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纪实回忆]我的知青岁月片断(四)深山中伐木
已有 2288 次阅读2007-7-29 13:52
|个人分类:纪实回忆|
深 山 中 伐 木
(非经作者许可 请勿转载本文)
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弯曲的山路开始变得溜滑起来。羊肠小道上,我和几名男社员正沿着“天王堰”向深山密林行进。
昨晚,队里在“公房”召开了社员大会。会上,队长宣布:大队要修新学校,需要中柱和檩子,每个生产队都分配有任务。我们队是中柱、檩子各5根。队上研究决定,明天抽10名男壮劳力上山砍木头。每根中柱算工分40分,檩子25分。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由队里最后决定。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根中柱算4个劳动日,顶4天的农活,高工分太诱人了,就连腿脚不太灵便的“地不平”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忖度了一下,中柱的直径要斗碗粗的木头,长度大概在3——4米左右,两头大小出入不大,少说出也得二、三百斤;檩子的直径只有小碗口粗,长度虽差不多,但两头出入稍大,一根檩子的重量也就是一百多斤的样子,我可以承受。于是,我也加入了报名的行列。
路上,不甘寂寞的“地不平”哼起了跑了调的歌。
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我们在春天参加游击队
敌人的末日就要来临
我们的祖国就要获得自由解放
“你狗日的硬是欢喜得很,昨晚捡到金包卵1了嗦。”“扎妥”象一只好斗的公鸡,先啄了起来。
“老子是光棍一条,吃不愁、穿不愁,裤子脱了当枕头。象你嗦,结个婆娘就整得鬼神像2。”
“你晓得锤子!”老婆体弱多病,少出工,不能干,家里地里(自留地)被弄得一塌糊涂,使身为队上干部的“扎妥”在社员面前说话时,舌头也短了一截,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现在被“地不平”揭短,“扎妥”恼羞成怒:“你龟儿子是狗欢挨棒棒,老鸹欢喜打破蛋,一脚踩虚3,就叫你日塌4”。
“清早巴晨5的,你狗日的就开始咒老子嗦!老子不给你认黄6罗!”
出门、上山之人,最忌讳别人在自己没走前或刚出门时说不吉利的话,最怕说在靶子上7。“扎妥”的话犯了大忌,“地不平”急了。
“都不要嚎了,路这么悬8,小心点。”同行的社员劝开了。自知有点过火的“扎妥”,偃旗息鼓了。
头上,雨丝纷飞,阴云密布;脚下,刀切崖壁,万丈深渊。走在“天王堰”的最险路段,我们沿着一尺多宽的堰边前行,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险路走完,一社员打破了沉默,问了我一句:“知青阿哥,走这凯路,你加生9不?成都知青第一次走时吓得哭,最后还是从堰沟里才爬过去的。”
“没事,和我小时上山砍柴的路差不多。”
社员们恍然大悟,“哦,怪不得队长敢同意你和我们一起去砍木头”。
“天王堰”的尽头是位于半山腰的天盖寺生产队。这儿原本林木茂密,但由于过度的砍伐,已很难找到一根象样的树了。要砍到檩子、中柱粗细的树,不得不爬更高更陡的山,不得不钻更深更密的林。
我们吐着粗气,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山顶。迎着“呜呜”吹拂的强劲山风,我们一字儿排开,开始了“吼山”。
“哦……呵……呵……”,粗犷、悠长的声音在山谷中激荡起伏,经久不息。
“吼山”是上山人不成文的规矩。每个上山的人到了山上,都要吼上几声,一来是向山神报到,祈求保佑自己一天的平安;二来是借此倾吐胸中的浊气,驱散不快。在“吼山”的过程中,既使山上还有其他人,也不敢乱接应声,否则,必然会遭到一阵不堪入耳的臭骂。
“吼山”结束,我们便分开各自为战了。
在阳山的一斜坡处,我终于寻觅到了一棵符合要求的水实树。我将装有钉牛10和玉米馍的帆布书包扔在地上,先用柴刀三下五除二地砍掉树旁的灌木、杂竹,然后抽出别在腰间的利斧,甩开膀子干了起来。顿时,白花花的木屑上下翻飞,四处溅落。
不一会儿,雨变得密集起来,四周雾气笼罩,山林间响起一片“嘁嘁嗽嗽”的声音。我抹了抹额头、发间上的雨水,此时,听见我的下方传来沉闷急促的斧声。
“喂,那个在下面啊?我的树要倒了,让一下哦!”
“晓得了。”“地不平”粗声粗气的声音传了过来。
“咔嚓”一声,水实树倒下,压塌一方竹林,砸落一片水珠。
我斩断树尖,剔去枝丫,正准备扛木头时,“地不平”颠了上来。
他看了看木头两端的断口,“我还以为你要整成尿筒口,想不到你还是夹窝11下生疮——老手”。
砍成“尿筒口”,是初学砍树、初次上山的人常犯的错,就是只砍树的一个部位,树断后断口呈斜边形状,若不将断口处斩齐,在下山放木头时,断口的的斜边常常会插入很深的淤泥中难以拔出。
“我从十三、四岁就开始上山砍柴,这点常识还是有的。”面对“地不平”的感叹,我轻描淡写地说。
“附近找求不到人。走,帮我一下。我一人弄不住,要是倒在岩下就完求!”“地不平”终于暴露了他来此的真正目的。
来到“地不平”砍树的地方,看了看他选的树,我疑惑起来:“你这棵野杉树,做檩子要不完,当中柱又不够大”。
“地不平”狡黠地一笑,“这么大的雨,整求那么大的树,那个遭得住12!整小的工分又少,划不来,就是这种倒大不小的安逸,又省气力13又多挣工分。反正是直接交到大队,那个在给你把细14看”。
“你这家伙太精了!”我嘴上说他,心里却叹服他的狡猾和多心眼。
“地不平”砍的这棵树,离岩边有3——5 米远,由于树干较长,倒下后自身的重量和惯性作用会使它跌入30、40米高的悬崖下的河中。唯一的办法是把它固定住,不让它往山下倒。
“地不平”对准砍口,挥动斧头,又是一阵猛砍。渐渐地,杉树连着的部分越来越少,开始晃动起来。
“差不多求,快点把你的索索拿出来。”“地不平”急忙扔掉斧头,拿出钉牛,将连着钉牛绳子的这端紧紧地缠绕在旁边的一棵大树上,然后将另一端拴在被砍的杉树上。我连忙掏绳索,一不小心将馍馍带落在地,沿着斜坡“咕噜噜”地滚下山去了。
“哦呵,晌午饭没得了”,我懊悔不及。
“嗨,你的馍馍还烙得圆,滚求得远。安逸,老子看你吃啥子!”“地不平”幸灾乐祸。
“哼,我是好心没好报!”我恼怒地瞪了“地不平”一眼,没好气地说。
“地不平”见我动怒,忙陪着笑脸安慰,“掉算求,我这塔有,等哈15我们打伙16吃”。
说话之中,“地不平”接过我的绳子,把一端牢牢地缠紧在杉树上,我们握住另一端的绳头,背朝山的方向,喊着号子“一、二、三、嗨”,用力地往怀里拉。
树慢慢地倾斜,发出“嘎”、“嘎”、“嘎”的声音,响声开始越来越大。
“快点让开,树要倒了,不要砸倒!”“地不平”吼了起来。说时迟,那时快,我们同时向树的两旁急速闪开。
“嘎……嚓嚓……咚”,庞大的杉树顺着山势轰然倒下,在地上颠了颠后,终于停止了滑动。粗的那头已经伸出岩边2——3米远,好险!
去掉树的多余部分后,我和“地不平”一人抱住树干的一端,缓缓地将树抱离了岩边。接着,我们一人扛着一头,分别将野杉、水实扛上坡扔到了林边泥泞的小路上。
“整累求,歇口气多。”
“地不平”的提议正合我意。我们一屁股坐在木头上,胸口急促地起伏着,呼出一团团粗气。此时的我们,象两只抹满泥浆的叫化鸡,显得狼狈不堪。
“地不平”从怀里摸出裹在油纸17里的一个玉米馍馍,掰了一大半递过来,“来,干点”。
“你体力消耗大,吃多的,少的给我就行了。”我有些过意不去,推辞着。
“贫下中农上讲台——讲屌礼18。我饿惯求。再说你的馍馍还不是为我落的。”
我不再客气,接过馍馍, 就着雨水,贪婪地、大口地吞咽着。
这时,“地不平”叹了口气,象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对我说:“唉,阿里阿妈岁数大、身体不好,弟儿19又小,劳力少,不是图高工分,懒求得来受这凯罪!”
顺着他的话题,我向他解释起“挡草”和“打伤红公鸡”的事,他把手一摆:“算求,都过去那么久了。哪些事也怪不得你,你也是身不由己”。
“哎,我现在硬是服你了,有文化,干活也行。嗨,我们本县的知青硬是厉害!”
“人都是逼出来的!就象你腿不方便,还不是照样上山干重活、苦活、累活吗!”我向“地不平”讲起了童年、少年时抖玉米疙蔸、挖树疙蔸、上山砍柴的陈年往事。摆谈中,他和我之间的“前嫌”,慢慢地冰消雪融了。
简单地充饥、休息后,体力恢复了不少,我们将钉牛钉紧在木头的粗端,开始拖、拉木头。
这是一个约四十五度的坡,到山顶大概有一公里的距离。路,已被经常拉过的木头压出了深深的溜槽20,连绵不停的雨使它更加溜滑泥泞,溜槽的两边堆积着黑色的淤泥。我和“地不平”将绳索背在肩头,蹬着弓步,伸长脖子,一手抓住路边的树枝、竹子,一前一后,拖着沉重的木头,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向前挪动着脚步。湿透的衣服紧贴着背,脸上已无法分清是汗水还是雨水。
山顶越近,坡度越陡。凭一人之力,要将木头拖上去,是十分困难的事。我和“地不平”改单兵作战为协力行动,一人前拉,一个后推,连拉带推,喘着粗气,终于将两根木头弄到了山顶平地处。
我迫不及待地把几乎虚脱的身体放倒在松软的草坪上,摆成一个“大”字,尽情地享受着卸掉重负后的惬意和松驰。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放木头下山,然后扛到大队,相对来说是较为轻松的事。唉!今天劳累疲惫倒是挺过去了,可明天、后天呢?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何时才是尽头呢?我的青春、我的抱负、我的命运、我的前途,难道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面对黄土?……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象灌了铅,变得沉甸甸的。
缠绵的雨,收敛了它的淫威,太阳从云层中露出了笑脸。雨后初晴,群峰如黛,苍翠欲滴;林间,鸟儿鸣啾;天空湛蓝如洗,飘浮着朵朵白云。仰躺山顶,白云似乎伸手可及,天地好象连在了一起。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电影《追捕》中的精彩对白:
杜丘你看,
多么蓝的天哪。
一直走下去,
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
走吧,
一直往前走,
别往两边看……
此刻,我好想把自己化成水滴,蒸发升腾;好想把自己变成山间的岚气,袅袅上升。然后,轻轻地、轻轻地融化在蓝天里。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稿、改
注释:
1.精包卵:稀奇、值钱的东西。
2.鬼神相:难看、丑陋。这里形容狼狈不堪。
3.踩虚:踩空、失足。
4.日塌:完蛋、死亡。
5.清早巴晨:早晨、早上。
6.不认黄:不客气、不买账、不给对方面子。
7.说在靶子上:说准了。
8.悬:危险。
9.加生:害怕。
10.钉牛:一种上山拉木头用的铁制劳动工具。头部有一孔,用于系绳,下部呈斧口状,便于钉入木头中。
11.夹窝:腋窝。
12.遭得住:受得了。
13.把细:仔细、认真。
14.气力:力气、体力。
15.等哈:等一下、等一会儿。
16.打伙:一起、共同。
17.油纸:塑料纸。
18.贫下中农上讲台——讲屌礼:“文革”时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某日,一贫下中农代表为学生作“忆苦思甜”报告,跨进教室,走到讲台时,班长高喊:“起立”,“代表”两手一摆,“贫下中农上讲台——讲屌礼”,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后成为经典笑话广为流传。
19.弟儿:弟弟。
20.溜槽:伐木者拉、放木头后留下的泥沟。
21.缺爬屎:缺下巴、缺牙齿。
附:歌曲《成长的岁月》 歌手:龙飘飘
过去为没有得到而伤悲,
过去也曾为失去而后悔,
我想起这一切的一切,
那都只是我心头一个结,
今晨,当我
不再为我的付出而流泪,
成长的岁月,
让我不再有遗憾的感觉,
成长的岁月,
让我知道我已失去得太多,
成长的岁月,
让我知道怎样珍惜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