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5)

收藏( 0 )

分享

点赞(6)

举报

6 5 8698 来自 湖南省 2020-11-1 21:35 | 只看该作者

10月31日,No.1于《求是》上发表了《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现将城市化部分摘录如下:
 
“第三,完善城市化战略。我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这是个重大问题,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上升。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 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我国现有1881个县市,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在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等待ABC

      来自 重庆市 2020-11-2 10:37

      顶 (1)
      这个说的是不是四川成都省一城独大。

      评论图片

    • liuran021

      来自 上海市 2020-11-2 10:03

      顶 (0)
      县城包括大部分地级市无就业机会,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各种资源相比大城市差距过大,无解!

      评论图片

    • 蓝色佩刀

      来自 浙江省宁波市 2020-11-2 12:15

      顶 (0)
      摊大饼会适得其反

      评论图片

    • 在蓉戎城人士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0-11-4 01:32

      顶 (0)
            第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


        第二,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
         文章的一二两点其实和四川的关系很密切,影响很大

      评论图片

    • cbxcydt

      来自 四川省德阳市 2020-11-27 10:44

      顶 (0)
      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区域竞争力取代城市竞争力是趋势,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评论图片

    大千市场 lv. 2

    主题

    12

    交子

    169

    粉丝

    4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