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四川黄龙景区内海子的水量水位问题,受到游客的广泛关注。“黄龙五彩池不绚丽了?”“水变少了?”……4月23日,黄龙管理局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给出官方解读,这是四季更替引起的正常“盈亏”,请不必怀疑黄龙的美,一切都是大自然最好的安排。 黄龙钙华景观的水来源于五彩池上游的玉翠峰至雪宝顶一带的降水,由于黄龙地区具有明显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特征,降水分布不均,干雨季分明。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冬季气候干燥,导致主景区黄龙沟地表径流呈现冬春季水量较少、夏秋季丰盈的情况。 “黄龙沟源头(五彩池段)地表径流在5~9月夏秋季丰水期约为35000立方米每天,而在冬春枯水期黄龙沟地表径流仅有4800立方米每天。当五彩池源头水量达到20000立方米左右时,随着地下水位提升,黄龙沟所有彩池才逐渐满盈。”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地质工程系主任王富东表示,黄龙的地质结构就好比一个巨大的“漏斗”,冬春枯水期时,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导致地面上的水体流入“漏斗”,汇入地下暗河;到了丰水期,地下河道水位开始上升,水再次慢慢渗透出地表,显现奇幻瑰丽的景观。 为何不人工补水,保持它的绚丽多彩?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再华给出答案,“钙华是富含碳酸氢钙的水溶液(如岩溶泉水、地表河水)因CO2的消耗(CO2从水中脱气或是水生光合作用消耗CO2),或水的蒸发,使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因此形成钙华的水具有特殊的水化学条件。如果人为补给非富含碳酸氢钙的水,会导致钙华彩池的进一步溶蚀,甚至坍塌,会对景区的钙华彩池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五彩池的色彩变化也源于枯水期的钙化。在丰水期来临的时候,粘土、藻类等杂质也随之增加,形成的钙华以黄色调为主;枯水期时,水质变佳,水体粘性变大,便形成白色的“方解石夹层”。由于年复一年的丰水期、枯水期更替,形成了一层层的“夹心饼干”叠罗而上并压紧密实,推动不同颜色钙华的顶面不断升高,加之水的折射,才有了镜头下的“五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