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忠的所谓“真实”可以休矣!
已有 1249 次阅读2008-6-1 20:15
最近一个叫范美忠的教师写了一篇博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里面详细描述了“5.12”大地震发生时,他是如何不顾全班所有学生的安危,自己第一个夺门而出跑到操场的,当面临学生们“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的质问时还洋洋得意地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随后又恬不知耻地写到“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的言论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被绝大多数人网痛骂得体无完肤。
作为一个教师的范美忠,置学生的安危于不顾,首先想到的是保住自己的命,显然有违作为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作为一个为人之子的范美忠,竟然说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的言论,显然有违做为一个人的起码良知。如果范美忠在地震发生时出于求生的本能自顾自地跑了,而后有些许的悔悟和愧疚的话,甚至即使没有悔悟和愧疚但却不说出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话来的话,也许人们还不至于对他如此谴责和痛批,甚至很多人会给予他宽容。而我们这位声称“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的范老师,却说出如此令人不耻的话来,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辩护,这就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口诛笔伐了。
动物尚且知道“反哺之恩”,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范美忠却在危难时刻可以“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恐怕连动物都不如了。再看他说的,“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表面上看女儿是她唯一爱的人,但仔细分析他的话,他仅仅是“可能考虑”,还不是毫不犹豫。看来在这个世界上,他唯一真正爱的是他自己,看来他追求的是不受任何法律和良知约束的个人自由,这种自由不得不说是一种极端自私、极端利己主义的自由。这种所谓的自由,即便在最崇尚自由的西方国家也是容不得的。在这样的极端自私、极端利己主义前提下,又有什么公正可言?因此,范美忠声称追求“自由和公正”是十分虚伪的。
针对网友们的痛批,范美忠又写了一篇博文《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在这篇博文中,范美忠写到“我感觉到一种可怕而阴暗的群体道德暴力,对这些道德家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还有是对伪善的反感”,“我却从媒体的报道和社会舆论中感觉到了某种遮蔽和某种对牺牲道德的宣扬和暗示甚至伴随这种标准而来的道德绑架。我觉得有必要对这种雷锋化的趋向进行一些反拨!同时也对媒体和很多人不言说真实的习惯感到反感!”,“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有的人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把真实的自我写出来”云云,言下之意就是说他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批评他的人都是虚伪的“道德家”。
范美忠确实写出了真实的自我,但是他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那就是真实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美好的,其中也包括丑陋和邪恶!
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丑陋的一面,大多数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有着某些私欲和邪念,这一点无庸质疑。但是,即便大多数人内心深处有着丑陋,甚至有人也做过某些不好的事情,但他们不会把那些不好的事拿出来大肆宣扬并为自己辩护。因为他们还有起码的人类良知和道德感,他们认为有违社会公德和做人的良知,他们心里有愧,他们认为那并不是值得引以为荣的,他们的灵魂至少比范美忠要干净些,因此他们有资格谴责范美忠——这与虚伪没有任何关系。而范老师却把自己灵魂深处丑陋的东西拿出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大肆宣扬并付诸行动,实在就是无耻了!
举一个日常生活最常见但也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凡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厕所和粪池,尽管粪池是真实而客观的存在着,但人们总是要用盖子把粪池盖住,因为如果不盖住,粪池就会屎尿横溢,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味,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破坏人们清洁、良好、愉快的生活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难道说人们把粪池盖住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虚伪行为吗?难道说就应该把盖子打开来让人们真实感受它的恶臭吗?
每一个人灵魂中都有一个“粪池”,大多数人会用良知和法律的盖子把它盖住,尽管不可能完全盖住,它还会时而散发出臭味,但他们决不会以此为荣。而没有良知和不受法律约束的人,会任由“粪便”流出,污染环境,损害人们的健康,还引以为荣,声称自己是真实的。这样的人就是最无耻,最可恶,最应受到唾弃甚至受到惩罚的人!引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你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你跑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了。范美忠你灵魂中有“粪池”,这不怪你,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但你毫不遮盖地让“粪便”任意流出来污染环境,还以此为荣地声称自己是真实的,那就是你的无耻和可恶了!你那些关于你是“真实”的而别人是“虚伪”的论调可以休矣!
从对范美忠其人的零星了解看,他读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书,甚至对鲁迅有一些研究。鲁迅先生是一个率性而为,敢于说真话的人,并且他也常常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解剖出来,但鲁迅解剖自己是为了深刻反省和批判自己,用他的话来说,那是“解剖得血淋淋的”。而这位范美忠先生,也可以说是敢于说真话的人了,但他与鲁迅完全不同的是,他把自己的灵魂袒露出来,却是在自我标榜和赞美自己那些发臭的东西。不可否认,范美忠是个智商很高的人,北大毕业生,读过不少书,也很有自己的思想。但正如17世纪法国作家费纳隆说过,“天资再好,没有可靠的道德基础,结果往往只能导致自己名誉扫地”。这句话用在范先生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