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茶诗词曲鉴赏(四)

已有 386 次阅读2010-5-21 09:21 |个人分类:茶文化

 

        竹枝词是原唐代巴蜀一带的民歌﹐自刘禹锡仿作后﹐成为文士竞相习用的文学形式。


  竹枝词专以泛咏地方风土为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乡﹑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几首﹕


  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元人马祖常的一首竹枝词﹕

       红蓝染裙似榴花﹐盘蔬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明王稚登一首﹐专咏西湖龙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

       茶绿采芽不采叶﹐梅花论子不论花。

       清康友祥一首专咏茶器﹕

       州西陶老制茶垆﹐赤日行天雨伞舒。

       一至官场人送礼﹐陶垆名已传江湖。

       清佚名作《上海洋场竹枝词》咏高大雅致的上海丽水台茶楼﹕

       台名丽水上三层﹐龙井珠兰香味腾。

       楚馆秦楼环四面﹐王孙不压曲栏凭。

       清周顺侗《篿川竹枝词》描写了当时西乡茶户的生活﹕

       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

       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

       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白芙蓉。

       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每到三月﹐茶芽萌发﹐家中少妇残灯下将黄粱煮熟﹐唤醒丈夫去山上采茶。茶被压制成方形茶砖﹐用白纸缄封﹐贴上有小字的线笺﹐到集市卖﹐以维持一年生计。

 

巴蜀特色“茶馆文化”

茶馆

评论 (0 个评论)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