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2)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2 30418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2020-4-6 20:27 | 只看该作者

采访对象:唐继高
采访地点:游仙区治平路汉城第一居民小组居民区
采访时间:2020年3月20日下午
记录:李戴
    我叫唐继高,生于1936年,八十五岁,徐家镇建效村罗宝顶下唐家湾人。我家离私塾近,三岁就入学了。启蒙师叫吴盛棠,后来有唐永寿、李兴志教我。我读的都是古书,有《三字幼仪》《三字经》《百家姓》《四字经》《五字经》《大学》《中庸》《学而》《述而》《先进》《卫灵公》《梁惠》《尽心》《告子》《离娄》《万章》《天师》等。
    我们唐家启祖叫唐田,生了唐思聪和唐思明两个儿子。唐思聪生了唐玉龙、唐玉久,唐思明生了唐玉爵、唐玉金、唐玉成、唐玉玺。传到我祖父,叫唐泰山,祖母杨氏,都是农民。父亲叫唐永盛,号兰亭,娶史氏、李氏。他是个袍哥大爷,为人正直,处事公正,给人解决问题,从来不吃饭,不拿东西,还经常帮扶弱小,做一些修桥补路的事情,在族内、在乡里都很有声望。有一次,塆里有牛叫草,跑到邻乡去了,对方要赎金才肯还牛。父亲把片子递过去,对方就直接把牛还回来了。他会打猎,兔子、野鸡、毛狗,都不在话下。解放后搞批斗,他上台挨批,结果乡里没有一个人说他什么,他就毫发无损地回来了。
    三年困难时期,我先在旺苍修路。很多人都住在山坡上,上游吃喝拉撒的东西流到下游,下游又在沟里舀水煮饭,很不卫生。过了三个月,我就跑回老家了。
    我运气也差,跑了才两天,上面就派人来工地找我,说我有文化,要我当管理。在那个时候,我的文化算比较好的,我会写字,楷隶行篆草我都在行。别人要写点东西,也经常找我。我跑回老家后,村上把我找到,喊我到徐家红专学校当副职,主要是组织搞劳动。
    当时队上有190多个人,我当统计员。集体搞劳动,一天挣一角八分工分,一年分17斤水谷子,远远不够。缺吃的,莫办法,上面不准私人种,我就在这个塆里种一窝红苕,那个塆里种一窝,就跟野生的莫区别,饿了就把红苕叶子煮了充饥。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我的父亲差点没熬过去。当时挖了一口土灶,装上锅,掺水,锅上搭个架子,灶周围砌上土墙,父亲站在架子上,头顶盖上秸秆。锅下面烧火,蒸汽起来后,他全身冒汗,把全身蒸通泰,过几天就挺过去了。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还是有人蒸了后没挺过去,队上那几年死了十几个人。有一次派父亲去修路,我看他虚弱,就不准他去,我替他去了。
    我基本没受过亏。在红专校的时候,要组织打衣服,我没多久就看会了。我就下队打衣服,别人两元一天,我只收一元,但我一天能打四样,单价便宜,质量又好,大家都找我,我的生意好,一天能挣两元多,还收了四十多个徒弟。82年土地下放,我继续打衣服,打到86年就到魏城去打了。
    在魏城时,我还写对联卖。我会几种字体,字写得灵活,内容又是自己编的,生意比别人好。卖对联卖了三年。
1990年,我的父亲去世,一百零三岁,按三年两头闰,三年两不闰算,有一百零八岁,还领了国家好多年高龄补贴。
    父亲去世后,我到了樊华汽修厂当科长,所以我在城里生活二十多年了。
    我有五个子女,两男三女。一个叫唐飞(化名),在90年代被枪打死了。当时兴打狗,打狗的时候,枪没响,他就把枪调过头来检查,结果枪响了,当场就死了。还有一个女儿,嫁到梓潼,月子里卫生差,死去了。幺儿唐见,76年生,在绵阳打工。
    家里原来有族谱,六本,后来烧了。父亲曾喊我弄族谱,我没上心。现在整理了一本,我眼睛不好,只口述,资料在另外一个人那里。
    介绍你来的那位叫唐继政,和我同辈,在外工作了几十年,最近几年才回乡居住的。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李戴 lv. 3

              主题

              1380

              交子

              32753

              粉丝

              19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