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景卢任翰林院学士时,入值处理公事。某日,起草诏书之事接踵而至,自早晨忙到午后,事毕,往庭间散步,遇一负暄老翁。问及,知是翰林院退休吏员。闲聊之际,老翁忆述翰林院故往,元佑年间也曾亲睹苏东坡一班学士当日丰采。
转过话头,老翁问:“听说今日公文甚多,学士一定辛苦了吧。”
洪公说:“今日起草诏书二十多份,倒是处理完了。”
老翁啧啧称奇:“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
洪公听来颇有些得意,脱口而言:“想必当年苏东坡也不过如此吧。”
老翁颔首闭目,轻叹一声:“苏学士敏捷不过如此,可是,人家并不专是摆弄这般文牍。”
洪公自知失言,一时大为羞愧。后来曾对别人说起此事,叹曰:“人不可自矜,当时倘使地上让开一道缝,我就钻进去了。”
附注:洪景卢,名迈,南宋绍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说来,此公也算文章诗词中人自经史百家以至医卜星算,皆有论述,撰有《客斋随笔》、《夷坚志》等,还编过一部流传甚广的唐诗选本《万首唐人绝句》。
不过,其文名尚不足与苏轼比肩。故一时骄矜,教训自明。此事推想开去,可作若干题外之说。宋人论物,文采或重于其他。
两宋文人地位之高,确是历代所无,诗文大家里边,位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以上者就有寇准、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诗人治国,国事也多半做成了诗章。宋代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