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君山青复青,独秀祭湘灵。
梦泽多香露,芳馨满洞庭。
野花迷古渡,幽草送残春。
水落终有路,何须计枯荣。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附记:
二妃墓
二妃墓,全称虞帝二妃之墓,在君山斑竹山西头。据记载:舜"践帝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宁远县九嶷山),是为零陵"。当时,舜帝的两个妃子见夫久出未归,就四处寻找来到了洞庭君山,忽闻舜帝逝世的消息,不禁肝肠寸断,忧伤成疾,不治身亡,葬于君山。二妃墓历代屡建屡毁,1979年湖南省人民**拨款修复。墓为圆形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狮、象、中竖墓碑"虞帝二妃之墓",其字系清两江总督彭玉麟手笔。碑前置一石刻香炉。由香炉走下几级台阶有一条1.5米宽的祭道,祭道两旁石碑上刻有东汉刘向"印心石屋"文。二妃墓前20米处的一对2.8米高的引柱上镌刻着**七年(1918年)舒绍亮题写的一副对联:
君妃二魄芳千古;
山竹诸斑泪一人。
湘妃祠
湘妃祠,又名湘山祠,位于君山东侧,为湖南最早的祠建筑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浮江至湘山祠。"唐代巴陵县令李密思《湘君庙纪略》载:"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复谓之君山,其庙宇为秦王毁废后,亦久无构置。"可见秦代以前就已有湘妃祠,祠里供奉湘妃--虞帝二妃。传说二妃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距今4000多年前)的人物,皇帝尧的二个女儿,当时社会实行禅让制,尧帝觉着舜很有才能,想传位给舜,为对舜进行三年考察,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舜在娥皇、女英的帮助下,顺利度过了考察期,继尧之后登上帝位,成为我国上古时期最有作为的五帝之一。鉴于舜的两个妃子的功德,汉代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推为第一○二妃。死后,成为湘水神,又称渊德侯。人们为了纪念她们,便在君山建祠。历史上,湘妃祠多次被毁,多次又被重修。今祠1986年复建,三进庭院风格,面积1003.8平方米。祠前立有"遐迩德馨"牌坊。一进内挂有清两江总督张之洞书写的湘妃祠联,长达400字。二进两侧站有两尊武将,中悬中国书法家协会副**李铎书写的李白诗"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三进内奉湘妃立像,祠内香烟缭绕,十分庄严肃穆。
柳毅井
柳毅井,位于君山龙舌根部。清光绪《巴陵县志》:"相传为柳毅传书处。井入口丈许,有片石作底,凿数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测。"现井系1979年重修。修复时,因井底泥沙翻涌不息,无法直接砌墙,便仿古法用水泥钢筋做一古铜形沉井石,再在石边上起井。为了与传说相一致,在离井5米处还辟有一斜坡甬道,甬道两壁刻虾兵蟹将,状如迎候。唐代李朝威写的《柳毅传》记载:仪凤年间,儒生柳毅应举落第,还乡途中遇到了配嫁泾川次子倍受虐待的洞庭龙君小女,受托从君山柳毅井下海传书,后龙女得救,几经磨难两人结为夫妻。对此,清末左宗棠写?quot;海国旧传书,是英雄自怜儿女;湖山今入画,有忠信可涉风波"的联语,高度赞扬了柳毅传书的精神。柳毅井旁原有一株大桔树,故柳毅井又称桔井。后来,桔树枯死了,人们便在树基上建了传书亭。该亭平面为两个方形对角相联,互相交错,组成一多角形建筑,上盖绿色琉璃瓦,一对葫芦宝顶,六个鳌鱼翼角。从外表看似两亭连为一体,象征柳毅与龙女忠贞的爱情,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怀念之情。清代文学家吴敏树隐居君山写下了《传书亭》一诗:"忆昔传书柳秀才,龙宫叩桔即时开。如何落第长安客,夺得泾阳好归来?"阴阳相隔,神人殊途。凡人是难以修书下海的,但柳毅井却自有神奇之处:一是水位。柳毅井与洞庭湖近在咫尺,井水面却比湖水面高出10多尺,且二者呈反向涨落之势,即湖里涨水井里水位下降,井水上扬湖面下移。二是水质。清洌甘甜,视为神水,人们把君山的茶叶香味与柳毅井水的清纯相提并论,明代诗人谭元春曾驾舟30里往柳毅井取水试茶于岳阳楼,留有"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茶照楼上人,君山破湖影"的诗篇。三是井深。据说君山此井与太湖有石穴潜通,有人用4两丝线吊一铜钱往井下放,线完而井不见底。这些神奇之处更增添了柳毅传书故事的感染力。
洞庭庙
洞庭庙,位于君山秋月岭山麓。古庙抗战时被毁,1997年岳阳市建委和"东方神人"侯希贵共同投资300万元恢复。庙为二进庭院式,青瓦红墙,雕龙画凤,前有九龙引柱。一进正殿挂"洞庭庙"匾,内坐洞庭王爷武像:一手加额,一手托明珠,目光前视,仿佛正在调节阴阳,抑止洞庭风浪。二进为"凝碧宫",内设洞庭王爷生活场景。一、二进相连处挡土墙上刻有《柳毅传》。整个庙宇占地5000平方米,气象宏大。所祀神祗为洞庭湖区渔民的保护神--一樽黑脸大王,民间传说这位王爷就是唐代书生柳毅。相传柳毅传书后,洞庭龙君为了报答柳毅救女之恩,要将三公主嫁给柳毅,柳毅认为救人于危难之中乃做人之本份,不可因此为己谋利,便婉言谢绝了。柳毅出宫后,倾慕柳毅的龙女扮成渔家姑娘,与柳毅结为夫妻,婚后才道破实情,与柳毅重返洞庭水府,柳毅被封为洞庭王。龙君担心柳毅这**书生镇不住水妖陆怪,便命钱塘君做了个怪面具,让柳毅白天戴着巡查湖岸,晚上脱下面具再回家。一次,柳毅巡湖一直忙到深夜,回家时忘记取下怪面具,一踏进家门便再也取不下来了。于是柳毅便由**书生变成了黑脸大王。柳毅在洞庭湖畔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君山修建洞庭庙。凡过往洞庭湖的人都要进庙烧香,祈求平安。
秦皇火树
即秦始皇火烧君山劫后余生之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巡衡岳,因阻风君山,迁恕湘山神二妃,故而赭树烧山。宋代时,赭树坡有秦皇火烧过的大樟树数株。至清末尚是"大可数围,腹中半焦",后遭砍伐。今仅存次生林,树蔸根围7.26米,直径2.46米,高15米,树冠浓荫110平方米。青葱欲滴,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