理妥善,营运有方,注重积累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那么若干年以后,这些仿古的新古董,未必不会成为真正的古董,谁知道呢!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4 12:52

    顶 (0)

    评论图片

  • 250-1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19-6-24 12:53

    顶 (0)

    评论图片

250-1 lv. 2

主题

408

交子

7158

粉丝

8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