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0)

收藏( 0 )

分享

点赞(0)

举报

0 0 360801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2021-12-9 11:06 | 只看该作者

良宽诗碑之因缘
文/葱姜园子
良宽诗碑亭,又称中日诗碑亭,位于四川峨眉山清音阁的清音桥畔。
亭呈五方,摹拟茅篷建筑,为典型的日式小亭。檐下有横额,柳田圣山书“中日诗碑亭”五字。碑亭外型简单,内含丰富。亭中有一褐色天然石,采自日本诗僧良宽家黑姬山。石正面镌刻日本高僧良宽所书的《题峨眉山下桥杭》诗。诗文:“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浜。”背面镌刻的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庚午仲夏题日本良宽禅师碑》诗。诗文:“禅师诗句证桥流,流到宫川古渡头。今日流还一片石,清音长共月轮秋。”
良宽何许人也?为何在清音阁建此碑亭?
良宽法师(1758~1831),是日本历史上的著名曹洞宗高僧,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俗姓山本。字曲,号大愚,越后国(新潟县)人。江户时期,出身显赫家族,即山本家的长男。幼名荣藏,后改孝文。幼时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15岁左右就读于汉学名家大森子阳的私塾"三峰馆",习四书五经及老庄哲学。18岁在光照寺削发为沙门。22岁时圆通寺国仙和尚来到越后,为其受戒,僧名良宽。后随国仙在玉岛圆通寺修行,操理佛事之余精研汉诗。34岁时,国仙和尚逝世,他便云游四方。1831年卒于岛崎。
他最具特性的一点:以瀚墨作佛事,长于文章诗歌。据记载,良宽曾学习过二王、怀素、黄庭坚的草书以及小野道风的《秋荻帖》,同时从日本假名书法中得到灵感。从中国、日本的古典书法着眼,在二者的融合中特立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以善于诗歌而闻名。他酷爱中国文化,特别喜爱唐代含有禅风的诗章。他说唐代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回答了寒山和尚的“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可伦比,教我如何说?”这个禅溶于诗的难题。良宽称赞白居易的诗寄物言志抒情,朴实自然,很少雕饰之感。常说:“不写心中物,虽多复何为?”“我性多逸兴,拾句自成诗。”良宽诗作存有三隐布袋之遗韵,和歌带万叶风格,书风亦颇富雅趣,为世人所赏玩。著有《诗歌集》一卷。
一位日本高僧怎么与峨眉山相联系,并且还在清音阁建此碑亭?事情还得从近二百年前说起。
1825年冬,一起奇迹般的事件轰动了良宽的家乡。一根刻有佛陀头像和“娥眉山下桥”五个字的桥桩,漂到日本越后宫川滨。桥桩长8.7尺,粗2.9尺,是一根古型巨木。日本地方志《北越雪谱》中记载:这根桥桩来自中国四川的峨眉山。实物至今仍珍藏在柏崎市的高柳町。
桥桩漂流了6000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令人不解。桥桩出发于峨眉山,乘青衣江漂向乐山,与大渡河、岷江汇流入长江到重庆。从重庆出发,经白帝城,由闻名世界的三峡激流一并漂向荆州洞庭湖之北。在此,游览了武汉黄鹤楼,然后向东挺进,经庐山漂向南京、扬州、上海。桥桩到东海后而北上,通过对岛海峡,由日本海激浪卷进能登半岛。最后漂流到日本越后宫川滨。说实话,这是很难用科学道理加以阐述,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的。然而,对良宽法师来讲,有二点深刻含义。一是“佛法无边”,普贤菩萨的愿行普照到了日本的宫川滨。这就是一种缘。欣然题诗《峨眉山下桥杭》:“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浜。”《良宽五合庵》(安田靫彦笔)中六十七岁高龄的良宽老法师执意要背着一块木桩远渡重洋。说:“我要带着它,回到峨眉山!”二是“诗魂李白”,李白《峨眉山月歌》以动态的形式,描写的是长江之长卷。诗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暗示了诗人李白的长途旅行。桥桩漂流长江,入海到川滨,诗魂合一。正如柳田圣山先生在《良宽诗碑记》中写道:良宽这首诗的优秀之处,在于融合了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峨眉山月歌》,再现了古代日中诗人的友好精神。此诗在新泻县一带童叟妇孺至今传诵如流。
“我要带着它,回到峨眉山!”这不仅是良宽法师的一种愿望,更多的是对“普贤道场”峨眉山的向往,对普贤菩萨的信仰。正如他诗曰:“几回生来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主。今遇妙法饱闻知,当知普贤神威助。”虽然,他在有生之年未实现其愿望,但是,160多年后由柳田圣山先生实现了他的梦想。
柳田圣山(1922年~2006年)日本滋贺县人。日中友好汉诗协会会长,专攻中国禅宗史的著名学者。1968年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所东方部教授。1985年退休,转任花园大学教授,对敦煌佛教遗书研究颇力。著有《初期禅宗史书的研究--关于中国初期禅宗史料形成的考察》和《初期的禅史》Ⅰ、Ⅱ与《胡适禅学案》等多种有关禅宗史论著。其中,还著有《沙门良宽》《良宽道人遗稿》,并且,十分崇拜良宽法师。提出“良宽若是我。那么这个‘我’,又是谁呢?”他回到良宽法师精神的起点,即禅的精神起点 —— 中国。
1986年,日中友好汉诗协会成立,柳田圣山任会长。为了促进两国的友好往来以及文学领域的交流,也为了完成高僧良宽的心愿。1988年秋,柳田圣山率领着第4次日中友好汉诗交流访问团,不远万里,远涉重洋,来到峨眉山。他手持筇杖,在溪声山色之中寻找良宽那首七绝的诗魂,探寻“峨眉山下桥”的踪迹。徒步清音阁,两旁有二条溪谷,溪谷之上各架一座桥,上书 “双声两桥,万古清音。”八字。柳田听到这潺潺的流水之声,莫非这就是“峨眉山下桥”的所在地?再看一看脚下,道路的两侧正盛开着一种洁白山菊,他反复地仔细端详着。这山菊正好与日本京都府贵船溪谷中生长的“贵船菊”同一种属。他惊喜地高叫起来:“这真是‘天作之合’呀!”于是经中日双方的协商,决定在此处建造一座“中日诗碑亭”。1990年3月27日诗碑亭于奠基,同年8月25日建成。
碑亭外,左右两侧各有二碑:左侧,一为柳田圣山所题《良宽诗碑记》;二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林诗:“运碑不畏逆流难,新泻诗魂落四川,木往石还情意重,峨眉月下吊良宽。”右侧,一为良宽肖像,下部刻《良宽传略》;二为刻《峨眉山下桥桩东流图》,图下刻《峨眉山下桥桩来由》。

图片评论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葱姜园子 lv. 2

      主题

      847

      交子

      3956

      粉丝

      7

      发消息

      生日:

      1960年10月22日

      所在地: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市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