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反思的“灾民登记费”传言
达州又出名了。不是因为洪水,而是因为渠县流溪乡“灾民登记费”传言。
该传言最早是应是一篇《9.18洪灾,雪上加霜,渠县流溪乡政府灾民登记要交50元登记费》的网帖,网帖发出后,全国各家网络媒体纷纷转载,网友们纷纷对流溪乡政府的行为提出质疑。之后,渠县流溪乡政府对相关网帖进行了回复,包括在凤凰山下献计献策栏目进行回复,称:网帖不属实,取证登记费用由乡政府出,灾民不需缴纳。
今天《人民日报》第四版显著位置刊载了《四川渠县回应“灾民登记费”传言》,称收费者系村民自行联系的照相馆老板,乡里现已免费为受灾农户房屋照相。算是事件的正式盖棺定论。
表面上看,这传言把本是与政府无关的事情算在了政府身上,让党委、政府很受伤,也让达州和渠县的形象很受伤。但细细想来,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不细、考虑不周,没有从根本上体恤民情民困,客观上造成了困中添乱,非但让灾民无法感受到党委政府的雪中送炭之暖,更让受灾群众有雪上加霜的无助无奈的困惑之受。
既然去年发生洪灾时,能够安排专人免费为受灾农户的房屋照相,费用由乡财政统一结算,今年为什么却发生迫不及待的私人照相收费,扰乱救灾工作的不当事件呢?救灾信息不公开,以及以往沉淀的对干部乃至政府的误解与偏见是造成网络炒作的主因。看来,我们的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深刻汲取这次“传言”事件的教训,千万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作为感到沾沾自喜、洋洋自得,深刻反省、深刻反省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我们政府的工作,赢得老百姓真心的信任和尊重,才能避免另一个可能的“传言”在另一个可能的时间和另一个可能的地方发酵乃至传播。
党委、政府的形象就是在工作、生活和实践的点点滴滴中,被人民群众接受、信任或者是不接受、不信任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只要我们能够真心为民、时刻为民,都像李林森那样对待群众、对待工作、对待事业,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何愁不融洽、不和谐,党委、政府工作和实践中的点点瑕疵,也会更为群众所理解,无谓的“传言”自然会越来越少,莫名的“传言”也会不攻自破。
今天,渠县可以说基本上有效应对了这场闻名全国“传言”。这马后炮是需要做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检讨各级干部为人民服务根子上的问题,检讨到位了,思想到位了,纠正到位了,工作到位了,“传言”才会销声匿迹,颂扬才会挺身而出、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