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嵇康,少年时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出仕后,官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与当时的吕安同样具有任性、傲世、清高的习性,因而相处十分友好,每逢思念的时候,尽管相距千里之遥,也要即刻乘车去看望。
有一天,正好嵇康外出,吕安前去看他。当时嵇康的哥哥嵇喜出门相迎,请客人到屋里就座,吕安认为嵇喜庸俗,不肯进去,只在门上写了个“凤”(应是繁体)字,立刻就走了。
嵇喜不理解这个字的含义,以为吕安把自已比作神鸟凤凰,感到十分欣慰,故一直保留着。后来有人告诉他,吕安所写的是一个字谜,意在讽刺他是个“凡鸟”,嵇喜这才恍然大悟!
“凤”(繁体)字拆开来看即凡、鸟 ,用以比喻庸才。吕安自命清高,不但不领他人好意,还刻意讥讽他人,很失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