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 2020-5-8 19:41
武汉某高校一位文科教授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高校办学毕竟不同于办公司和企业,可以配方、流程、操作等保持一致性。在同一个城市有几个校区,老师还能兼顾过来,但是本科异地办学,尤其是跨省办学,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他认为,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一些高校异地办分校或校区,进行异地本科办学,发展路径有两种,一种是办不下去,缩回去;另一种则是办好了,独立出去。 评论图片 |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大学的根基在于本科,有些高校办好几个校区,尤其是异地办学成本非常大,质量很难保证。
评论图片 |
宜宾校区独立并不符合宜宾经济发展的需要。宜宾有一个二本叫宜宾学院,试问发展得如何?其实并不如何。就算拉几个学校改成宜宾大学,也就那么回事。本质上宜宾和自贡没什么区别。宜宾的优势在于一个是港口,二个是有五粮液等几个大企业,加上港口有可能带来的比较活跃的思想潮流。宜宾校区如果独立为白酒学院,一来脱离了学校的支持和历史品牌,前途堪忧。二来学生就业是个问题,五粮液其实没招几个白酒学院的学生。
评论图片 |
宜宾现在搞得这个所谓大学城纯粹是“特定时期的政策产物”,就好比云南把省内的高校往边界地区瑞丽搬一样,稍微有常识的都知道其可行性。川妈这样做只能理解为了遵遗嘱“南开宜宾”,刻意去打造一个对周边城市没有什么辐射和吸引能力所谓副中心!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让时间来打脸川妈这奇葩决策。
评论图片 |
你跟“宜宾阿三”讲什么道理呀,它们是宇宙南波万就对了。
评论图片 |
宜宾的发展其实还是有点空洞。首先是处于边缘地带,周边都是山,离哪里都比较远。幸好有长江沿岸有比较狭长的平地可以发展。这种地形和地缘就决定了宜宾不可能发展大而全的产业。自己有一个二本学校,再来几个二本互相打架,并不是明智之举。如果拘泥于学校是你自己还是我的,拘泥于学校姓什么,那么就陷入了落后的小农意识,就不是发展的思维。唯有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切实转化大学的科研成果,为经济服务,才是正途。
评论图片 |
如果把发展的精力转化成对学校“得到”与“得不到”的争夺,那么就背离了发展的初衷。校地关系本身就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更不是父子关系。大学与地级市本身就是地位相同,校长和市长级别相同。如果陷入“关起门来发号施令”,在老子地盘上就要给老子烧香的这种思维,那么一个城市的发展可想而知。
评论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