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旺苍的残缺报告——清明小长假走访贫困生纪实

热度 3已有 283 次阅读2011-4-12 16:20 |个人分类:散文|

[原创]来自旺苍的残缺报告——清明小长假走访贫困生纪实

 

来自旺苍的残缺报告

——清明小长假走访贫困生纪实

 

走访时间:201142——45

走访地点:旺苍县福庆乡(农经村、光辉村、牌坊村等)、万山乡(自生村、金星村)

走访人员:第一小组(紫伊、叶落知秋、旷哥、刘姐、周女士)

走访对象:贫困高中生(学校提供名单:李鸿、刘飘、康秦、尹术华、唐玲、曹楠、隆春梅等)

我的行程:

第一天(2011.4.2.):

1 9:30——12:00从县城车站乘车至成都石羊汽车站;

214:50——21:10成都——旺苍;

321:10——22:00参加商量安排次日走访路线;

422:00——23:00晚餐;

523:00—— 7:00就寝。

第二天(2011.4.3.):

17:20—— 8:00早餐;

28:30——18:30到福庆乡农经村八社、光辉村三社、牌坊村等村走访尹术华、唐玲、李鸿、刘飘、康秦等贫困生;

319:00——20:30汇总当天走访情况,参加商量安排次日走访路线;

421:00——22:00晚餐;

522:00—— 7:00就寝。

第三天(2011.4.4.):

17:20—— 8:00早餐;

28:30——17:30到万山乡自生村五社、金星村十一社走访贫困生曹楠、隆春梅;

318:00——19:00汇总当日走访情况;

419:00——20:00晚餐;

520:00——21:00到旺苍东城中学看望贫困生康小燕、向彩虹;

622:00—— 7:00就寝。

第四天(2011.4.5.):

17:20—— 8:00早餐;

29:00——14:30旺苍——成都;

315:30——18:00从成都石羊汽车站乘车返家。

走访记录:

 

43 SUN A34

 

按照昨晚的安排,此次参加“春雨工程”清明小长假走访贫困高中生的13名志愿者被分成3个小组,紫伊、旷哥、刘姐、周女士和我分在第一小组。我们组今天的任务是走访距旺苍县城60KM的福庆乡境内的5名贫困生。

 

到达乡上,天上飘起了牛毛细雨,山区的较低气温,让我们尝到了倒春寒的滋味。为节省时间,早些完成走访任务,我们5人分成了2个小组,紫伊和我为一组,负责走访家住农经村八社的尹术华、光辉村三社的唐玲;另一组3名志愿者,负责走访牌坊村的3名贫困生。

 

乡上的李书记(不知名字)开车把我们送到通往农经村八社的岔路口时,早已等候在此作向导的村文书接着我们。村文书姓卢,22岁,椭圆脸,矮胖,身材敦实。据他介绍,到尹术华家来回大约要走4个小时。

 

走完一段平坦的水泥路后,我们踏上了窄、险、陡的山道。走山道,尤其是爬山,既要有体力,还得有经验,稍有不慎,就会摔跤。我也是山区长大的孩子,走山道犹如小菜一碟。令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是,在大城市长大的紫伊,居然能走那么险的路!能爬那么高的山!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起初,我并不明白,她为何要把自己安排到边远的乡村,后来才知道,她是担心首次参加到“春雨工程”中来的志愿者们太辛苦、太劳累!

 

一段段泥泞、险峻的路;一个个溜滑、陡峭的坡,渐渐地被我们甩在身后。山腰中,一块块坡地里,金黄色油菜花在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一片片叶子上,汪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抬头望望远处零散分布的农家,我们加快了脚步。

 

到达尹术华家,已是十二时许。陈旧的房屋、简陋的住处、烟薰火燎的灶房、光线昏暗的火塘、不忍一睹的三角棚厕所,距住处百来米远的坡下小溪旁的石缝里缓慢浸出的一汪水,供着420多口人的生存,舀满一背水,少则10分钟多达半小时。据了解,这儿70多岁的老人,无论天晴下雨,不管山道干燥泥泞,也得背水回家中做饭……。这一切,无不令人感慨万端,嘘唏不已。

 

我们对尹术华的学习、生活情况作了必要的了解后,又继续行程。为省时不绕路,我们请尹术华的父亲带路,抄近道前往唐玲家。

 

一路上,走在前面的尹父不时地按挥动着砍刀,斩去拦路的荆棘、树枝,为我们开路。由于走的人少,几乎看不出是路。山路时陡时缓,枯叶铺道,脚踩上去软绵绵的,感到舒适和惬意。

 

爬上一个山头,尹父指着远方的山峰下的一处房屋,对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我们说:“那儿就是唐玲的家,再翻两座山就到了”,我们听后不由得吐了吐舌头。行至此地,已没退路,唯有向前。

 

唐玲得知我们要去她家,到乡上没找到我们后,又从家中匆匆地赶来,经过一番小周折,终于在途中接到我们。

 

了解、询问唐玲的过程中,她的眼泪一直不停地流,哽咽地诉说着不幸的往事和强烈要求继续读书的愿望。在唐玲家短暂停留后,我们开始返回。唐玲把我们送了很远,仍不愿离去。我们走出很远很远,回头望去,她那矮小的个子、弱小的身影仍在山头伫立,仍在向我们久久地凝望、不停地挥手……。

 

44 MON A2

 

继续走访贫困生。

 

越野车在蜿蜒、险要的盘山公路上向着目的地——万山乡疾驶。

 

万山乡是旺苍县最边远的山区乡之一。乡政府所在地与陕西省汉中市接壤,到达万山乡时,我的手机已接收到汉中电信部门发来的欢迎短信。

 

曹楠家在自生村五社,距乡政府大约3——5KM路程的机耕道旁边,容易找到,我们没花多少时间便完成了对她的走访。与曹楠家相比,隆春梅家住在金星村十一社,距乡政府大约20——30KM的路程。从“天花板”(地名)公路下车,走完一段毛坯公路,还要翻山越岭、爬山坡、走田埂、穿竹林,最后才能到达位于半山之上的隆春梅家中。与昨日相比,路途虽然遥远,但险峻程度明显不如昨天。

 

我们一行五人,在隆春梅和她的堂弟的带领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向着最终目的地前进。

 

山道上、路途中,偶遇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他们或驻足停步,或放下手中的农活,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他们的眼里充满惊讶和赞叹,笑着询问我们从何来?到哪去?然后详尽地告诉我们:如何走,怎么行。他们的身上洋溢着真诚和挚朴。

 

全天走访结束,下山的脚步显得轻快起来。田坎路边的野菜、折耳根,令志愿者们欢呼起来,他们的双手顿时忙碌起来,在采撷野菜中,尽情地享受着城里人难以得到的这份惊喜和快乐

 

45 TUE A34 清明节

 

清明节莅临,旺苍县城下起了雨,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走访活动结束,这雨来得恰到好处。

 

说来也是奇怪,走访这几日,除了到福庆乡那天飘了点牛毛细雨,其余的时间都是阴天,也许是志愿者们的精神、爱心感动了上苍,得到了回报。

 

九时许,我们从旺苍启程,返回蓉城。

 

一路上,唐玲哽咽诉说的情景、渴求知识的眼神、伫立山头的身影,始终在我的眼前浮现,久久地在我的心头萦绕……。善良、懂事、礼貌、成绩优良的贫困孩子们,更应得到爱心的帮助,更应健康幸福地成长。

 

说来惭愧,“春雨活动”开展了几年,因为个人的原因,我只参加了3次。屈指算来,已有两年没到旺苍了,我帮助的小女孩已进入初中,据老师介绍,她的成绩居班上前几名。此次走访,颇想见她一面,多了解点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她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由于走访不顺路,未到她就读的学校和生活的乡村,心中难免留下一丝遗憾。令人颇感欣慰的是,此次参加走访活动的志愿者最多,有13名(历次活动之最高;其中还有3对年青小两口),走访了31学生,志愿者们在活动中认助了8名贫困生。

 

如果我们的“队伍”,能够日益发展和不断地壮大,那因贫困而需要帮助的孩子就会逐渐减少;如果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心,那得到帮助的贫困孩子就会越来越多,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再见孩子们!再见旺苍!我会再来的!!我们还会再来的!!!

 

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完稿

 

附:相关图片如下
    今日向何方 山高云深处
   
坦途尽头是山路
世上本无路 走的人多终成路
山道弯弯 步履蹒跚
山高林深路滑 难挡前进步伐
回头望望走过的路

又走旺苍路 030.jpg途中问路 顺便向村民了解贫困生的情况来点风景点缀 消除爬山劳累

尹术华的家人得知我们即将到达 已在门前盼望等候又走旺苍路 031.jpg


远观尹家

近看掠影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秘密潮湿简陋拥挤的住处

烟薰火燎的灶房
山区火塘很平常 想起了过去的知青时光
两位老人在为孙女和女儿的前途担忧发愁
少女不识愁滋味廊上玉米 农家辛劳
猪圈空空
牛栏空空
出恭之处 蚊虫叮咬 四面通风

这凼浅水 供养着四户二十多口人从水凼处至尹家
田间地头 山花烂漫
樱桃花洁白如雪 犹如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新的一天开始 万山乡的道路蜿蜒崎岖
山间清泉洗去一身疲惫
农家美食 令人馋涎欲滴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走访归来 与贫困生康小燕沟通交谈


志愿者与贫困生康小燕合影整理 汇总 归纳 为了明天的开始
图片上传完毕 谢谢你的阅帖和观赏持
谢谢你对“春雨工程”的支持
愿你的点点爱心化着滴滴春雨 滋润着贫困孩子们的心灵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彩信子 2011-4-19 00:05
希望有机会参加此类活动,担当志愿者。
回复 叶落知秋 2011-4-19 03:14
彩信子: 希望有机会参加此类活动,担当志愿者。
谢谢信子!机会多多!欢迎你为山区贫困的孩子献爱心尽薄力,今后如有活动邀请你可以吗?
回复 WUNENGEN 2011-4-22 17:31
如此差的条件,感到震撼!
回复 叶落知秋 2011-4-22 17:42
是啊 不去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谢谢老朋友的顶帖支持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