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这个标题,千万别误会以为俺真的去打鸟了。“打鸟”是摄影圈里对拍摄鸟的一种俚称。拍摄鸟一般都使用长镜头,把镜头对准鸟,然后按下快门,那动作酷似用枪瞄准鸟,大概“打鸟”的说法便由此而来。其实爱好摄影的人,绝大多数是爱鸟护鸟的,他们绝不会伤害包括鸟在内的其他小动物,俺自然也不例外。
说到“打鸟”,让俺想起了孩提时代的一些事情来。
记得俺小时候很顽皮淘气,和大院里的一帮孩子整天调皮玩耍不落屋。那时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着各种格样的变形金刚、电动玩具、游戏机、网络游戏等高科技玩具,我们只有自制的弹弓、铁环、嘣儿嘣儿枪等,玩的游戏也是躲猫猫、斗鸡、攻城计、弹玻璃球、扇纸烟盒、打泥巴仗等,倒也十分的开心。虽然我们那时啥也没有,然而并不缺少快乐,如今的孩子是体会不到我们那种无拘无束、四处撒野的快乐的。
自然,打鸟捉鸟也是我们这些男孩子最喜欢干的事了。捉鸟的方法一般是把撮箕用小木棍支起来,木棍上栓根绳子,撮箕下撒些饭粒,然后逮着绳子的另一头躲得远远的,一旦麻雀或其它的鸟进入撮箕啄食饭粒,我们便一拉绳子,麻雀就被关住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弹弓直接把鸟从树上或屋檐上打下来。“嗖”的一声小石子飞出去击中了鸟,羽毛“噗”地飞起一团,鸟便应声落地。看见血肉模糊的小鸟,虽然隐隐有点恻隐之心,但很快就被欢呼所代替。
如果运气好,一天下来可以打到几只或十几只鸟,回到家把鸟毛退掉,去除内脏和脑袋,抹点盐在肉上面,用葵花叶或南瓜叶包好,然后扔进柴灶里用炭火慢慢烤。一顿饭功夫鸟肉就烤熟了,把肉从炭灰里扒拉出来,剥去叶子,便津津有味地大快朵颐起来,那香喷喷的鸟肉实在好吃,好像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打鸟捉鸟之所以很吸引我们,一是捉到鸟的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人快乐无比,二是还可以解解馋,补充一下身体长期缺乏的蛋白质。
有时我们也爬到高高的树上掏鸟窝,如果掏到鸟蛋就拿回去煮来吃,如果掏到幼鸟就带回去自己喂养。我们从地里挖出蚯蚓喂它,那鸟也怪,好像和我们一样永远也吃不饱,只要一听见脚步声,就张开黄黄的大嘴巴,大声叫着要吃的。小孩子自然不懂得如何喂养,就使劲喂它,结果把幼鸟活活撑死,好心办了坏事。
记得有一次,一个小伙伴爬到树上掏鸟窝,抓住了一只幼鸟,大概是幼鸟的叫声引来了母鸟。只见母鸟护子心切,奋不顾身地俯冲下来扑向小伙伴,用喙去啄他,试图救回自己的孩子,凄厉和悲伤的叫声在半空中回响。小伙伴只能用一只手抱住树干,用另一只手去抵挡,这样反复来回了好几次,最后母鸟见无法救回自己的孩子,只得悲怆地大叫一声而去。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尤其是母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母爱,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爱鸟护鸟已经深入人心,没有人再打鸟捉鸟了,至少在城市里这样。公园里的各种鸟类也越来越多,看见这么多可爱的鸟,又引起了我对它们的兴趣。当然,不再是打鸟捉鸟拿回家烤来吃,而是用相机把他们拍摄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鸟类,明白这个地球不能只有人类自己,还应有更多我们的伙伴。
一日清晨6点过醒来,见窗外光线很明亮,淡蓝色的天空只有几朵白云,俺明白今天又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于是突发奇想,何不乘这个好天气去拍摄几张鸟的图片呢?赶紧简单洗漱一下,早饭也顾不得吃就拿起相机出门了。我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位于市中心的浣花溪公园。公园里有一个偌大的湖,湖里有很多鱼儿,是各种大型鸟类觅食的好场所。到公园才7点过,有不少白鹭、夜鹭及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鸟或在湖面上飞翔,或漫步在岸边捕食小鱼,或站在树上等待机会。我知道,早上正是鸟类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很活跃地觅食,没准能捕捉到一些精彩的画面。
寻一个好机位,俺在200MM的长镜头上再加了一个二倍增距镜,然后架好相机等待机会。随着白鹭的飞翔,俺的相机也在不停地“咔嚓”、“咔嚓”直响。巧的是,在这里我碰见了两个老年摄影爱好者,他们也是来拍摄鸟的。闲聊中得知,他们是“打鸟”爱好者,专门拍摄各种鸟类。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竟然就是经常在四川在线天府摄影版发表“打鸟”图片的两个版友。对他们拍摄的鸟类图片,我非常欣赏,大部分还给予了加精。得知我就是天府摄影版版主,他们也很高兴,连称巧遇。于是大家一起交流拍摄体会,很是愉快。
时间不早了,我还得赶去上班。告别二位前辈,往停车场走去,在路上看见了斑鸠和白头翁。尤其是一只白头翁在一株象牙红树上跳来跳去地采食含蜜的花托,赶紧端起相机,手持拍摄了一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