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原创杂谈]“二八乱穿衣”乱谈
“二八乱穿衣”乱谈
又到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的日子。如果“立春”节气仅仅是让我们嗅到春的气息,听到春的声音,那么,“春分”节气则让我们完全目睹了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据天文专家介绍,每年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查看日历,不难发现,每年的“春分”节气,都在农历二月的某一天里。
俗话说:二八乱穿衣。这话的意思,是说到了每年农历二月、八月的时候,衣服穿厚穿薄,穿多穿少,不用固定和无需讲究,想怎么穿都行。春光灿烂,阳光明媚的日子,放眼街头巷尾,着外套、穿单衣、衬衫的人不少;穿羽绒服、保暖服、羊毛衫、毛衣等御寒服装的也大有人在,这也成了“二八乱穿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其实,农历的二月,春分节气前后的一段时间,虽然春意渐浓,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大,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仍不时有寒流侵袭,既有春寒料峭的天气发生,也会有倒春寒的日子出现,稍有不慎,极易感冒。若到医院、诊所去走走、去看看,就会发现:老人妇女,大人小孩,看病、拿药、打针、输液的,多是感冒患者,也多与“二八乱穿衣”有关。
古代一著名女词人曾写下了“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佳句,既可用于描述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气候。农历二月,乍暖还寒,冷热不均,时冷时热,冷时如冬,热时如夏,衣服穿少易感冒,穿多易患热伤风,穿多穿少,或增或减,减多减少,增多增少,较难掌握,正是最难将息时节。
农历二月、八月,正是冬春转换、秋冬交接之际,民谚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所谓“春捂”,是说冬天快要结束或已经结束,春天即将来临时,不宜马上脱下冬装,还得多穿一些日子,以适应季节的变换。所谓“秋冻”,是指秋冬之交,不宜立即换下秋衣,着上冬装,要在一段时间内,让身体受受冷,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冬寒。春捂秋冻,是指在季节转换之际,身体得有一段适应的过程,不宜立即减衣和增衣。从保健养生的角度来看,春捂秋冻有一定的道理,是和“二八乱穿衣”相抵牾的。
春分总在二月里,乍暖还寒的日子,也总在二月里。“二八乱穿衣”也好,“春捂秋冻”也罢,两者各有各的道理,也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衣服穿多穿少,增减多少,需捂需冻,捂与不捂,冻与不冻,还得因人而异,量体裁衣,量体而行,切忌生搬硬套。事实证明:再好的理论,不经实践检验,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只能是空谈,俗语、民谚也是如此。
二〇一二年 春分动笔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完笔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