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428381 来自 四川省泸州市 2021-12-2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泸州“抚琴台” 只是个传说,尹吉甫是房陵人,不是泸州人

                                                         周汝洪

    泸州最早出现抚琴台之说,是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广舆记》。其中记载:“抚琴台,在泸州北(沱江对岸)二里,山石生成周围七尺,特立山腰。即尹吉甫抚琴台”。
从那时起,清代乾隆、嘉庆、光绪三本“直隶泸州志”便将尹吉甫说成是泸州人,在上述各志的“人物”篇中均将尹吉甫列为泸州人物之首。近代一些人也跟着鼓吹尹吉甫是泸州人。
    但近年来的研究考证,现在已经搞清,周代尹吉甫是房陵(今湖北房县)人,而不是泸州人。泸州抚琴台是误传。
    现详细细解说如下:
一、尹吉甫其人其事

    西周时期的尹吉甫,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周代甲骨文中有“兮伯吉甫”文字,宋代出土的青铜器“兮甲盘”铭文,记载了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命征伐玁狁,逐之太原,克敌执俘,凯旋归来,得宣王赏赐。后奉命管理成周(今洛阳),功绩至伟等事迹。
    据上述以及春秋左传等古籍整理的尹吉甫真实事迹为:
    尹吉甫(公元前852—公元前775)    本姓姞,因被封于尹(今山西隰县),所以又称尹吉甫,周宣王时人,任太师。玁狁(在今山西地方)作乱,威胁朝廷。周宣王命吉甫率兵征伐,讨平后留平遥镇守。后又奉命治理成周(今洛阳)地方,功绩卓作。是助周宣王中兴的主要谋臣。中国最早的诗歌文献《诗经》,大部分是采集民间诗歌,部分有明确作者署名的有四人,其中《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就是尹吉甫所作。所以尹吉甫是《诗经的》的重要作者之一,被尊称为中华诗祖(因当时尹吉甫官任“太师”,其重要职责之一是掌管礼乐文化,《诗经》的成书,应与他直接有关,因此也有学者甚至认为尹吉甫是《诗经》的总编篡者或责任编辑者)。周宣王去世时,尹吉甫为辅佐其子周幽王的顾命大臣之一。周幽王荒淫无道,尹吉甫屡屡直言进谏不听,尹吉甫被迫辞职还乡,于78岁抑郁而逝。有二子:伯奇、伯封。现代尊尹吉甫为中华诗祖,也是我国尹姓和吉姓人的共同祖先。

二、 尹吉甫是哪里人

    关于尹吉甫的出生地,过去有四种说法:
    ① 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房县青峰)人;
    ② 西周封钜(今河北沧州南皮)人;
    河北沧州南皮县城东3公里有尹吉甫墓,封土很小,有碑,墓碑现存于县文保所。经专家多次考证,以及有关史料研究,证明该墓是南皮尹氏家族协商决定所建立纪念性墓。并无其他证据说明尹吉甫是该地人。该墓1982年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 山西平遥人;
    山西平遥古城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尹吉甫点将台、墓和墓碑遗址。因此有人说是平遥人。现经考证,平遥的有关遗址,是古时平遥人为纪念尹吉甫在当地平叛和治理平遥功绩所建。
    ④ 古蜀国江阳(今四川泸州)人。
    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广舆记》中有一段话:“抚琴台,在泸州北(沱江对岸)二里,山石生成周围七尺,特立山腰。即尹吉甫抚琴台”。此后清代诸本“直隶泸州志”均依此,将尹吉甫说成是泸州人。今人甚至有“考证”说尹吉甫是泸州石洞镇高山村人。现经考证,认为泸州关于尹吉甫只有传说,并无实物。虽然多地有姓尹的族人聚居,但不能说明两千年多前尹吉甫在此。而前述明代《广舆记》中,在记载“抚琴台……在泸州北二里…”文同时,又有一处记载:“所谓尹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显然,前面的文字只是说“抚琴台”的传说,后面说“吉甫为房陵人”才是讲尹吉甫籍贯。清代直隶泸州志仅取前者,忽视后者,把泸州人忽悠了两百多年。
    尹吉甫为房陵人,在古代典籍中已有多处记载,但因考证不足,一直存在封钜(今河北南皮)、平遥、泸州等不同说法。近年来,经袁正洪(中国诗经学会会员,湖北省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会长、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团队多年研究考证(袁正洪团队从1982年开始收集整理尹吉甫资料,2004年起开始实地调查考察,除在房县地区调查考证外,并于2006年到四川泸州,2008年到河北沧州南皮县、山西平遥县考察。最终于2012年发表“《诗经》中著名作者周太师尹吉甫房陵人考”(诗经研究丛刊,2011(2):333—346),2015年出版《中华诗祖尹吉甫研究》(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专著,确认尹吉甫是西周房州青峰(今湖北十堰青峰)人。

    确认吉甫为房陵人氏的依据主要有:
    1.文献方面:
    ⑴  南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方舆胜览》载:“世传尹吉甫为房陵人。”   
    ⑵  明天顺五年(1461年)《明一统志》载:“尹吉甫以为房人……食采于房,其后卒,遂葬于房欤。”
    ⑶  明万历六年(1578年)《郧阳府志》载:“周尹吉甫房陵人,宣王时封太师,食邑于房。吉甫有文武才,人为卿士。时玁狁内侵,王室浸弱,王命吉甫帅师伐之。吉甫与仲山甫协赞,内修外攘,迄奏肤公定王国,周道赫然中兴,诗人为之六月之章歌之,列于小雅,卒葬于房之青峰山,今碑坟在焉。”“房县澈懈堰,县南十五里,世传为西周尹吉甫所凿,源通巫峡。元至正德间碑存。其水可灌万亩,今分为三贩。万历间知县朱衣重修斗门,都御史王世贞为记。”
    《郧阳府志》“重修房县庙学记”载:“房县学,旧为州学。今房学文武士相半……知周之尹吉甫,其乡人也。”
    ⑷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广舆记》,:“所谓吉甫为房陵人,是也。及闻城东有祠墓”。
    ⑸  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郧阳府志》:“吉甫祠墓俱在房县,世为房陵人……。”
    ⑹ 1947年舒新城主编《辞海》(中华书局版)载:“尹吉甫周房陵人,宣王修文武大业,进迫京邑,奉命北伐,逐之太原而归。”
    ⑺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房县志》“大事记”载:“周宣王(公元前827一782年)封尹吉甫为太师,房陵人,食邑于房,死后葬于房县青峰山。”

   2. 遗迹方面

    ⑴ 尹吉甫宗庙
    清同治庚午年重修《郧阳府志》卷一·古迹载:“尹吉甫墓,房县城东90里,墓祠在焉,有碑脱落。”“吉甫祠墓俱在房县,世为房陵人……”“房县尹公祠西南六里,祀周尹吉甫,唐咸通中建坊,基尚存。明正德十四年,知县胡璧移建南关外。嘉靖三十五年,主簿严尧献重修,以子伯奇附。”
    清同治四年(1865年)《房县志》载: “宝堂寺,城东百一十里,在青峰东北。因石岩凿成,……尹吉甫像倒坐于石庭。有碑志”、“尹公庙,城西南六里,祀周尹吉甫……”。
    该墓今尚存,在房县榔口乡万峰山,为石窟建筑。原名石窟、石屋,尹天官庙。有尹吉甫像倒坐于石庭。后因加放有三官神像、三教神像等,又称宝堂寺,现存有碑、石窟等,1987年宝堂寺被房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⑵ 尹吉甫老宅遗迹
  清同治庚午年重修《郧阳府志》卷一·古迹载:“尹吉甫宅,房县南,去庐陵王城一里。”,现于距尹吉甫宗庙十华里万峪乡老人坪,有一尹吉甫家老屋基。原先建有并列的三层四合院。是尹氏的祖辈老屋。旧迹还可以见中院大门一个石门凳和一个破损的石板院,有古代花纹大石条、石蹬、石凿马槽等。相传古时文武官员路过此地,武官下马,文官下轿,过路人均虔诚朝拜周太师尹吉甫老屋神堂。
    ⑶ 碑文记载
     房县尹吉甫宗庙现存石碑主要有四块,其中,大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记事碑,县承李南金,知县胡璧立。碑文(《万峰山宝堂寺立碑记》))为:“周朝名宦尹吉甫遣官由山西而致,久隐山房旁观也,朝夕留心而得乎此山峦。此房县之东九十里,山峦幽雅,辐揍四图,龙脉萦绕之环绕。”
     2010年,房县又在青峰森林娅水塘排水管道中,找到了20世纪50年代被用作水库管道盖石的尹吉甫庙石碑。其碑文内容为:“下马青峰道,焚香拜尹公出师宣薄伐,作颂穆清风;烟冷千秋石,云幽万古松。允怀文武略,谁嗣奏肤功”。落款乾隆三年(即1738年)春立。
    房县文物馆现存有“周太师尹吉甫之墓”石碑。
    清代贡生张开隐有咏房州青峰佳景云:"记得房陵古号州,青峰更见景多幽。山为文峰峦环绕,寺有清泉水长流。同治年间仙佛在,尹公墓侧断碑留。"记录了当时见到尹吉甫碑事。
    ⑷ 房县尹吉甫其他墓遗迹
     相传周代当年为防有人盗墓,尹吉甫去世时建有12座墓。现代已找到房县万峪乡老人坪1座、榔口乡白鱼坪2座、青峰镇森林娅1座、沙河乡1座、城郊2座等共9处。其中,房县万峪河乡老人坪大堰村古墓,历代相传尹吉甫墓,名日“天官坟”,为尹吉甫假墓之一。
    ⑸ 据清同治四年(1865年)《房县志·卷四》载:“社学:三所:….二、万历间,知县朱衣于尹公祠、黄香祠旁建’··…”
    ⑹  明嘉靖间,房县知县夏维宁修一坊,曰:"忠孝故里"。清同治四年(1865年)《房县志·卷五》解释道:“房号‘忠孝名邦’,盖以西有黄香祠,东有尹公墓也。”其“忠孝名邦”石碑原镶嵌在房县东城门上。现该碑为房县博物馆收藏。

   3.非物质遗产方面

     房县地区,自古流传下来大量有关诗经的民歌,以及大量尹吉甫事迹传说,形成独特的诗经文化圈现象。此文化圈现象2006年为国家文化部认可。
     综合上述研究考证,袁正洪等作出结论:“尹吉甫采邑在房县,其后裔世居于此,以湖北省房县为籍里,可考可信。河北南皮县、山西平遥县的吉甫墓都是纪念性的墓,四川泸州之说系误传。”
此结论从2012年起已为学界接受,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了“诗祖尹吉甫故里房县”节目于于2012年1月2日首播。2015年起对尹吉甫是房陵人已无争论。

三、履霜操及抚琴台的的传说

    “履琴操”是东汉蔡邕所作《琴操》中所载的一支古曲的歌词。蔡邕的原注为:“《履霜操》者,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吉甫,周上卿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吉甫更娶后妻,生子曰伯封。乃谮伯奇于吉甫曰:“伯奇见妾有美色,然有欲心。”吉甫曰:“伯奇为人慈仁,岂有此也?”妻曰:“试置妾空房中,君登楼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缀衣领,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见逐,乃援琴而鼓之曰:“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宣王出巡,吉甫从之。伯奇乃作歌,以言感之于宣王。宣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感悟,遂射杀后妻。”
     故事是说:尹吉甫的长子伯奇,因受后母虐待诬告被逐,抚琴而歌。即“履琴操”。
     从蔡邕原文看,尹吉甫之子伯奇能曲于君王面前,则故事应发生在京都,与数千里外的泸州无关。
晋代郦道元《水经注》引琴清英记载说:“尹吉甫有子曰伯奇,后母谗之,无以自明,投江绝命。吉甫不知其所之,夜梦伯奇衣苔带藻,方悟其已死,吉甫在江边据石抚琴痛哭。后人因名其石为尹吉甫抚琴台”。
上述就是“履琴操”和“抚琴台”故事的来历。从上面所述看,都是传说,并非真有其事。也均未说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未涉及尹吉甫是哪里人。
   此故事一出,后代文人多有感叹作诗词者。如唐代韩愈作“赞履霜操”词,宋代黄庭坚作“听履霜操”诗等。但诸人所作,也均未涉及伯奇及尹吉甫为何地人及履霜操故事发生于何地。
   所以,“履琴操”和“抚琴台”是传说,不是历史真实发生的事情。也从未有人说过故事发生的地点。
清代直隶泸州志据《广舆记》抚琴台一说。将尹吉甫说成是是泸州人,显然有点牵强附会。
     1938年《泸县志》就载有吴省钦文:“尹太师故里辩”,指出关于尹吉甫和其子伯奇的传说故事矛盾百出(如一说伯奇流放,一说为投江;抚琴者一说为尹吉甫自己,一说为伯奇等等),可信度不高。尹吉甫为泸州人更无依据。
     实事求是地说:从西周时期地图可知,当时中华文化发展集中在黄河中游一带。而今四川泸州地区当时尚未开化(泸州在西周三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才被纳入巴国疆域,到秦代才开始设郡),基本属于部落文化程度,要出现如尹吉甫这样宰相级的文武双全的高级文化人,简直是天方夜谭。而房陵(今湖北房县)在西周时时文化、经济已很发达(房县有西周时期遗址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经济很发达。房陵古时又是放逐帝王的主要流放地,《竹書紀年》载:“(舜)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出现尹吉甫这样的人才是可信的。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主题

    8

    交子

    123

    粉丝

    0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四川省 泸州市 江阳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