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钉子官” 反思下派制度

热度 1已有 667 次阅读2009-12-28 18:20 |

怀念“钉子官” 反思下派制度

无意间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关于沈浩的事迹;在《南方周末》也看到了关于沈浩的深度报告。

感触很深,感动至深。看电视时,包括看重播,我都数次落泪。

这个干部很可信,所做的工作同样可信而且感人。

他看似不够上进。在财政厅这个大衙门干了18年都是主任科员,财政厅同事眼里是那样的沉默呆滞,在小岗村里却“充满活力”,可见沈浩应该是一个追求事业的人。遗憾的是,财政厅没有给他足够的舞台,最终他在小岗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机缘巧合。如果沈浩不在省财政厅,在娘家找不到那50万元修路款;如果他任职不是一把手而是副职;如果他没有在财政厅消磨近20年时光,而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那么,沈浩可能不会再小岗村呆这么久。

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只要是沈浩在小岗村,小岗村就一定会有所改变,包括有现在大的发展。

因为,沈浩的事业心、责任感,最重要的是他本质上是一个好人,这是当好官的基础前提。

沈浩的逝去,也折射出官场的现状。在大机关的干部们,似乎只有上进一条路,否则就是默默无闻的消磨时光。相信,还有很多机关普通干部,因为没有类似的机遇与舞台,空有才华和热血,却不知道播撒到哪里。

想来,安徽省委组织部很会安排下派挂职干部,也非常信任机关派出人员,能够直接任命成为一把手,让下派干部想干什么就能够干什么。干好了,是你;干不好,也是你。必须承担责任。

这也提醒我们组织部门,要多为下派干部提供舞台,不单单下派副职和助手,还应该下派优秀的干部直接任命为主要负责人,更好的磨练我们的机关干部,也更好的促进下派地的发展。

作为机关干部和下派干部,的确应该学习沈浩的精神;同时,我们也更要反思我们的下派制度。

一个舞台,能够干活一个干部;一个舞台,同样能够带活一方水土!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monocrat 2010-4-1 23:18
回复 monocrat 2010-4-6 18:58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