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377175 来自 四川省泸州市 2021-12-14 14:08 | 只看该作者

九、隋设泸川郡

  公元581年,杨坚篡北国周,建立隋朝,589年灭南朝陈,统一全国。隋朝将原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建置。随后又将州改称郡。大业五年,全国有190郡,1255个县。
  泸州改名为泸川郡,辖泸川、绵水(今纳溪西)、合江、富世(今富顺)四县,北部包括今隆昌、荣昌大部。
  “江阳”一名,作为郡名称,自秦代立名,至隋初更名为泸川为止,共存在了810年,至此,江阳(作为州、县名称)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评论

图9 隋代泸川郡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五册第13—14页岷蜀诸部图修改)

    十、唐代置剑南道辖泸州

    图片评论

    图10 唐代剑南道北部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五册第65—66页剑南道北部图修改)

      公元617年,李渊逼隋代王禅位,建立唐朝。628年,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全国。初,将隋朝的郡全部改为州,在州上置府。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将全国划分为十个道(相当于现代的省),四川盆地为剑南道。下分36个州,泸州地区建置为泸州州,辖泸州(原泸川县更名为泸州县)、富世、江安、绵水、合江、泾南县(今纳溪区境,治双河场),来凤(地在今隆昌县,治双凤镇)、和义(今威远县境)等县。
        唐代由于四川盆地西侧面临吐蕃尚未内附,常有争战威胁,因此极为重视边地少数民族关系。在四川盆地西部的州将少数民族聚居地都给予“州”的名分,称为“羁縻州”,由原州代中央管理或另设都督府管理。羁縻州服从中央管辖,由朝廷任命当地民族头人为剌史,职务世袭,生杀自专,不供或只象征性地向国家供输些少租税。
        至唐朝仪凤—大足年间(公元677年—701年)间,泸南地区共设置纳州、萨州、曼州、巩州、奉州、浙州、顺州、思蛾州、清州、能州、高州、宋州、长宁州、定州等共14个羁縻州(实际每个州都是百户以下的民族聚居点)。
        唐初设泸州都督府,专职管理泸南地区羁縻州。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派大将程知节(程咬金)来泸州,任使持节都督,主管泸、戎、荣三州军事、兼任泸州刺史。程知节在泸任职三年,很好完成任务,回朝后不久(637年)即封卢国公,643年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位列第十九)。
        安史之乱后,朝廷将道改为方镇,设节度使史或观察史,原剑南道分为西川和东川两部分,泸州归东川节度使。原州疆域不变。

      十一、五代前蜀国

        安史之乱后,唐朝庭实力大减,黄巢起义后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梁国,国家从此分裂,中原地区先后经过五个朝代(粱、南唐、晋、汉、周),其他地区则分别建有十个国家(前蜀、后蜀、南唐、楚等等),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在朱温灭唐时,四川地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王建攻取成都,自立为王,建立前蜀国,拥有全川。后期扩张至陕西南部。公元925年,前蜀被后唐所灭,后唐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934年,孟知祥称帝建后蜀国。到公元965年时,被北宋攻灭,全国又重新进入统一的北宋时代。
        从907年唐亡至965年北宋重新统一,这60来年中,四川盆地先后为前蜀和后蜀。建置基本保持唐朝州县。无大变动。泸州保持为州,受成都府辖,管辖地区与唐代时基本一致,辖5县:泸川县、富义县、江安、绵水、合江县。泸南各羁縻州由泸州和戎州分别管辖。

      图片评论

      图 11 五代前蜀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五册第91页前蜀图修改)

        十二、北宋梓州路

          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北宋朝。965年灭后蜀,统一中国中南部(燕山以北的北部为辽国、金国、西夏占领)。
             北宋建置采用路(即唐代的道)、州、县三级。四川盆地一带先是划分为西川路和峡西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起来再分为四路:成都府路(初名"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谓之"川峡四路",又总称为"四川路",“四川”一名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开始设置“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
             泸州属于梓州路,仍为州级,下领泸州、合江、江安三县,以及纳溪、江门、大洲、梅岭等寨、堡(泸南地区唐代所设羁縻州一律降格为寨、堡,由泸州管辖)。其中,纳溪寨为首次设立。今古蔺地区北宋时另立为纯州。
             梓州路原治所在梓州(今三台县)。后来于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治所迁到泸州。

        图片评论

        图12 北宋梓州路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二册第53—54页东汉益州北部图修改)

          十三、南宋潼川府路

            北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将梓州路改名为潼川四路,领州十一,军二,县五十ー。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朝庭把原设在梓州的潼川府路治所迀到泸州。原泸州郡守升任潼川路安抚使。管辖梓、遂、果、资、荣、昌、普、渠、合、叙、泸等州,以及怀安军(今金堂县)、广安军(今广安县)、长宁军(今长宁县)与富顺监(今富顺县)等15个军、州、监总共十五郡之军民。这是泸州第一次,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设置为省级政权。直至至南宋亡,泸州作为省级政权长达110年。

          图片评论

          图13 南宋潼川路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二册第53—54页东汉益州北部图修改)

            泸州本州则仍辖泸州、纳溪(纳溪寨于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年升格为县,纳溪从此成为泸州常辖县)、合江、江安四县。南部各寨、堡(原唐代羁縻州到宋代一律改为“寨”、“堡”,不再享有州级,但待遇仍丰)直接由泸州州府管辖。
              由于政治经济地位提高,泸州在历史上第一次达到发展高峰。年征收商税达10万贯以上,在四川盆地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位居全国26个大都邑之列。
              军事方面,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将原设在遂州的梓夔路兵马司都钤辖司迁至泸州,由泸州泸南沿边安抚使兼任,泸州即成为全国五个兵马都钤辖司之一,其军事地位与成都相同;可见当时泸州在全国的军事政治地位。

            十四、元代重庆路

            图片评论

            图14 元代四川行省南部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二册第53—54页东汉益州北部图修改)

              南宋末,蒙古军进攻四川,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隐土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采取“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战略方针,选择要地依山筑城。其中剑阁苦竹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金堂云顶城、南充青居城、合川钓鱼城、蓬安运山城、奉节白帝城、最为有名,被称作“抗蒙八柱”,泸州神臂城也是这些抗元堡垒之一。这场军力悬殊的抗元战争,川蜀前后抵抗蒙军长达五十余年之久。泸州神臂城也坚持了34年。蒙军在攻伐四川这些抗元堡垒的战争中,先后损失了蒙哥汗、忽必烈汗两大汗,以及三个皇太子(拖雷、端阔、忙哥刺)。
                由于元军在攻略各地时杀伐太重,导致人口锐减(南宋末,四川地区人口达259万户,元代初统计,仅存12万户,为宋末人户4%,锐减96%),元朝建立后,不得不大力裁州并县。建置上采用行省制。四川盆地最初与陕西合并为陕西四川行省,不久又后分开为四川行省和陕西行省。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并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四川省”之名自此问世。)
                四川行省大致包括原宋代成都、潼川、夔州三路范围。泸州由原来的省级降为州级,归重庆路管辖。泸州本州仍辖纳溪、江安、合江、泸州四县。泸南叙永古蔺地区划归永宁路。
                
              十五、明代四川直隶泸州

              图片评论

              图15 明代四川南部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二册第53—54页东汉益州北部图修改)

                元代寿命仅94年。朱元璋于1368年推翻元朝建立明朝,1386年完成全国统一。
                  明朝实行省-府-县三级建置。四川行省下设府(如成都府、重庆府、叙州府等)或直隶州(潼川州、嘉定州、泸州),二者同级。泸州为直隶州,下仍辖泸州、纳溪、合江、江安四县。并在今兴文县北地方设泸卫和九姓司(少数民族自治)。泸南叙永、古蔺地区则设永宁宣抚司管理。
                  后来,明朝廷还在四川分置六个“(御史)分巡道”。其中,“下川南道”驻泸州,辖区包括现在的泸州、宜宾、自贡、内江等地。但分巡道职责只是监察官吏,原则上不干预地方行政,所以不算行政建置。


                十六、清代四川直隶泸州

                图片评论

                图16 清代四川南部图
                     (周汝洪2021年据谭其骧等1982版《中国历史地图》第二册第53—54页东汉益州北部图修改)

                  明代维持了276年。1644年清兵占领北京,清朝代明。仍然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建置。泸州与明代相同,为省直隶州,辖泸州、江安、纳溪、合江四县及一个九姓司(今古宋)。
                    清代继承明代监察道的设置。康熙九年(1670年〉重置永宁道于泸州城,作为四川省的派出机构督察官吏、巡视边防。后来官员弄权,逐渐变成为凌驾于泸州府上的权力机构。嘉庆七年(1802年)永宁道升格为“川南永宁道(简称永宁道〉”(光绪三十四年更名”下川南道”)。管辖范围扩大:管领泸州直隶州(江安、纳溪、合江)、叙州府(宜宾、南溪、庆符、富顺、隆昌、长宁、兴文、高县、珙县、筠连、屏山、雷波、马边、沐川)资州直隶州(资中、内江、仁寿、井研〉、叙永直隶厅(叙永、永宁(今古蔺))等三州一厅。
                    雍正九年(1731年〉于叙永厅范围内的赤水卫故地(今叙永县赤水河镇〉设永宁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永宁县迁治古蔺场。次年(1908年年〉更名古蔺县。古蔺从此正式立县。

                  十七、民国泸县十大乡

                    1911年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实行省、县两级建置。泸州改名泸县,仅辖本县城乡。
                    民国初年仍短期保留原永宁道(下川南道)设置,但已无实权,形同虚设。
                    民国初年经袁世凯称帝之乱,全国进入为军阀割据时期。北洋政府无法统令全国。军阀驻军拥有地方最高军政大权。如东北三省为张作霖专政。四川地区为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王陵基、杨森5个军阀分割,泸州属于为杨森所控制地区。
                    三十年代,经北伐战争,国民党中央政府逐渐统一全国。1935年四川所有县才归四川省直属。

                  图片评论

                  图17 民国四川南部图

                    图片评论

                    图 17 民国泸县十大乡图
                      (据1929年李绍来绘《泸县城乡明细全图》(泸县世界书局民国十八年版)修改)

                      泸州在明代即划为八大乡。清?雍正7年(1729年),泸州重新划分乡,共划分为衣锦、里仁、凤仪、麟现、安贤、会文、伏龙、宜民、崇义、忠信等十大乡。乡名基本沿用明代名称。
                        到民国时期,开始仍沿用清代划分为十大乡,乡所辖均统一称为“场”。所有场基本为明代或更早的古名。少数为清代新名。各乡所辖场如下:
                        衣锦乡:嘉明场、观音场、兴隆场、雨坛寺场、喻家市(喻市)场、福集场、石冈山场、云雾场、太和场。
                        里仁乡:玄滩场、中兴场、石桥场、复兴场、万寿场、喻坪场、仙佛观场、毗卢寺场、宝峰寺场、宝藏寺场、罗汉寺场。
                        凤仪乡:立石场、涂场、太平场、伏龙场、白云场、新路场、五里场、五通场、万定场。
                        麟现乡:石洞场、嘉祥场、双碑子场(今双加)、云龙场、永寿场、宋观场、得胜场、石龙场、顺江场、奇峰场、曹市场、观音场。
                        安贤乡:特凌场(特兴场、德龙堡(泸州人读为“铺”)、兆雅场、杨九坎场、云锦场、石马场、青狮场、新溪子场。
                        会文乡:牛滩场、清平场、龙洞场、金龙场、来龙场、官渡场、胡市场、奇丫(齐家)场。
                        伏龙乡:瓦子场、朱家坪场、大垇(大坳)场、中兴场、天洋坪场、海潮场、高店铺场、兴隆场。
                        宜民乡:况家场(况场)、通滩场、中心(宜定)场、九桥场、石峰场、、大悲场、石棚场、马岭(今丹林)场、和丰场(连云洞)。
                        崇义乡:永兴场(即蓝田场、古名玉川)、太安(泰安)场、弥陀岩场、黄舣场、分水岭场、沙坎场、中兴场、刘石(流石)场。
                        忠信乡:白节滩场、大旺场、乐道场(今天仙镇)、登山场、丰乐(牛背石)场、利合场、龙车山场。
                        各乡所辖范围见上图(民国泸县十大乡图)。该图原为1929年李绍来所绘。其图上还仔细标注了各场人口规模(指常住场上人户),是否有电力、电话,以及主要乡道等,历史价值很高。
                        图上的“腰店”,是指主要乡道上一定距离开设的小店,供行旅之人及马帮等用饭休息,甚至住宿等用。是自古传下来的驿道上的标准配置。有腰店的乡道,就是泸州城乡间的主要交通要道。特别是其中经石洞-福集-嘉明镇和经特凌-兆雅-立石的这两条,原为古时泸州与外省交通的官方驿道。应当可行马车(蓝田坝-牛背石-白节场那条则为山路,不能行车)。立石那条更是传说当年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就是从那条路去重庆经子午道上长安。
                        1929年的泸县图上还没有公路。后来1942年泸县政府编印的泸县图上才有了公路。
                        泸州的公路是1938年因抗战急需才建设的。为川滇公路的泸州段。北段从小市经石洞、双碑子(今双加)、德胜场、福集场、至嘉明镇出县境到隆昌与成渝公路相接。南段由蓝田坝到纳溪,然后沿永宁河南下经叙永、古蔺出川与滇缅公路相接,为抗战时期大后方最重要公路,对抗战做出重要贡献。
                        1929年和1942年的泸县图上都记载了泸县人口统计。现将其数据连同地方志上记载的各时期泸州人口统计列出如下(均指泸州本县城乡总人口,不包括所辖其他县):

                      年代                  公元年               户数             人口                   资料来源
                      明洪武初                                    7370                                      嘉庆直隶泸州志
                      清顺治十五年    1661                    100                                      嘉庆直隶泸州志
                      乾隆二十三年    1758                  9400            43857                 光绪直隶泸州志
                      嘉庆十六年       1811                 48780          145622                 光绪直隶泸州志
                      光绪八年          1882               108345          520044                 光绪直隶泸州志
                      光绪二十九年    1903               169421          664108                 民国泸县志
                      民国十八年       1929               193344          859321                 1929年版泸县城乡明细图
                      民国三十一年    1942               170986          972898                 1942年泸县政府印泸县城乡明细图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泸县民国当局取消十大乡,将原较大场镇升级为乡,重新将泸县划分为42个乡镇。次年又划分6个区,分别管理各乡。使用了200~300年的十大乡名称从此成为历史。
                        新的区乡划分如下:
                        一区    辖城区和小市。包括中城镇、南城镇、北城镇、小市镇。
                        二区    (辖原崇义、忠信乡范围):蓝田镇、太安乡、弥陀乡、黄舣场、分水镇、中兴乡。(原沙坎、流石已归合江县)、白节镇、大旺乡、乐登乡(辖乐道场、登山场)、丰乐(牛背石)镇(辖辖龙车场)、利合乡。
                        三区    (辖原安贤乡、凤仪乡范围):特兴镇(辖兴隆场)、兆雅镇、杨九乡、云青镇(辖云锦场、青狮场)、石马乡、新溪乡、立石镇、涂家乡、太伏镇(辖太平场、伏龙场、五里场)、白新镇(辖白云场、新路场)、五万镇(辖五通场、万定场)、土主乡。
                        四区    (辖原衣锦乡、里仁乡范围):嘉明镇、观音镇、兴隆乡、雨坛乡、喻市镇、福集镇(辖石冈山场)、大田乡(辖云雾场、太和场)、元滩镇(辖玄滩场、复兴场)、中兴场、石桥乡、万寿乡(辖喻坪场)、毗卢镇(辖仙佛观场)、宝峰乡、宝藏镇。
                        五区    (辖原麟现乡、会文乡范围):石洞镇(辖双碑子场、罗基坎)、云龙镇(辖永寿场)、宋观镇(辖顺江场)、得胜镇(辖石龙场)、奇峰镇(辖曹市场、观音场)、清龙乡(辖清平场、龙洞场)、牛金乡(辖牛滩场、金龙场)、来奇镇(辖来龙场、奇丫场)、胡市乡、官渡镇。
                        六区    (辖原伏龙乡、宜民乡范围):瓦子镇(辖朱家坪场)、大坝乡、天兴乡(辖中兴场、天洋坪场)、海潮镇、兴隆乡、况中乡(辖况场、中心场)、通石镇(辖通滩场、石龙场)、大悲镇(辖石棚场、马岭(今丹林)场)、和丰乡。
                        忠信乡各场镇后来划给纳溪县。崇义乡东端的沙坎、流石,后来也划归合江县了。
                        
                        民国早期,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各省纷纷自治,军阀趁机割据,形成军阀割据局面。三十年代初,各军阀割据势力(包括四川刘湘、刘文辉等)渐次削平,全国统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南京中央政府派参谋团入川,统一川政,在川渝地区设18个专员公署,作为四川省国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其中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第七区专员公署、泸县专署〉设在泸县(今泸州城),下领泸县、富顺、隆昌、纳溪、合江、叙永、古宋(今属兴文县〉、古蔺八县。此设置到1949年泸州解放为止。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主题

                        8

                        交子

                        123

                        粉丝

                        0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四川省 泸州市 江阳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