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4)

收藏( 0 )

分享

点赞(6)

举报

6 24 16588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1-11-16 13:35 | 只看该作者

1、 高铁站一味追求规模大、线路多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这种“贪大”,其实是历史经济发展落后,资源不得不集中起来出效益的产物。
2、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高铁站其实需要追求的是网点化,主要看站点密度。因为密度高了,才能真正方便大家出行,降低出行成本,同时也降低经济发展成本。一个城市的高铁站网点分布比较密,就能刺激城市的内外交通活力,同时能实现以极低的时间成本快速出行。比如成都,95%的出行全挤在一个东站,规划失败,如果类似于成都南站这样规模的高铁站能均匀分布一下,是不是出行更为便利?
3、 追求高铁站的规模,其实是对自己所在城市不自信的行为,大部分地级城市,城区其实只有1、2个高铁站,甚至只有1个。以为通过这类公共建筑的规模化能够一次性展示城市形象,其实中看不中用。修高铁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不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水淼水

      来自 四川省 2021-11-16 14:39

      顶 (4)
      不这么认为,一个站才方便,多了全城到处跑,还容易出错

      评论图片

    • WCG成都站

      来自 四川省德阳市 2021-11-16 16:38

      顶 (3)
      多站方便本地人,一站方便外地人!

      评论图片

    • 川渝十字路口2

      来自 广东省 2021-11-16 17:42

      顶 (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ㄛㄇㄊㄈ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2-1-30 22:23

      顶 (1)
      高铁自贡站的规划位置也有点远。导致市民出行坐高铁打车或者乘坐公交时间成本偏大。相反泸州,宜宾,内江的高铁站距离市区较近,更加方便一些。没有说高铁站非要修到城市偏远的位置才行。

      评论图片

    • 锦绣四川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2-1-3 18:16

      顶 (1)
      中国式的城市化发展规律,一大站是最优解。中心城市可以是多大站。而一小站和多小站都是在自毁长城。

      评论图片

    • www503025125

      来自 四川省阿坝州 2021-11-17 18:28

      顶 (1)
      那些属于你的 发表于 2021-11-16 16:47
      苏州园区站的站台数和候车室面积小于川内绝大多数市级车站,到上海的车一天两百多对。。。。

      苏州园区站一天才二十多趟车,被你吹出来两百多对

      评论图片

    • 子云亭下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21-11-17 15:15

      顶 (1)
      贪大求洋属于暴发户心态!

      评论图片

    • qinqinyanger

      来自 四川省 2021-11-16 14:54

      顶 (0)
      说得好,点赞

      评论图片

    • 区长

      来自 四川省 2021-11-16 15:49

      顶 (0)

      评论图片

    • 那些属于你的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1-11-16 16:47

      顶 (0)
      苏州园区站的站台数和候车室面积小于川内绝大多数市级车站,到上海的车一天两百多对。。。。

      评论图片

    • 洪英雄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2021-11-16 17:05

      顶 (0)

      评论图片

    • 洪英雄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2021-11-16 17:06

      顶 (0)
      说得好

      评论图片

    • gnd

      来自 四川省 2021-11-16 18:02

      顶 (0)
      看城市规模吧!站多了,公交,配套设施都不好建设。

      评论图片

    迎风少年 lv. 1

    主题

    6

    交子

    63

    粉丝

    0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