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幽默
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注册商标的陶渊明,不但是中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令人向往的诗人。因为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可惜的是,现代人压力沉重,生活在“冰炭满怀抱”之中,即使想要高唱“归去来辞”,却无田园可归,只有农家乐可勉强一混。
其实,陶渊明的化解压力,不只是有田园可归,更由于天性豁达,随遇而安,无人而不自得。尤其是生活的幽默,弥足可贵,其《责子诗》可为明证:“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11月,陶渊明辞彭泽县令回乡归隐,躬耕南亩,读书课子。为人父母的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据说,早先陶渊明有了个儿后,也祈望生个女,培养出个儿成龙,登科及第;女成凤,才貌双全。哪晓得一口气生了五个儿,且天不从人愿,陶渊明逐渐年迈,鬓发斑白,肌肤松弛,眼看5个儿子全不好文墨,一个个真够瞧的:长子阿舒16岁,不务正业懒散怠惰无人可比;次子阿宣行将15,志不爱学;老三阿雍、老四阿端这对双胞胎,已经13,还竟然分不清6与7;老幺阿通快9岁了,一天只晓得找吃的。陶渊明对五个儿子亦是爱之深,责之切。尽管如此,仍是期盼殷切,但能否成才,他也实在不敢乐观。
后有人言,陶渊明必是近亲结婚,那个年代就时兴表兄表妹打平伙,而且,恐怕还是近得不能再近了,所以陶渊明这几个儿必定是遗传基因发生了变异,故才不是二傻子,就是狗蛋儿、懑墩儿。陶渊明面对如此五个瓜儿,也是哭笑不得,无可奈何,常常是长吁短叹:“天运苟如此,切进杯中物。”儿子不成器,实乃上天命运注定,难以强求,不忍苛责,还是痛快地喝酒吧!如此流露谈然自适,随缘任运的旷达之情。这是成熟的幽默,正由于如此幽默的襟怀,才能让生活没有压力,安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