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作为湖南的省会,长沙的形象在中西部连番崛起的强省会中显得有些模糊。比起城市形象鲜明的成都、武汉、西安,长沙似乎显得有些过度低调了,偶尔从这座城市传出的风声,是在同类城市中超低的房价和增速不俗的经济。但正如那些在快速扩张版图的强省会一样,作为湖南一极的长沙也在积极谋划着自己的未来。原有的城市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增长的需求,寻找一个新的拓展方向对长沙来说,至关重要。很多人没意识到,湖南这个以洞庭湖平原为核心的省份也是一个山地省份。与隔壁的江西省类似,发源于周边山区的众多河流汇聚到北部的大湖(洞庭湖与鄱阳湖),再注入长江。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山间盆地,而大湖周边则是最大的那一个。而省会一般就位于这个大湖平原周边的交通要冲,于江西是南昌,于湖南则是长沙。长沙所在盆地是湘中丘陵地带向洞庭湖区过渡的中间地带,成型于地质史上的一次碰撞断裂,盆地的最低点,就成为了湘江和浏阳河两条滔滔长河的交汇处,所以长沙盆地有时也被称为湘浏盆地。但湘浏盆地里并非只有湘浏两条河,其周边连绵的丘陵地形有着众多的泉水、溪流汇入湘江。复杂的水系带来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和抗洪涝的缓冲能力。再加上浏阳河与湘江对其所包夹盆地的长时间侵蚀、冲刷、沉积,将其变成了一块肥沃而巨大的平地,具有良好的农业潜力,这也意味着获得更高行政地位的可能。北部岳阳虽有长江之便,但毗邻洞庭湖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南部衡阳盆地更大,且可通岭南,并且在历史上确实长期是湖广南部主官的驻地,但清代以后对行政区划做了改变,将北部的沅江澧水流域并入湖南,南部的衡阳控制力就显得不足,长沙从此成为了这个省级单位的唯一中心。时至今日,作为省会的长沙仍然保持着省内领先的实力。但既然是盆地城市,就会遇上城市空间拓展困难的现实问题。对于长沙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城市空间突围方向非常重要。从长沙主城区向西跨过湘江,是第一个得到开发的地块。那是1988年,改革开放不过十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长沙也不例外。从一开始的进口替代,到现在依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高教机构的自主研发,长沙高新区办得有声有色。但高新区同样占据了城西破碎丘陵地貌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平地,在快速融入了长沙城市建设之后,又留下了城市无处拓展的难题。向南也曾经是一个选择,大背景是湖南省政府南迁至天心区现址。当时有人指出,应该趁势把城市建设中心南移,以实现三城完全连接互通,形成一个省内的强势增长极。但这个地块对于长株潭城市群来说,还有着更重要的使命——保留三城之间最后的自然缓冲带“绿心”。2012年11月,湖南省人大通过《湖南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对城南520平方公里的绿心带实行严格的开发限制,以免三城无序融合,破坏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尽管湘江和江心的橘子洲是长沙着力宣传的网红城市门面,但熟悉长沙的人会知道,沿着浏阳河上溯,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长沙。在这条河的下游左右岸,分布着长沙最重要的两座湖泊——月湖和年嘉湖;继续向上,便是湖南广电的老家马栏山,升级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它,被湖南寄予了比肩中关村的厚望;马王堆亦在上游不远,它承载着湖南的历史密码,价值无需多言;而足以展现湖南对现代中国巨大贡献的隆平水稻博物馆,则在更上游京港澳高速与人民东路交汇处,袁老的工作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同样在这一侧;在已经重整形象后的潭阳洲转过一个回型弯,便能接连看到长沙的几大运输动脉:机场高速、沪昆高铁桥、浏阳河大桥与机场磁浮快线;2009年投入运营的长沙高铁南站,则也在河左岸不远处。无论是从城市的历史记忆,还是从新产业布局来看,长沙的新建设重点方向都已经非常明确了:那就是不断向东,把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这条发展带的北缘,核心是黄花机场。在规划时被认为远离市区的黄花机场,如今不仅自己成为了卫星城体系中的空港新城,还能明显看出将要与长沙县对接的趋势,人民快速路和机场高速周边的空地、农地已经不多,长沙市政府甚至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东边的浏阳市。但从这条明显的开发带向南看,发展程度则仍然不足。但长沙早有准备,以高铁南站为核心的高铁会展板块已经拔地而起。这个区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政治上,长沙确立了城市主中心、西部梅溪湖副中心和东部黄兴镇副中心的三核模式。西部的剩余开发空间有限,黄兴副中心的潜力则无法估量,毗邻这一地块开发高端会展业,将得到不少有益的政策支持。在对外交通上,一河之隔的长沙高铁南站是沪昆线和京广线两条铁路主干线的交汇处,日均客运吞吐量排名全国前十,仅次于北上广深杭宁等大城市,有着巨大的人流和物流潜力。而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张,铁路对高端客流的吸引力在中距离上已经不逊于航空。这正是会展业需要的优势。在对内交通上,这里无疑是长沙公交系统密度最高的地块。长沙仅有3条地铁线,其中2号线与4号线2条都经过此处;服务于高铁和机场之间的磁浮快线更是科技含量十足;两条横跨于浏阳河上的城市主干道则让公路通达度也优于许多主城地块。在环境上,西侧便是美丽的浏阳河河景,东侧不远是长沙之肺榨山港湿地公园,带来了充足的绿意与令人舒畅的环境。这就是长沙想要的未来之城。先行开发的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2018年,这个新落成的中心迎来了96场大型展会,补上了长沙市内缺乏举办高级别会展场地的短板。而在其北侧,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和配套的酒店群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建设中的长沙国际会议中心由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何静堂院士团队设计,以“锦绣潇湘、月照星城”的理念展现湖南的地方特色。而建成后的中心总占地约21万方,总建筑面积约16.8万方,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涵盖峰会级主会场、多功能厅、圆桌会议厅、宴会厅、普通会议厅等。面积最大的峰会主会场近8000平,同时可以容纳6000名与会人员。会议中心向北,劳动东路以南的地块,将会成为一个五星级及精品酒店集群和高端住宅区。这是为了服务于未来聚集在会展板块周边的50万常住人口和更多的流动人员而设置的。而在周边,未来还将有37处教育机构、9处医疗设施配套,让周边居民不用依赖主城区的基础设施供给而自在地生活。能吸引如此众多的配套设施和流动高端人口,是由会展业本身巨大的带动作用决定的。一个好的会展中心,将会带动周边的酒店、旅游、餐饮、交通、印刷、医疗、广告、娱乐等等配套服务的进驻,形成一片强有力的轻型产业带。类似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在长江下游的上海看到。上海虹桥枢纽是中国最优质、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而国家会展中心就坐落于虹桥枢纽不远处。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会展场馆之一,而对于上海市和长宁区来说,它也已经成为了城市西部轻型产业集中区的发展引擎。正如上海虹桥枢纽与国家会展中心的完美融合一样,长沙的会展新城板块,也将在浏阳河东岸形成一片强有力的轻产业带,让这个被浏阳河祝福的地块,成为中国中部会展湾区,带来全新的活力。负责开发这个宝藏地块的,是成都环球世纪会展旅游集团。这家公司的成名作,便是位于成都的全球最大单体建筑——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它的骄傲之作还有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成都会展中心,俨然已经成为中西部会展地产业巨头。环球世纪为这个大气优质的项目准备了一个大气的名字:环球世纪·未来城,希望这座面向未来的新城,能真正成为长沙未来的新希望。
未登录
发表回复
洪英雄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2020-10-15 07:08
评论图片
主题
12
交子
169
粉丝
4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图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