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答案既多,还很不一致。多数都是从战略的高度,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大问题来思考的。
看见网上一篇消息,觉得经济学怪才郎咸平对此的见解倒有些意思。
郎咸平对当代中国经济的观点,与大陆许多经济学家不同,很有特点,而且他的演讲口才也不错,有时候还很有些黑色幽默,就是满口的香港普通话要比窝在北京的那些家们的普通话差多了,不过他的演讲仍然是很受欢迎。当然,他已经是经济学界的明星了哦!我觉得他是一经济学怪才。也喜欢听他的演讲,可是只能免费看资料咯。
怪才郎咸平他在回答有些企业家提出的“当今经济大势下制造业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时,他表示“制造业还是有希望的”。他认为,制造业企业的目标不应该单单讲究自身产品的创新升级,关键是要进行工艺流程的提升。
这是郎咸平11月9日在广东惠州做的专题报告。(呵呵,惠州都要去,肯定演讲费不低哦。)
他以著名富商李嘉诚为例,说明了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具备两大特质,一是必须比竞争对手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二是要比竞争对手保有更大的资金弹性。
郎咸平肯定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对于拉动国民消费,更积极推进“藏富于民”方面的积极意义。他说,以往某些地方政府太过强调以抓建设来拉动GDP,同时不适当的进行招商引资导致了产能的过剩,而金融海啸的冲击使得出口率下降,进一步引发了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危机。他认为,中央政府必须逐步改变对地方干部的政绩考核标准,不应再一味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这也是他与大陆经济学家胆子大的地方,敢与中央的政策叫板。
对政府的话,我们只是听听。我们企业,还是要实事求是地把自己企业的基础整巴适,就可以应对那些复杂局面的。
倒也是,还有国家更关心经济大势啊,还有那么多经济学家的那么多好办法啊,都可以帮助我们企业去应对啊。天亮都出门,各做各的事哦。
我想,再恶劣的经济大势总没有5.12地震那么凶铮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