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春色——清明节平乐上里踏春散拍

已有 1668 次阅读2008-4-8 22:59

    四月四日是传统的民俗节日清明节,也是国家将其列为法定假日的第一年的节日,它正好和周末双休日连在一起,有三天时间,被人们称为“小假”。这个假日不长不短,正好可以利用它去成都周边的古镇休闲踏青,欣赏春天的景色,感受春的气息。于是我和朋友商量妥,去邛崃的平乐古镇和雅安的上里古镇玩玩,周日还可以在家休息一天。

    出城上了成温高速公路,一路拉伸地跑,不久到达邛崃,在那里吃过午饭继续赶路。行驶约18公里就到了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距历史文化名城邛崃西南18公里,成都市93公里,离川藏公路7公里。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秦汉以来,即为古川南蜀道,南丝绸之路之重镇。群峦环抱,水秀山清。江畔绿树成荫,干年古榕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该镇已2000余年,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平乐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干多 年的历史。古镇四面青山环抱,坝上沃野千顷。白沫江穿镇缓缓流过,江畔绿树成荫,千年古榕树巍然卓立。镇上古街区保存完好,其内的街道大小长短不一,格局独特,空间变化丰富;河上、沟上的大石桥、小石桥均为拱桥;街上木板房、小青瓦屋顶相连成片,临江一排排的吊角楼,沿街则是一栋栋极具川西风情的民居建筑,都讲述着古滇悠远的历史。

















    第二天上午我们驱车行驶了30多公里的山路和乡间公路,便来到雅安的上里古镇。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取其昔日古道上的驿站、关隘之意,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古镇人口不断增加,经济日益繁荣,便以五大姓氏更名为“五家口”,至今仍流传着这五大家庭的各自千秋,即:杨家顶子(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解放后,依据陇西河的流向,上游所在的乡划为上里。古镇人口探源,据史书记载,这里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古时的西蜀称“西南夷”为开发这片宝地从先秦到明清间,曾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如秦灭赵国后,徒赵国臣来巴蜀,汉代迁楚国臣民来青衣,明末清初又一次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上里早期为民族聚集区,民族中主要以本地土著的巴蜀民族——青衣羌人为主。由于南方丝绸之路的不断繁华,常有外地民族来此定居,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境外文化同当地文化融合成了统一的汉文化,至今给我们留下遍及全镇的文物古迹,使参观者常常陷入史海沉钩之中。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涂风(未注册) 2008-4-8 22:59
,好美是哪里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阿伟(未注册) 2008-4-9 21:18
绝美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花语(未注册) 2008-4-11 12:12
乡野情趣,质朴典雅。赞!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