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最缺的是什么?
已有 1110 次阅读2007-6-3 01:49
我国的数控机床是一直在发展,只是我们目前的速度几乎是处于停止的阶段:机床的精度一直无法突破0.01MM,产品的公差如是只有一个丝,可以说国产机根本上就做不了,二个丝的余地才敢接单呀;机床的转速理论上可以达到一万转每秒,实际使用中打6K早就是极速了,我们车床才2800呀,前提还必须是小工件!你自己设也没有用,厂家设定的参数就只有这么快,如果快了,它的轴承根本上就承受不了......
快速移动更是如此,不说能让我们到达先进进口机床的1/3,就是能到1/5,我想我们这些使用机械的人们也会认为是奇迹了......
设备的落后,注定了我们只能生产力粗糙的工件,而人们认识上的麻木,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注定我们只能生产低陋的产品......
不说质量,单单就说机床的重量吧,同一型号的重量,人家的重量是多少,我们的又是多少?人家用的是什么样钢,我们的又是什么?-----70%以上全是沙呀!真正的泥沙!我曾在一家铸铁厂实地看过全过程:沙,和不多于3%的水泥,倒模中,模中插有几根铁柱(就是那几根铁柱位才是流铸铁的),成型,压实,再倒入用废铁熔化的钢水......放到我们面前一个高高大的架子,其实只是表面是铁,还有就是中间的几条原先插着铁柱的地方也流进去了铁,别的全是沙!!!我们竟连这个机床的基础也当成节约成本的一大关键,更别说那些不在外表的内部的了......
我们离精益求精实在是太远太远了了.....
追朔最终的根源,你认为,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最缺的到底是什么?
是少ERP系统这一源自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产品?还是少高级企业管理人员?是少机械工程师?是少在技校混了二三年,被教官们的高薪吹热了头的学生?是少不计报酬廉价的操作工?是.........
再请看看下方:
一
我国某家企业引进了德国的生产设备,然而试车产品却无论如何达不到应有的精度标准,惊诧莫名的德方派来了一位20多岁的技师,当他看到中国技师蹲在设备侧旁拧紧设备底部的螺帽时,一下子变的怒不可遏,严厉批评违反了设备安装规范要求。中方已经60多岁德(技)高望重的老技师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希望德国技师给演示一下,一身整齐工装的德国技师二话不说,象士兵般的仰卧在地,将身体平挪到设备底部,头部位于螺帽位置的下方,用专用扳手将螺帽拧了三圈半——不多也不能少,在德国技师的示意下,中方人员才发现螺帽与设备底部都有相应的标志。德国人解释,只有平卧才能够保证螺帽与设备底部平行以及用力均匀,而这个三圈半是经过严格的安装测试得出的标准结果,只有此才能保证整个螺丝的不紧也不松,不会因为额外的张力使设备部件产生难以察觉的轻微变形。
二
我们的技师安装一个齿轮,装不进去时,会抡起锤子敲进去,而德国技师会拿着砂纸、小锉一点一点加工,直到完全吻合为止——经过德国技师的安装调试,设备神奇般的恢复了应有的效能,德国技师也没有显赫的学历,甚至没有大学文凭,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职业学校的再为普通不过的毕业生——他认为这一切是如此的平常,因为他一直都在接受这样的训练以及要求。
三
同样的手表配件,在我们的工厂以及在瑞士的工厂组装出来,走时精确度不可同日而语;同样的汽车品牌、同样的轿车零件,中国的汽车厂家组装出来的整车,和国外厂家的原装品质量比较相差不止一个层次——成熟的技术在生产中却得不到成熟的应用——当我们惊呼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已经关乎企业生命时,我们不能不反思自己的高级技术工人何以短缺。
我们的问题到底在那里?我们应该好好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