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象征 崇圣寺三塔

热度 2已有 367 次阅读2010-10-12 13:37 |个人分类:游山玩水

大理崇圣寺

大理崇圣寺

崇圣寺位于云南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麓,背靠巍峨苍山,面临浩渺洱海。以崇圣寺三塔闻名于世。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入之一。

崇圣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41年),原在三塔之西,靠苍山一面,其山门距三塔主塔约120米。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颠峰,有 “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享“佛都”之美誉。

   

                                   崇圣寺景观

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房屋800多间,佛1万多,耗铜4万多斤,费工70多万人。现存主塔高69.13米,16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座塔最高者之一。三塔中的小塔在主塔之西,与主塔等距70米;南北对峙,相距97米。它们是五代时期大理国所建造的。两塔形制一样,都为10层,高42.4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2003年8月8日,大理筹措资金近2亿元开始恢复重建崇圣寺,并于2006年元旦正式完工对外开放。重建开放后寺内617尊(件)佛像、法器均是用青铜浇铸而成,用铜千余吨,其中599尊(件)为贴金、彩绘,创全国之最。木雕艺术如《张胜温画卷》长卷、佛本身的故事、观音十八变等独具匠心;《张胜温画卷》画卷长117米,高1.8米,为全国之最。石雕艺术形态各异,传说故事“九龙浴太子”十分精彩。崇圣寺最大的金刚杵长6米、直径1米,可为金刚杵之王。寺里还恢复了原有的“暮鼓晨钟”景观,鼓楼上的大鼓,直径3.1米,堪称全国佛教寺院第一大鼓。整个建筑、彩绘、雕塑风格与寺内绿化、灯光相融合,使人们感受到浓重、庄严的佛教文化氛围。更加突出大理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彰显大理独特文化的魅力。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的庙宇建筑群与佛文化组合,融合了“禅宗"、“密宗”的特点,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一体,为国内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之一,成为吸引中外游客和香客的圣地。

 
大理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在大理市中和镇西北1公里处。原为崇圣寺建筑的一部分,寺庙早已毁。三座砖塔鼎足矗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气势雄伟。大塔方形,中空,名千寻塔,形态与西安小雁相似,高69.13米,为密檐式建筑。共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置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建筑年代众说不一,以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说可能性较大。南北两小塔各距大塔70米。塔实心,八角形,各10层,均高42.19米。两塔塔身都涂一层白色泥皮,各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瑞云、花瓶等,华贵庄重,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建于五代。1978年-1980年经大规模维修,在清理大塔塔基与塔顶时,发现南诏、大理辚的重要文物680余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塔景色

寺内建筑主体以钢混结构为主,斗拱门窗及细部装修采用优质的红椿木精雕细凿,中轴线建筑采用最高规格的金龙金凤和玺彩,两次轴线采用庄重典雅的旋子彩,廊阁内院采用活泼诙谐的苏式彩,整个建筑起伏跌宕,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气势磅礴,而又不失民族特色;木雕艺术如《张胜温画卷》长卷、佛本身的故事、观音十八变等,格调高雅,独具匠心,堪称珍品;石雕艺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整个建筑、彩绘、雕塑风格与寺内清新秀丽的绿化美化,熣灿耀眼的灯光艺术相融合,营造出崇圣寺浓厚、庄严的佛教氛围,堪称现代佛教寺院的典范。


崇圣寺三塔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小甜妹 2010-10-16 17:26
云南好风光啊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