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山骑“牛”看美景
名人在没有名气的时候,与凡人无异,甚至还不如凡人;牛背山在默默无闻的时候,也只是一座普通寻常的小山,甚至还不如一些无名小山。直到某一天,被一摄影爱好者偶然发现:此处可观众多美景。顿时,名声遐迩,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云海、日出、佛光等美景,也令我怦然心动,从而将其列入游览日程而付诸行动。
同行“三合”
九月中旬,利用休假之机,开始了上山骑“牛”观景之行。
天明,淅淅沥沥的雨仍在继续。背着简单的行囊,从雅安西门车站乘车出发。车上,认识了在川农大读书的一个贵州男生,他的目的地和我一致,独行也就变成了同行。
客车在雅西高速路上行驶了近50分钟,才缓缓地驶入荣经车站。下车伊始,我们便忙着打听有无直达三合乡的车。小客车的驾驶员对我们说:“到三合的车人够才走,人不够只有包车,包车费最少100元。”
我俩商量了一下:先吃早餐,等一下看还有无驴友上山。如无就先到泗坪,再转车去三合。在车站附近一小餐馆内用餐,刚吃完面条,一个驾驶员过来说:“搞快点,有几个人要上牛背山,正好凑一车。”我们喜出望外,急忙结账离去。
小客车上坐了几个年青的成都男女,路途上每看见一道山间小溪流,都会兴奋地叫:“快点看,小瀑布!“看见河床里的红石头多一些,也会惊叹不已。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三合乡。适逢周六,自驾前往牛背山的越野车不少(成都牌照居多),徒步上山的人不多。当地人讲,三合乡到牛背山有52公里,车行要4—5小时,步行需15—17小时。
已到中午时光,雨势有增无减,我欲在乡村旅馆住一晚,明早上山。与我同行的大学生,不想误周一的课,一心要在周日晚赶回学校,执意立即上山。劝说多次无效后,我不得不与他分道扬镳,同时也为他的徒步独行担忧不已。
拼车“垭口”
撑着雨伞,逛着乡上短短的街道,一会儿便从这头走到了那头,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当我在一小食店向老板打听、了解牛背山的情况时,四个约二十岁左右,背着旅行装备的两对青年人,向我打招呼。听口音得知,他们也是成都人。我建议他们在此住一宿,明日早起同行。
听说上山要走10多个小时,他们犹豫不决。此时,一个开长安车的当地中年男子过来揽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决定包车到“垭口”(距“合路口”〈荣经县与泸定县到牛背山的公路汇合处〉约2—3公里),单边460元。考虑到“垭口”到牛背山只有20余公里的路程,我在他们的力邀下,改了初衷。
离开三合乡,大约十四点三十分。过了河滩乱石地,上路不远,车的右前轮便瘪了气。司机换胎,车上的小伙们下车协助:搬轮胎、拿工具、找石头。我为司机撑伞避雨,头发、肩膀、背心被淋了个半湿。折腾了大约半个小时,终将轮胎换好,重新上路。
十六时三十分许,车到“垭口”,雾气弥漫,风大雨猛。我们一行五人,开始了步行。没走多远,他们便落在了我的后面。我走走等等,等等走走,他们却和我的距离越拉越远。毕竟是大城市的年青人,难得走一次山路,况且还有两位姑娘。像这速度,到达山顶最早也得半夜。他们成双结对,又带着装备,与之同行,我感到了自己的无趣、尴尬和多余。最终,我不得不向他们告别。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因搭到车,先到达了目的地,而我却成了起大早、赶晚集的人。
走拢“合路口”——牛背山街心园接待站,店家告诉我,到山顶还有18公里。看看时间还不到五点,我毅然婉拒了店主的挽留。如果能得知,我会去而复返,会在此盘桓,那我一定不会冒雨上山,去经历危险。生活中没有假设,造化弄人,我不得不感叹:人生何处不相逢,有缘总会再相见。
密林迷路
顺着逶迤起伏的盘山公路行进,有小道抄小道,无小道走公路。转过几个火夹弯,见一条小道上有清晰的印痕,我毫不犹豫地踏了上去。
没走几步,拄着的木棍便断为两截。不祥的预兆,我的心里“喀登”了一下。
起先印痕明显。越往上爬,路越难行,印痕越模糊,林子越幽深。走了10多分钟后,灌木丛渐渐地多起来,间或见着的树木也是光秃秃的,印痕也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每朝上爬几步,就得停下来喘几口粗气。林中的雨越来越大,我的衣、裤已被雨水、水珠湿透。
又攀爬了约半个小时,印痕完全消失。迷路了!我在林中绕来绕去,密林仿佛没有尽头。我试着在林中吼了几声,无人回应。前进无路可行,后退又不甘心,我的心里焦急不安。
此时,接近傍晚7点,天色晦暗,暮云四合,雾气聚集。我硬着头皮,又往上爬了一段,还是找不到路,走不出林,我几次拨打求援电话,都打不出去,心里更加恐慌,一丝绝望的念头悄然滋生。山高林密路滑,如果继续上爬,还是走不出去,天一黑定,气温降低,又冷又饿,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这条老命非丢在这深山老林里。
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就地坐下,喝水吃干粮,补充能量,增加体力。我当即决定下行,一定要在天黑之前走上公路,返回街心花园。来路已无从可觅,我只能踩着牛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下走。我的鞋袜被牛脚窝里汪着的水灌满,走起来又溜又滑。才走几步,便摔了一个跟头,刚站起来,脚下一滑,又重重地摔倒,两腿、屁股、腰部等处糊满了稀泥,裤子被撕开了一条长长的裂口,手背被荆棘划了多道伤痕、手指上扎了许多小刺……。短短的一段路,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连滚带爬的狼狈惨相实为平生之罕有。然而,此时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出林,走上公路。
天渐渐地黑了,四周黑黢黢的一片。希望慢慢地消失,恐怖和绝望渐渐地增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悲哀和凄凉。我继续机械地拨开树丛,寻找公路。蓦地,一条淡白色的带子映入眼帘,我顿时欢呼起来。
小店际遇
路似乎特别漫长,风雨中不知走了多久,带着疲惫,带着狼狈,我终于回到了街心花园接待站。
店主姓何,泸定人,六十年龄,身板结实,年青时当过兵,为人厚道实在。见我入店,全身湿透,马上把火烧得旺旺的,接着拿来自己的衣衫、外裤,让我立即换上。在我烘烤湿衣、湿裤、鞋袜和背包之时,又忙个不停地为我做饭……。
看着店主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浑身上下荡漾着暖气。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在旅途,漂在他乡,能遇上古道热肠的老板,实属不易,既是我的造化,也是我的福分。别人在我遇到困难时帮我,我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也应助人。
饭刚吃完,川农大的学生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店来。他的遭遇比我好不了多少,背着三、四十斤重的装备,冒雨步行30多公里,走了大约9个小时,也是一副落汤鸡模样。比我幸运的是,他没走小道,少了摔跤,没有迷路的遭遇,没有我狼狈。
满以为又可以和他结伴同行,但他为了学习,决定明早启程下山。来一次不易,我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为了美丽的风景,天一时半会晴不了,也绝不半途撤退。牛背山上的气温低、食宿条件差、消费水平高,与其早上山受罪,倒不如在此等待天晴上顶。
屋外风狂雨骤,屋内温暖如春。围着熊熊的柴火,我们聊了许多话题。这一夜我睡得很香、很甜、很沉。
不虚此行
在街心花园住了两夜,等了一天,天终于放晴。
九点过钟,我又踏上了上山的路。快到山顶,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西方天边的贡嘎山、四姑娘山、夹金山等群山云海缭绕,清晰可见,终年积雪的峰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洁白如棉的云海、蔚蓝色的峰峦,飘浮空中,一动不动,犹如蓬莱仙境,置身其中,顿感灵台空明,身健体轻,飘飘欲仙。我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边走边拍,将一幅幅美景装入相机。
得陇望蜀,看罢云海,又盼日落。可惜日落时分,云层太厚,只见晚霞,不见落日。世间的事大多如此,总难完美!
入夜,繁星满天。客栈老板娘对我说,天气不错,明早肯定看见日出。我祈盼着。
不知是兴奋,还是轻微的高山反应,几乎一夜无眠。晚上九点半上床,毫无睡意,身体如烙饼似地翻来复去地折腾,等到有了睡意,入睡不久,又被设置的闹钟和老板娘的喊声催醒。
观日出,也是来此的目的之一,错过机会,懊悔终生。我睡意全无,穿上衣服,打着手电,向观景台走去。
天色微明,观景台上山风强劲,寒气袭人。时间仿佛凝固,等待让人倍受煎熬。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一个北京人,已拉开架势,架好了相机。
时间慢慢地流逝,连绵不断的云海中,浮起一座座黛青色的山峰,一抹朝霞在东方的天边开始燃烧,初如一条细细的、短短的金色丝线,然后渐渐地长粗、变长。一个红色的火球从金线中慢慢地冒出头来,喷薄欲出,霞光向上下左右扩散、蔓延,将一块块鳞片似的白云染成金色。西边的群山,在彩霞的映照下,成了一座座金山。终于,红彤彤的太阳从金色的云霞中冉冉升起,霞光万道,牛背山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
面对人生难遇,瞬间即逝的壮观日出,我不停地按动快门,将瞬间美景化为永恒。
徒步独行牛背山,幸运地看见了美丽的云海,目睹了壮观的日出,可谓不虚此行。如果再看见日落和佛光,那就是十分圆满的结局了。有驴友说:人品好的人,才能看到云海、日出。其实,茫茫人海中,人与人的相逢,需要缘分;自然世界里,人与景的相遇,同样需要缘分。看云海、观日出、日落,需要机遇和缘分,见佛光除了机遇和缘分,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在我看来,能否看到日出、云海等美景,与人品的好坏无关。人品高尚,没有看到美景的人不少;人品低下,看到美景的也大有人在。没有看到美景,只是机缘不巧,缘分不足而已。见之我幸,不见我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生活中,常怀一颗平常心,一切也就释然了。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动笔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改定
附:相关图片
上山途中(三合乡——九把锁)

云遮雾绕的“九把锁 ” 
途中小憩 拼坐的车车

拼车同伴

合路口
合路口——街心花园处风景还将就
道是无情却有情
遮风避雨的小站——街心花园
牛背山秋景
花谢还有花开日 蓄芳待明年(牛背山上的杜鹃花)
马儿还在山上吃草 牧马的却不知那儿去了

美丽云海




日出之际

我住的客栈


下山途中 岚气缭绕 山峰上母女伫立 仿佛在为我送行

下山途中,三合乡路上遇见了一群牦牛。

归途中,让我走了几个小时,云雾缭绕、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三合乡)。

归途中,三合乡随处可见的险峻高山、壮美风景。


谢谢你的阅帖和观赏 欲观更多图片 请看我的相册《荣经牛背山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