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仲的来历
翁仲,原来指秦代猛将翁仲,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非同一般常人。秦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就称铜像、石像为“翁仲”。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到江南一带巡游,随从的人很多。有一天,他来到一座规模很大的坟墓前,那里不但有不少石碑,而且有石人、石马。乾隆皇帝指着一个石人问身边的一个翰林:“它叫什么名字?”这位翰林一时记错回答:“仲翁”。
据说乾隆回北京之后,把这位翰林降为通判了。降职的命令是四句诗:
翁仲为何作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工。
从今不许为林翰,贬入朝房作判通。
诗中的“工夫”、“翰林”、“通判”等词,乾隆都故意颠倒了,实是对这位翰林的辛辣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