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发威:这回脸丢大了!
已有 1285 次阅读2007-9-6 14:25
广电总局发威:这回脸丢大了!
看来广电总局也不是软柿子,最近连发组合拳,出手之重,出手之狠,出手之频,让人侧目,也让人凭生敬畏和尊重。
这不,昨天我们四川老乡都还在幸灾乐祸的嘲笑重庆卫视的低俗和炒作,没想到,今天,后院起火。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严重违规制作播出“含性”节目,被广电总局通报全国批评。
广电总局指出,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经济节目、交通广播和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交通文艺频道、经济频道近期在每天21:00以后,“用2-3小时公然谈论、肆意渲染描述性生活、性经验、性体会和性器官,大肆吹嘘性药功能”,“内容淫秽不堪,色情下流,严重污染社会风气,败坏广播电视声誉”。并责令上述两台立即停止播出相关节目,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认真查处。
遗憾的是,由于总是习惯于天天上网关心关注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我们当然也就没能亲耳聆听这两家电台播出的节目。不过,想必电台电波传播能力也足够超强,广电总局虽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竟然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知根知底的严肃批评和警告,也足够我们电台老乡们好好学习整顿一段时间的了。
有的时候批评别人容易,检讨自己却很困难。对于发生在本省内的事情,特别是外人看来不够完美的事情,我们似乎总是在习惯中麻木了。广播电台这个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主流媒体,如今在开放发展中也有了新的内涵和变化。面临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打压,面临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革新,广播电台不得不在不断探索改革中,改变自己的风格,赢得曾经失去的听众和受众。
原来单一的人民广播电台,现在也发展出了很多的:音乐台、交通台等等。对于听众的精细化分,已经让电台从死亡线上的苦苦挣扎,变成今天的遍地开花。电台节目,显然比电视制作要简单的多。一个话筒,一个能侃的主持人,就可以支撑半天的节目。
电台好办,吸引听众却很难办。太高雅了,阳春白雪,赚不到钱。走低俗的路线,说好听一些,走大众通俗的路线,打打擦边球,摆谈一下并不深奥的性话题,有人愿意听,更有人愿意为此而赞助,也就是打广告。更有一些骗人的游医,并不神效的药品,舍得下血本大投入。需要电台做的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生存和效益,为了可爱的“蟒倪”,放任低俗庸俗占领国家的电台。
或许由于多数民众对于电视、报纸的关注远高于广播电台。那些在电视、报纸上显得异常扎眼和敏感的医疗广告、性话题,等等。在人们的口诛笔伐的东躲西藏中,终于在显得并不起眼的电台电波中,找到了长久生存和壮大的土壤。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电台也拥有一大批忠实而固定的听众,比如中老年人,青年学生,司机朋友,还有农村的广阔天地,等等。
还好,广电总局的耳目还是灵通的。即便已经谈不上是主流媒体,同样也摆脱不了广电总局那锐利眼光的侦讯。虽然广电总局的醒悟和管理似乎显得迟缓迟钝了一点点,但只要广电总局意识到了这类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监管的手段也是颇为到位的。
不过,我们四川人也不要太怄气。自己犯了错误,被抓了并不光彩的典型,严厉的通报批评,让我们丢失了脸面。用我们的错误,让全国的媒体醒悟,用我们的壮烈“牺牲”,让全国的媒体警醒。这是完全值得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央对于我们位居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四川媒体的发展还是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批评就是帮助,严厉的批评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支持广电总局的决定,支持整改我们的过失,知耻而后勇,四川人、成都人应该能有这样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