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趣话故事(146)晏子论踊贵屦贱

已有 204 次阅读2010-4-30 08:34 |个人分类:妙语趣话

 

    公元前548年,齐景公在位,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这种刑法在那个时候叫“刖足”,是专门为惩罚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设的刑法。

  被砍脚的人多了,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职业:专门做假脚出售,古代称之为卖踊(踊,即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有一天,景公召见宰相晏子,想叫他换一换住所,他说:“先生是我国的宰相,位极人臣,当朝文武的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尘土飞扬,就连一个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大,不如寡人再赐你一所既清静又大的住所吧?”

  晏子拜辞说:“正因为臣乃是当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应该以身作则,其他官员才能效仿。如果臣先住大宅,买良田,试问天下人还怎么去以臣为楷模?这样,奢侈风气会愈演愈烈,不仅耗费国库钱财,也会增加百姓负担。而且,这里是我父亲住过的地方,臣父原来也是宰相,臣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够奢华的了。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

  景公笑着说:“既然先生住在市场旁边,想必应该知道市场的行情吧,你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

  “当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呢?”

  “贵贱嘛,”晏子答道,“假脚供不应求,天天涨价;鞋子卖不出去,天天跌价。”

  景公听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后来,齐国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