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散文随笔] 感 慨 过 年

已有 1757 次阅读2007-7-8 16:06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

                                          感 慨 过 年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
  那时,物资奇缺。食盐、火柴、肥皂、猪肉等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按月供应。
  童年记忆中的过年,就是在大年初一的那一天,穿一身平时没有穿、不能穿的新衣服,衣服口袋里装一些父母在三十夜晚上熬夜炒的爆玉米花、干胡豆和父母吝啬发的几角、块把过年钱,然后约上几个小伙伴,顶着凛冽的寒风,踩着“嚓嚓”作响的积雪,一路打着雪仗,走一、二十里山路,到县城去买些“天地炮”、“地老鼠”之类的爆竹燃放。那里人多就往那里钻。等过了爆竹瘾,每人再花上5分钱,到电影院售票口去挤几张电影票,看一场电影。电影看完,已是中午时分,肚子开始“咕咕”地叫,于是,我和伙伴们便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或花几分钱买上一、两个夹有红白萝卜丝和粉条的锅盔(魁),或用二两粮票、一角四分钱来上一碗杂酱面充饥。耍到人少声稀时,才余兴未尽、流星快步地往家赶。
  告别童年和学生时代,我上山下乡到了广阔天地。那一年,我因被“提拔”为改土工地的成员,便不得不用实际行动,响应公社党委提出的“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号召,留在了生产队。
  腊月三十的傍晚,队上的社员将我连推带拉地请到家中。围着暖暖的火塘,喝着辣辣的烈酒,吃着黄酥酥、一咬就冒油的腊肉,陋屋中弥漫着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子夜时分,民兵排长用他打猎的沙枪鸣响了辞旧迎新的“礼炮”,我和几个青年社员聚在一起,拿出从改土工地偷存下来的雷管燃放后,继续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塘旁,天南地北地冲壳子,度过一个无眠而又难忘的三十夜。正月初一的早上,吃罢自捏的汤圆,九、十点钟的光景,顺着河边的小路,汇合着穿得花花绿绿、新崭崭的男女老少,到街上去走一遭,看看热闹,年也就算过了。
  走上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决定了每年的腊月,总是和繁忙连在一起。从腊月初一,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的上午才能松一口气。等到将工作上的事料理完毕,才归心似箭地踏上蜿蜒崎岖的山道,跋涉几十里,匆匆忙忙奔回家,和家人父母团聚。调回父母身边后,每年的过年,在繁忙的同时,少了一份奔波之苦,多了一份欢聚之乐趣。
  后来,我成了家,有了儿子。年岁的增长和物资的丰富,使我对过年渐渐的淡漠和陌生。当一年一度的团圆饭桌,被丰盛的佳肴堆满,儿子感觉寻常,挑挑拣拣;当儿子面对父母亲人发给的成百上千元拜年钱,犹嫌不足,不屑一顾;当一家人看着春节晚会,静静地等待着新年的钟声敲响和四面八方响起密密实实的鞭炮声时,逝去的过年的情景,就象电影似的一幕幕在我的眼前浮现,令我感慨万端……。
  我好怀念清贫岁月里,过年时的那一份乐趣。
                                                    
                                  一九九八年一月  九日   稿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二日   改
                                 二零零七年二月  六日 再改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