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八个摄影创作基地;禾木图瓦村
周鸣天
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其日逐王先贤掸率部归汉,受封归德侯。汉朝设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统领西域。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廷将居住在阿尔泰山之阳的阿尔泰乌梁海人编为七旗,分为左右两翼,设翼长总管,分别授印信,此地隶属阿尔泰乌梁海左翼左旗扎萨克。
民国元年(1912年),沿袭清末旧制,阿尔泰地方仍直属中央政权管辖。
1953年底到1954年2月共建立了区级机构。第一区(冲乎尔区)区驻地冲乎尔,下辖5个乡,乡名为河东、河西、海流滩、禾木河、喀纳斯。
禾木桥位于禾木河上,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后来由于木桥年久失修,在1970年重建新桥,新桥东西两端建有门拱和双开木门,桥两头分别立有高大的木牌坊,中间上方有木头做的“禾木”两字。
禾木村为蒙古族图瓦人的聚居地,有中国保留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图瓦人部落,禾木村先后获中国第八个摄影创作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中国十大乡愁村庄、“中国传统村落”。
在喀纳斯河和禾木河交汇处,形成一方山间盆地,阿尔泰山将这方开阔的土地揽入怀中。清澈的禾木河,一望无垠的草原,数不清的野花,数不清的牛羊,牲口围栏散落在村子各处。禾木村最惹人注目的就是一栋栋独立的小木屋,人们称之为“木楞房”。木屋小巧别致,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御这里将近半年大雪封山期的严寒,特别原始古朴,并带有游牧民族的传统特征,已成为图瓦人的特有标志。这种既保暖又防潮的特色建筑,只有在禾木等3个图瓦人聚居地才能看到。搭建木屋的木头是当地粗大笔直的红松,每一根木头的连接处,都要抹一种叫“努克”的草做成的草泥,这种草吸水后会膨涨将缝隙填满,木屋就会密不透风,有效地遮挡风寒。尖尖的屋顶是用木板搭成的人字型雨棚,平顶与尖顶之间的空间,用来贮藏食物和饲料。木屋一般为长方形,每家的门一律向东开,屋前有木围栏,里边有牛羊,四周绿草遍野,繁花似锦,就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跨过禾木桥,就是禾木最壮观的白桦林。漫山遍坡的白桦像一排排婀娜多姿的少女,亭亭玉立在雪山下,耀眼夺目、妩媚动人。牛羊在树下悠闲自在地觅食,小鸟在树间欢叫着翻飞,不时有牧民骑马在林中飞奔,为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动感活力。穿过白桦林,在禾木村北侧的山坡上,是一处平整而广阔的观景台,相传成吉思汉曾在此检阅十万大军,因此当地人称它为成吉思汗点将台。
“百年老屋”,包括图瓦百年文化收藏馆、文化演绎厅及特色民宿等。
禾木河从村庄中间流过(大地风华·走进古村落)(转)
人民网
2024-08-24 05:58
北京
文 猛
加尼别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老院子改造的民宿每年都有一大笔租金入账,家里还有几百只羊、几百头牛、几十匹马。“冬天到了,我们吃的米、油,过冬取暖的煤,都有政府帮助。我们用得了这么多钱吗?”说着,脸上浮现幸福的笑容。说起当下的好日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也多了起来。过去,到禾木的游客一般只是夏天来避暑几个月。村里建起了滑雪度假区后,冬天到禾木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一年四季都是旅游季。村里2009年成立马队合作社,当时只有三十户,如今有三百户加入。每年靠马拉爬犁、骑马踏雪的项目,每户收入就有八万多元。过去一到冬天,一家人就只能守在房屋里,守着牛羊和存下来的干草,一待就是一个冬天。现在的冬天,可做的事情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