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博物馆让梦想变成现实
锈迹斑斑的手榴弹、大刀,微微泛黄的八路军臂章、照片……4月26日,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资阳市雁江一中,为在校的学生们带去了“红军长征过四川”、“院藏工艺美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三个展览。这虽然只是“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诞生以来的第20次出巡,“大篷车”的仪表盘却已经走了5万多公里,接待参观的观众人数也已经高达60多万人次。(5月6日 四川日报)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但对普通民众和偏远山区的人们而言,博物馆却像象牙塔一样遥不可及,很少有机会去参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2009年12月29日,在四川博物馆学会的成立大会上,国家文物局主要领导提出:要让博物馆从象牙塔走向大千世界。如何让博物馆从象牙塔走向大千世界?2010年2月10日,全国第一家“大篷车”流动博物馆在四川博物院诞生,办流动博物馆,就是为了解决偏远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群众很少有机会参观博物馆的难题。“就目前来说,最现实的办法是让博物馆‘沉’到基层去,把博物馆办在百姓家门口。”
报道中说,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资阳市雁江一中,为在校的学生们带去了“红军长征过四川”、“院藏工艺美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三个展览,对孩子们来说,流动博物馆给他们带来的除了珍贵的文物、丰富的知识外,更多的是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因为对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能够亲自去参观博物馆的机会是很渺茫的,只是一个梦而已,而流动博物馆的到来让梦想成为现实。
更让人感动的是,流动博物馆展览的内容是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做”,展示的手段也尽可能的多样化。在部队,为了使展览更贴近官兵们的生活,流动博物馆带去的50件馆藏精品文物中,特意选取了战国、西周青铜兵器,并以展板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4位川籍之帅、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战斗历程以及“5·12”汶川特大地震人民军队抗震救灾的内容;在成都SOS儿童村,流动博物馆专门选出十二生肖等一批形象生动、孩子们喜爱的院藏工艺品组成专题展览、给孩子们带去了无限欢乐。
正如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所言,公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我想,这既是四川博物院成功的秘诀,这也应该是所有民生工程成功的秘诀!秉承着这样的宗旨,我们的流动博物馆一定会越办越红火,越办越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