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五大行动”练产业“内功”
5月26日,国家毫米波雷达无线电外场(内江)试验场,数名工人在进行测试道路的封闭施工。“现在进行办公区域建设和场地平整,预计6月便可正式投入测试。”该项目现场负责人徐泽波介绍,目前已有电科38所、华为、博世、大陆、经纬恒润等单位确定参试。
内江是全国首个毫米波雷达综合测试与应用城市。5月12日,内江试验场获省级政策支持。“毫米波雷达作为智能汽车核心传感器之一,在推动自动驾驶、主动安全和无人驾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物联网重要的基础器件。”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何十全介绍。
全力推进的内江毫米波雷达试验场,显示出内江不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今年以来,内江着力实施夯基蓄势、智能升级、能力提升、市场拓展、把脉问诊“五大行动”,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本报记者 郑志浩
夯基蓄势 筑牢优势产业根基
“五大行动”促使内江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基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5月26日,内江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巨型挖掘机正在开掘土石,百余名工人正在进行厂房屋面吊装。
“2月复工以来,已完成了一半以上的屋面吊装,9月争取一期项目投产。”施工现场负责人程宏斌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南最大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年产量10万吨。
距内江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百余米,四川乐鸿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抓紧赶制电子标签订单。卷纸经过元件植入、复合、印刷、表面处理和分切等环节成为电子标签,投入商超、仓储基地等使用。
“3月进驻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后,工厂运行良好,正在逐步增加产能。”公司采购部经理雷崇介绍,电子标签在信息存储和读写上带来效率的飞升,在物流领域可以实现“0.02秒完成一卡车的货物识别”。
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加快构建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内江的“新基建”也在发力。
4月29日,内江市召开推进5G建设专题会,计划在2020年建成1000个以上5G基站,为内江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关键性的通信网络支撑。4月21日,移动川南大数据中心落户内江市市中区乐贤片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建成后可以为多个领域提供所需的算力,对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业等产业起到支持提升作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提“智”升级 提升产品竞争力
5月25日,在威远县连界镇,川威集团·东铭集团钢筋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现场,两台旋挖机正进行钻桩作业,一台履带起重机在吊装混凝土浇筑施工,装有弃土的卡车不时穿梭其中。
“5月6日开工,预计11月试生产。”川威集团该项目负责人张毅隆介绍,以往钢筋工程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质量和进度难以控制,材料和能源浪费相对较大。钢筋智能制造中心建成后,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数据提前录入,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构件精度高,大幅降低材料和能源损耗,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5月10日,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还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冶金工业信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钢筋品牌计划——重大工程建设榜样”单位名单,成为四川唯一入选单位。
川威钒钛科技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川威集团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综合竞争力。
“我们将以智能化改造项目为抓手,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助力‘内江造’品牌做大做强。”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将推动一批标杆项目引领全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内江制造向内江智造升级。
高端人才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4月26日,内江经开区入选四川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名单。“这是经开区聚集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和驱动载体。”内江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把脉问诊” 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为把好发展脉,内江还开展“企业问诊活动”,组织重点行业环保、安全、节能、节水等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有效整改隐患。
4月以来,内江市市中区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小组进入规上企业走访,排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生产风险。
专家组成员之一陈红毅介绍,专家组进入企业实地检查,对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维护、危险作业等情况详细摸排,出具针对性整改意见并限期企业完成整改工作。“我们还将多次回访,真正让企业做到‘按时吃药’,切实解决隐患。”
提升发展内生动力,企业也在积极思变,探索更加高效的管理路径。5月12日,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的培训会议室内,公司制造管理部副部长陈先文开了一堂精益制造和管理培训课,主讲“0/100理念和模式”。
“‘持续改善’既是培训环节,也是培训目标。”陈先文介绍,通过全员参与培训,不仅有利于发动员工发现生产经营中的不足,也有利于提升员工归属感,让企业发展的底气更加充足。
服务产业健康发展,内江开出了“绿色药方”,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发展。“近期正全力加快重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督促东兴经开区、威远经开区严陵园区等2个园区污水处理厂在时限内建成投运。”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开展“散乱污”工业企业整治,减少生产流通环节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形成常态机制,助力健康发展。
图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