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情词 【清】弘历
下珠帘焚香去卜卦,
问苍天,人儿落在谁家。
恨玉郎,全无一点知心话。
欲罢不能罢!
吾把口来哑。
论交情不差。
染成皂难讲一句清白话。
分明一对好鸳鸯,却被刀割下。
抛的奴力尽才又乏。
细思量,心与口都是假。
据说这首词处于乾隆皇帝,看似一首绝情词,实际暗含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一首绝妙的字谜诗。
附:
字谜诗一般五言或七言,四句,逢一、二、四句押韵。它不像绝句那样讲究平仄,只要感觉顺口就行。字谜诗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岁时节令,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生活器物,家族姓氏等方面,手法多样,充满田园气氛。
像“三人同日去看花(春),百位朋友喜欢乐(夏),禾火两位相对坐(秋),夕阳桥下两只瓜(冬)。”这个谜用的是拆字法,有人有物有画,实在不易。这是将“春夏秋冬”合在一首诗里;另外还有将“春夏秋冬”分为四首,运用回文法,并将谜字嵌于其中,听来重重叠叠,意境清雅,沁人心神。比如“春”:“莺啼柳绿垅春静,绿柳春晨晓日明。明日晓晨春柳绿,静春垅绿柳啼莺。”一、四和二、三句分别回文,意境同中有异,但都是典型的春景;“夏”:“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回文,每句意象并不相同,又采用“顶针”手法,琅琅上口;还有像“秋”:“秋江宿夜去沙洲,夜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夜,洲沙去夜宿江秋。”“冬”:“红炉守炭结寒冬,炭结寒冬雨雪风。风雪雨冬寒结炭,冬寒结炭守炉红。”都是异曲同工。
字谜诗中还有反映市井生活的“柴米夫妻”:“此处有家小木行,八十八棵一排长。皇天自有出头日,卖尽塘楼木头行。”“夫妻义重”:“两人大力穿过天,十女共耕半爿田。八王问我田多少,肥土良田共一千。”运用的也是拆字法。但“酒色财气”、“书画琴棋”的描写手法却不同,“莺莺醉倒在西厢,引动张生跳粉墙。五百花银成兄妹,十分敲打小红娘。”牵来西厢记,以其人物来构思“酒色财气”;“远望青山高不高,梧桐树上挂丝套。独坐能知天下事,两国交兵不用刀。”用会意法来说“书画琴棋”,意思明朗。
体现民情风俗的字谜诗有“渔樵耕读”、“福如东海”、“请坐奉茶”、“酒满金杯”、“四大美女”等,还有同题不同诗的像“渔樵耕读”:“太公手把渔竿拿,武吉樵柴往山北。大舜天子耕田做,潘安读书朝金阙。”这是其一,其二,“太公渔竿掮在肩,武吉樵柴往山间。大舜天子勤耕种,潘安读书中状元。”“四大美女”:“西施浣纱若耶溪,明王宠爱杨贵妃。貂婵愿施连环计,昭君和番泪凄凄。”这是其一,其二,“西施貌美吴宫献,沉香榻上贵妃眠。凤仪亭上坐貂婵,昭君出塞泪涟涟。”前首平铺实叙,后首动态比照。
叙姓氏的谜诗如:“赵钱孙李”,谜面相当有社会性:“世间百姓我为头(赵),人们无我不风流(钱)。长子专营丝绸业(孫),次子经商贩木头(李)。”姓氏化为生活,凸现市井气息。又如“薛”姓,全用三国演义典故:“董承受诏不任用,杨阜破超十是空。刘章早失宗王岭,士元落凤一命终。”写天文地理的也很精彩,“天”:“一大便是天,文殊问普贤。目莲何方去,救母上西天。”笼罩佛教和神话气氛。“打你两拳头,踢上一大脚。人也不像人,要告诉你妈。”这是“海”,全用民间教训语,不是诗语但却是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