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庄王打了胜仗,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文武百官。
天黑时分,酒兴方酣,忽然刮进一阵疾风,将蜡烛吹熄了,顿时宫中漆黑一团。在慌乱之中,庄王最宠爱的妃子忽然觉得有人在她身上乱摸,经过一番挣扎,她拔下那人头上的帽缨,气急败坏地跑到庄王面前说:“有人趁黑想污辱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等灯再亮的时候,看谁的帽上没有缨珞,请把他抓起来。”
被拔下帽缨的那位大臣心想:这下可算玩完了,她在大王面前这么一告状,我还不得让大王给处死?越想越害怕,甚至两条腿都开始发抖了。
其他的一些大臣听到王妃跟庄王告状,心想:那个对王妃无礼的人这次肯定满门抄斩,这可是欺君之罪。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看庄王怎么处置那位大臣,更想看的是:究竟是谁这么色胆包天,敢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去调戏王妃。
可是没想到庄王却说:“今日寡人请众臣喝酒,酒醉了有所失礼,也不能责怪他们。寡人怎么能为了显示你的贞节而辱没我的部下呢?”
说罢,便举杯喊道:“今天寡人请众位爱卿喝酒,是为了庆祝咱们打了一场大胜仗,今天众位爱卿一定要不醉不归,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就是欺君。”
于是,宫中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了自己的帽缨,然后再点燃通明的灯火,尽欢而散。
三年以后,晋国侵犯楚境。庄王率军迎战,发现有一位军官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在他的带领下,兵士们人人勇猛冲杀,把晋军打得节节败退。
庄王很奇怪,把那个军官召到马前,问道,“寡人平日待你并不特殊,你为何这样舍生忘死呢?”
军官回答,“三年前,臣下酒醉失礼,大王宽容而不加罪,我就一直想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典,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庄王还是想不起来,便问,“你究竟是谁呢?”
军官回答:“臣下就是帽缨被王妃拔去的人。”
说罢,他又冲进阵中,奋死拚杀,终于大败晋军。这一战役的胜利,楚国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点析:宽容,表面看似乎是一种让步,实际上却可以为矛盾转化创造更加积极有利的条件,从而充分调动起每一个积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