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 坝 坝 电 影
(非经本人许可 请勿转载此文)
夕阳收尽天边的最后一抹余辉,麻雀“叽叽喳喳”地鸣叫着开始归巢,又一天的劳作划上了一个句号。
收工回屋,天色朦胧。刚发火做饭,“地不平”便一颠一颠地走了进来。
“在整饭嗦。走,我们去看坝坝电影。”
“饭都还没有吃!”
“等你把饭整来干了,电影都放完求。我也没干,看了回来再干也不迟。”
“啥子片子?”
“叫、叫追、追啥子。我这个人是记性好、忘性大,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追捕》?”
“好像不是这个名字。”
我搜索着枯肠,“哦,是不是叫《追鱼》?”
“对、对、对!你看过啊?安不安逸?”
“我读高中时看的。是一部戏曲片,还不错。在哪里放?”
“高家岗。阿里的一个亲戚,到阿里来耍时说的,消息绝对可靠。”
顾名思义,看坝坝电影,就是在露天坝子里看电影。在那个年代里,十天半月、甚至有时一个月也难得看上一次电影,看电影比打“牙祭”还难,遇上这样的机会,一般我们都不愿意轻易地放过,但这个片子我已看过,况且肚子还饿着,因此,我有些犹豫不决。
“不要捱了,再捱一哈哈,就看不到电影的开头了!”
“地不平”急了,他使出“杀手锏”,来了个釜底抽薪,不由分说地把我灶门里的火熄灭掉,彻底地断了我的“后路”。
“还有哪些人要去啊?”
“管求他们的。闲事少管,走路伸展。”
“地不平”边说边拿起我灶房里的干竹篙1,扎了个火把。
我们刚走出公房不远,便和“扎妥”等几名社员碰上了。大家打了一下招呼,汇合在一起,便急匆匆地往“高家岗”赶。
“高家岗”是我们大队的一个生产队,也是大队所在地,距我队大约有2——3Km的山路。因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山岗上和姓高的人家户居多,故名“高家岗”。这儿有我一同下放的2个女知青(1个是同学)。
到达“高家岗”,天已黑定,电影尚未开始放映。总算没有白赶,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露天坝子里,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近处、远处的社员,象涓涓细流,从相同和不同的小路上、从高低不同的瓦房、茅屋中,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向这里涌来。坝子的正前方,白色银幕的四角,已被麻绳系着拉直,拴在两旁的圆木上。坝子的正中,简陋的方桌上面,摆放着8.75mm的放映机,机头上的灯光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公社放映员正在忙碌着。
来迟不落大头。既没好位置,也无板凳。我们来的人不少,我也不愿去麻烦那个女同学借凳子,于是,就只好自己想方设法找“座位”了。
我们从路边、地里搬来较为平整的石头,抹掉上面的泥土,安放在距银幕不远的地方,然后,坐了下来。
电影吊人胃口似的迟迟不开映。干部开始讲话:大队支书讲了,大队长讲,大队长讲完,民兵连长讲,民兵连长讲完,生产队长又接着讲。内容不外乎就是一些当时的形势、烦琐的生产安排和注意安全之类的老生常谈。想早点看电影的社员们早已等得不耐烦,在一旁不停地议论和冲着壳子,干部的讲话能收到多大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狗日的,简直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讲求那么多,那个在听啊!”“地不平”早就按捺不住地骂开了。
“就是。太酸当2了。好不容易来大队看回电影,都被他们弯酸3个够。”同来的社员附合着说。
“他们总有讲完的时候。讲完就没求得讲的了。当干部也有当干部的难处,有时不讲几句又不求行。”“扎妥”咂巴着粗大的叶子烟开了腔。
“哼,你倒会围到4他们说。说到你们当干部的了,你就不安逸!你们了屌不起5,下求不得台6。”正一身癞子7找不到地方擦痒的“地不平”,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对象。
“你是疯狗啊,到处乱咬。关我锤子事,你给老子打燃火8。妈的屄,老子要殃点9嗦!”“扎妥”开始“迎战”,奋起还击。
……
针尖对麦芒,两人就象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互不相让地、激烈地啄斗着。
我本想劝上几句,熄了“战火”,但知道他俩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况且电影也还没有开映,让他俩吵吵打发一下时间也好。同来的社员们似乎也抱有同样的心态,都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乐得在一旁挤眉弄眼,看热闹了。
在漫长难捱的等待中, 放映机上的灯终于灭了。刹那间,偌大的一个坝子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地不平”和“扎妥”各自收刀敛卦,争吵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是一部越剧电影。描写秀才张珍,与丞相金旁之女牡丹自幼订婚,后因亲亡家败,至金府投亲。金家上下均嫌张贫,令其在碧波潭草堂攻书。日久感动潭中鲤鱼,化作金女牡丹模样与之相会。尔后真假牡丹、真假包公大闹金府……。真相大白后,鲤鱼精舍弃了修练千年的道行,最终和张珍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影片拍于六十年代,是我国第一部使用特技摄影的戏曲片。在文化生活十分贫瘠、电影又刚刚解禁不久的年代,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美味的精神快餐。事隔两、三年后,再次观看此片,仍让我感慨万端,仍让我象社员们一样看得津津有味。
我们随剧情的起伏而叹息、悲愤、感动着。当看到为了和心上人结合,鲤鱼精宁愿褪去修练千年道行而被观音菩萨用神火焚烧,疼得死去活来,翻滚跳跃,忍受万般痛苦时,全场响起一片惊叹和唏嘘之声。
……
终场的灯亮了。顿时,呼儿唤女、寻兄找弟声,此起彼落。我们拍拍屁股,站了起来。此时,远道而来的社员们在坝子的四周,燃起了一支支冒着浓烟的火把,“地不平”惹燃了火把,我们披着夜色,踩着高低不平的山道,踏上了回队的小路。
一支支燃烧的火把,映红了漆黑的夜空,象一条长长的火龙,缠绕在蜿蜒起伏的山腰。渐渐地,火把犹如一颗颗飘动、闪烁的星星,最终融化在茫茫的夜幕之中。
过了电影瘾,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赶快奔回家,迅速、彻底地解决民生问题了。
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四日——二月二十五日 稿 改
注释:
1.竹篙——竹子。
2.酸当——重复不断、废话多的意思。
3.弯酸——折腾、刁难之意。
4.围到——这儿作“帮到”的解释。
5.了屌不起——了不得、不得了。
6.下求不得台——即“下不了台”。
7.癞子——俗称“干疮子”,一种皮肤病,遇热即痒,需不停地进行擦(搔)痒。
8.打燃火——冒火、发火。
9.殃点——软弱、好欺负之解。
附:歌曲《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