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35)

收藏( 1)

分享

点赞(1)

举报

1 35 39944 来自 重庆市 2021-10-24 14:3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引用:“重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

 
重庆夜景

成都。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

接下来,那么我就以这个关键点为例,来分析下,几个大家纠结很多的点:

1、是经济中心大还是金融中心大?

先从形式上来说,凡是有点基本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经济是包含金融的,难道金融还能跳出经济范畴?重庆提金融中心,其实只想在经济下面的这个子领域更加聚焦资源,在单项上形成比较优势,或者是说人家设计的自己要使力努力的点在这个细分领域。然后对比起来你成都是追求整个经济全部领域的中心地位。一个追求单项,一个追求综合,你说谁输谁赢?我认为其实谈不上,只是大家的侧重点不同。反过来说,成都提了全面经济中心,难道重庆经济,除了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两个行业,其他行业瞬间就消失了吗?或者说就不发展了吗?那也是不可能的。骈文的最终要义就是,其实彼此都是大同小异,这在后面正文阶段细节描述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彼此的政策都是一样的。这点跟ZY要求成渝地区城市群一体化的精神高度一致。

我们再从实质上来分析,成都背靠西部第一大省,金融单项也不可能让给谁来当中心。北京从来没说过自己是金融中心,但是事实上他就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金融最基础的资金量-全社会本外币存款总额将近20万亿,比全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上海都强。所以结果就是有了北交所。中国的四个可以算得上金融中心的城市是北京,上海,香港,深圳(资金总量递减),恰恰就是资金量前四位,都在10万亿以上。一个超大城市是不可能真正放弃任何一个城市功能或者产业的。仔细想想北京有多全面,上海有多全面就应该明白没有人会主动放弃某种重要产业,即便规划没有提,毕竟规划不能一一罗列所有的城市功能。

 
成都金融城 盗图必究

再举一例,截止2021年7月亿,重庆全社会本外币存款总额4.5万亿,成都4.6万亿,成都市在最近10年这个数据上大部分时候都是高于重庆的。而只要四川省愿意,还有跟成都一样大的资金资源(截止2021年10月四川省全省总共是超过10万亿资金总量)可以聚集到成都为成都所用,比如四川银行的建立,和四川省信用联社的改革,全省金融机构的成都集结趋势是比较明显的。那么如果仅仅从规划定位表述这么小一段里说重庆是西部金融中心,这能成立了吗?成都和四川这边比他大一倍多的存款就瞬间就不存在了?我想动动脑筋大家就都有答案了。还是那句话,大家使力的方向不同。

成都既然要做经济中心,还会放弃金融业? 我们回到正文找个例子,第五章第三节最后一段开头三句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解读一下:

(1)、西部金融中心不是重庆独家定位,而是成渝,川渝共建。

(2)、重庆区域股权市场就是N年前就有的重庆联交所(有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授权,西南地区的中央企业股权交易只能在重庆联交所或北京上海进行股权交易),但据悉交易量这么多年来很少,并没有太大影响力,不是新政策。我们看看酒瓶能不能装入一些新酒吧。

(3)、“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是大家都可以开展的。所以看看,正文里面就把双方的实质说得很清楚了,是共建,没有指名的政策,都是共享。政策仍然是平衡的,后续就看大家谁利用得更好,做各个方向的工作中,谁做得更出色了。因此,实质上政策层面两方都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有些网友连股权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都分不清,以为传说中的“渝交所”到手了,显然是会错了意。

结论,别看定位表述上大家打出了差异,实质正文里讲的很清楚,大家都是共建共享,一体化享受政策。国家政策精神就是一碗水端平。

2、是西部大还是区域大?

到底是什么样的区域,是长江上游,是西南,是西部,是中西部?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是在一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城市群的规划文件里这个场景。在中国,特别是城市总规划,城市群/区域规划文件层面。只有两个层级,一个是全国,一个是区域,再小的范围,中央和国务院,或者国家发改委是没办法搭理你的。区域一般就指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几个大区,同时也可以指本文件所描述的区域,但也不可能比这个还小了。当然还可以扩展成西部,中西部。有的人非要说可以理解成川西,四川,我就想告诉他,“你高兴就好,你甚至都可以理解成你们生产队这个区域。”

在现实中,这个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努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光喊自己是西部金融中心,人家西部很多个省跟你成渝地区金融都没有什么来往,你就是了?问过人家西部10来个省区认不认了吗?所以有些人看到重庆写西部,而成都写区域,就觉得他们赢了,我都笑得捂不住嘴。区域是个大词,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能力。规划只是愿景,做不到还是要被打回原形。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是确实存在的事实是天津总规写过北方经济中心,现在还提吗?重庆多年规划的长江上游中心,现在怎么不提了?他们最后都做到了吗?有时候规划说的太死太绝对,最后实在办不到说大话的事,确实令人比较尴尬。要我说,中国的行政壁垒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客观存在,不管怎么样,都要尊重这样的事实,有时候话不要说得那么死,说太死了人家不认,还是没用。

我觉得成都市还是聪明的,使用了个大词,区域。这里面想象力就可大了,也不会现在就引起中西部广大地盘各省的反感。但是有一天他有足够的辐射力了,这个区域就自然会被解读成中西部,做不到,也不至于丢脸,是很有弹性的一种表述。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成都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里面,成都市对区域的描述是“泛欧泛亚”区域。其实我想想这并不奇怪,我们不能把眼光总是瞄准国内,关起门来“老子天下第一”,咱们既然都要做双循环互动的节点了,要做一带一路节点,可不是应该有着国际眼光吗?不然谈什么“国际门户枢纽”,又建什么“世界文化名城”呢?此文件一直没找到,有机会要找来研究一下,看来成都藏的雄心还是有点多。

3、是先进制造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枢纽重要,还是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名城重要?

其实,我看来只是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演进路线和目标,阶段性的自然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前面所论述的,其实大家都不会只做写了的定位,不做没写的定位的工作。比如重庆,他现在主要工作就是侧重先进制造业,金融业,交通枢纽打造。你成都就是全力营造全面经济中心综合性地位和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比较优势。所以你说谁比谁优?其实很难讲。大家产业结构都不一样,优势劣势也不一样,因此选择的着力点就不同了。

最重要的,在此时此刻的时空历史坐标上,大家发展水平已然分化。制造,金融,交通,终究是老的传统产业,是工业时代的典型领域。而科技和文化(艺术和文创),才是后工业时代的演进目标产业,高端产业。制造业向来不是成都市的比较优势;金融业也自知斗不过国内东部三个既有金融中心,要素市场早已瓜分完毕,就不用去做梦和死磕浪费时间精力;交通领域成都市域内(四川省域还有大量交通基础设施在建)满足现今社会发展该修的新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几乎都已修完或者已经开工,剩下的都是为未来前瞻布局的项目?基建投资已经不是发展工作的重心。但是科技和文化恰恰是成都擅长,并且是全国少数城市有能力做出名堂来的,因此必须要转移投资重心,大力主攻科创和文化产业。成都已经在往后工业时代的产业义无反顾的演进了。

那么我们对比看看重庆为什么不把侧重点放在这些是国家倡导和未来经济演进的方向呢?

我说话比较直,重庆读者别介意。

一是欠账还多,交通领域基础还太差还需要大力投资,江北扩建,二机场要筹备10来年,渝昆西渝宜渝渝万等着开工。交通建设投资的压力还很大。地铁也要弥补欠账。因此在整个145期间,基建仍然是他需要解决的,并且应该是投资重心。制造业方面也有挑战,光有规模并不先进,还需要大力扶植产业升级换代。成都和周边区域还能造J20,C级轿车,百万级别跑车,大型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新能源装备,无人机等航空航天器,航空发动机,光学精密仪器。重庆最先进的制造业能拿得出手的产品其实并不多。

二一个,可能因为前面黄市长大力引入的网络小贷等金融创新尝到了甜头,觉得金融业大有可为,可以作为支柱。忘了金融中心必须有强大的本地经济作支撑,要有比肩沿海的外贸和物流规模,有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实质性的跨省区域辐射力服务于目标区域,有排他性的全国要素市场,才可能形成金融中心这些客观条件,因此把金融中心的建设想得太简单。

三,科教文卫都有明显短板,无法支撑城市产业向科技和文化全面演进。因此只能困在传统产业的阶段继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从这次规划定位部分,应上面的要求,大家要定出差异(一定是结合各自客观所长选择)来说,我看到了重庆的无奈,和成都的前瞻导致的大家侧重点的不同。

很多人其实无法及时,准确的感知城市的发展态势。高新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这些一般人从来都不曾到达的地方,才是现在最能代表成都发展成果和方向的地方。前段有人从麓湖拍了个往天府新区的照片,我放朋友圈几乎引起轰动。为什么?很多成都人都没去过天府新区,以为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结果照片一出,震惊了。我有时候好笑,成都市投巨资修了环城公园和无数大公园,懒鬼们都不出来薅社会主义羊毛的吗?

同样的,很多人以为科创板成都10多家(重庆为0)独秀中西部,一年30家IPO的企业,是凭空产生的?其实成都市全力主攻科创产业,真的不是一句口号而已。推荐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天虎科技”,你们看了就明白成都市做了多少的细节工作以全生命周期的扶持科创企业,成都市现在的中小企业,科创企业融资活动有多活跃。这真的不是哪个城市都能做到的,成都市的眼光,执行力,工作的细致程度,跟东部先进地区比,都是不差的。

4、两江四岸固守老城中心好,还是一山两翼,开疆拓土好?

可以看得出来,重庆的骨架没变,核心还是两江四岸,还是以渝中区和两江交汇处为圆心的城市重心布局,结合重庆市最新总规的说法,他们是要开发东西两个槽谷,形成9宫格的城市格局。而成都则是要翻过龙泉山,极大的拉大了城市的骨架,龙泉山东以新机场为带动全新开辟,龙泉山西天府新区,东安湖扎实填满。这个骨架是冲着装3000万+人口去的,所以也有了藏东-甘孜(阿坝)-成都的100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架规划作为支撑,这个超高压输电项目也会惠及重庆,支线要修到铜梁给重庆送电,同时配套引大济岷引水工程彻底保证成都平原的巨大用水量。

5、 规划了是不是一定就能成真?

规划并不一定能成真,这里又要提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天津的北方经济中心两个规划表述,都存在了很多年,都没有实现。所以规划是可能不能实现的。

一切的规划,只是愿景,最终还要是通过落地,执行,才看得出结果来。就成都市和重庆市过去10年的各项目标,达成和执行能力的各种案例来说。我当然还是更看好成都,成都的执行力太强了,地铁成网一年200多公里5线同时通车全国瞩目;天府机场不仅按时投运而且规模直接干到7千万人次处理量;大运会配套项目几十个新建改建体育场飞速保质保量建成,总体上执行力是超强的。反观重庆过去10年地铁的拖沓和由先进到落后;红岩村长江大桥及中梁山各种隧道的拖延长达10年的案例;17年发布三年铁路行动计划,到今年4年了,14个项目只实现了5个,还有9个处于拖延中。两相对比,很难对重庆的执行力感到乐观。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早年成都政策相对重庆弱势的年代,我们发展都一点不差,表现优异。现在政策

图片评论×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相关推荐

    • 1
    • 2
    • 3
    全部评论
    • 巴蜀晓江南

      来自 重庆市 2021-10-24 14:42

      顶 (0)
      一碗水端平了,政策差距不再,我们还怕干不过? ~  6、最后,不得不泼泼冷水,其实我们只是刚开始建设国家级城市群,我们离东部三大城市群差得还太远了。  因为关注我们费力挤上的这个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政策,我此前也研究了下东部三大城市群的规划。人家的发展水平,及国家设定的高位再进的目标,是全方位领先于内陆的,我们成都也好,重庆也罢,完全没有沾沾自喜的理由和条件。或者说有些人以为出来个规划,就可以又躺着吃个5年10年等下一个政策了,这是最愚蠢的认知。  按照我对四个城市群的规划对比来看,其实成渝城市群,在本轮145规划里面,都还是在打基础,补短板的过程。也因此,前面三个都是“发展规划纲要”,而成渝是“建设规划纲要”。这也是为什么145规划全文里面,也只是提东部三大城市群,我们还无法和东部三个相提并论。145期间我们也无法直接承接国家高位求进的任务,主要是打牢基础,即使强行让你跟东部三个等量齐观了,也无法服众。所以145规划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努力恶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的差距的一次机会,不说完全追上东部三强,但至少要明显拉出和其他城市群的差距来。  如果大家努力,才能寄望于145结束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基础条件和基本的比较优势,承接类似今天国家对东部三大城市群的优化发展,往更高层次社会发展水平演进的目标任务。如果这个五年计划仍然是碌碌无为,机会就会错失,悔之晚矣。政策照顾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如果自己真的不行,无论如何都是会落后和被淘汰的,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具体到我们四川来说,挑战也特别巨大,二级城市普遍欠发达,只有宜宾近年来跟成都互动频繁,产业落地规模巨大,财政状况也很好,已经超过德阳紧逼绵阳,发展速度超常的快。其他地市州的大部分还在犯迷糊。同时,成都市缺乏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强大带动性的主力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隐忧。如何在科创年代扶植数个具有对全产业链,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的,都应该作为一个重难点问题下决心解决。就好像一个民航机场一定要有强力的基地航司,才能形成航班波,一个城市和省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主力企业,与省市共同发展,协助省市执行发展战略。  成都要更积极的做好一往后工业化阶段全力演进的安排和既有发展模式的衔接。四川的二级城市们全部要努力完成工业化,主要通过制造业实现,形成各地市州自己的产业造血机能和产业链。同时成都和地市州紧密配合做好产业分工,参照上海和苏南联动发展的经验。只有这样,四川和成都才有机会说下一步往更高层次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成都市和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四川地市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跟重庆的关系也是一样,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内耗打嘴仗呢?东部三个城市群人家已经那么发达了,都在搞融合,一体化,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共同优化发展。我们相对欠发达还在这里争论不休。要我说,少打嘴仗,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干好,才是第一要务。比本事要比彼此干出来的成绩,而不是比谁更会咬文嚼字~~  以上。

      评论图片

    • hzgg

      来自 四川省 2021-10-25 06:55

      顶 (0)
      说得有道理

      评论图片

    • 最爱西部

      来自 重庆市 2021-10-25 07:25

      顶 (0)
      用大篇幅来洗地曲解,说明已经输了。不过这有卵用?

      评论图片

    • 川渝共赢

      来自 重庆市 2021-10-25 09:11

      顶 (0)
      哈哈哈,好像初中语文都不及格哟。昆明、南宁、兰州也是区域经济中心!!!

      评论图片

    • 五宝老腊肉

      来自 重庆市长寿区 2021-10-25 09:14

      顶 (0)
      弱者、输家的辩白。真正的王者不会用这种语气和篇幅去解释。

      评论图片

    • 一台挖挖机

      来自 重庆市 2021-10-25 09:24

      顶 (0)
      五宝老腊肉 发表于 2021-10-25 09:14
      弱者、输家的辩白。真正的王者不会用这种语气和篇幅去解释。

      就是装逼者之路写的,你懂的,蓉必胜

      评论图片

    • hualanhu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1-10-25 10:02

      顶 (0)
      重庆网民认为重庆赢了,成都网民认为成都赢了,实际上双方都赢了,全部定位都共享了,作为核心城市,无论成都或者重庆,都是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门户枢纽,双核心驱动带动辐射双圈经济圈发展为全国影响力的第四极。如果说有什么妥协或者让步的,那就是打破行政壁垒,重庆获得盆地更多腹地,当然重庆作为直辖市最大的让步或者妥协就是ZZ地位必须服从于战略定位,而且只能和成都平起平坐,战略定位同等重要,定位共享!

      评论图片

    • weishuang

      来自 重庆市 2021-10-25 10:33

      顶 (0)
      文件标题叫成渝双圈建设规划纲要,划重点,成渝双圈纲要,这是中央文件一字一句都经过反复推敲,全文但凡表述涉及到成渝经济圈外的地域表述,西部全国国际世界统统清楚明白表达完整,还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在区域这个词上和稀泥,这个区域但凡正规语文老师教出来的,都知道代指的不会超过标题涵盖的区域,也就是成渝双圈,依托西部第一经济大省,做好的成渝双圈内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就是你蓉的定位,再怎么洗都没用

      评论图片

    • 一台挖挖机

      来自 重庆市 2021-10-25 10:40

      顶 (0)
      hualanhu 发表于 2021-10-25 10:02
      重庆网民认为重庆赢了,成都网民认为成都赢了,实际上双方都赢了,全部定位都共享了,作为核心城市,无论成 ...


      你以为都像你一样不懂郑智,双城圈一直都是省级在参与,郑智局审议纲要文件也只有重庆一把手有资格发表意见,平起平坐个毛线

      评论图片

    主题

    857

    交子

    5024

    粉丝

    14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