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7)

收藏( 0 )

分享

点赞(2)

举报

2 17 12361 2021-10-12 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收藏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2:51

    顶 (0)
    本帖最后由 西瓜睡 于 2021-10-19 14:59 编辑

    以竹为媒 以竹会友 共谋发展 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盛大开幕
    封面新闻原创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开幕式。
    李丽龙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杜卓滨 摄影报道
    三江起韶音,翠竹迎嘉宾。10月19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在“长江首城•中华竹都”宜宾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的近300名嘉宾欢聚一堂,以竹会友,以竹为媒,共谋发展,共襄中国和世界的竹文化、竹产业盛会。
    中国是世界上竹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苏轼曾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自古被认为是最具精神内涵和用途最广泛的植物,竹子的应用渗透到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成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中国竹文化节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竹业盛会。
    中国竹文化节主办城市交接旗仪式。
    宜宾是“长江首城·中华竹都”,有22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种茶史、4000多年酿酒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早茶之乡、中国竹荪之乡,是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是四川竹资源最富集地区和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产生了宜宾纸业为代表的竹浆制品产业,拥有享誉中外的江安竹簧工艺,打造了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的蜀南竹海。
    “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授牌仪式。
    2018年以来,宜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要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号工程”来抓,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2020年底,全市竹林总面积达354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248.1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2025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将达500亿元。竹产业已逐步成为宜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本届竹文化节主题为“竹福美丽中国,促进乡村振兴”,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主办,中国竹产业协会、四川省林草局、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
    展馆内的竹美食。
    在开幕式上,国际竹藤组织理事会主席国政府代表、非洲驻华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炜,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分别在会上致辞。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在会上视频致辞。
    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国竹文化节已成为展示竹产业发展成果、交流竹产业成功经验、探讨竹产业热点和趋势,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弘扬竹文化、发展竹产业、振兴竹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竹雕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在致辞中说:“竹文化节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97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0届。竹文化节已成为我国竹产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品牌活动,既是展示竹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又是促进各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竹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弘扬了竹文化、带动了竹经济,促进了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引领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授牌仪式、竹产品线上交易展启动仪式以及中国竹文化节主办城市交接旗仪式。第十二届中国竹文化节主办城市为江西省抚州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宣布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开幕。
    现场制作油纸伞。
    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共12项活动,包括开幕式、投资促进、高峰论坛、植竹、竹文化作品、宜宾竹特色展、竹文化体验等6项主要活动,主题晚会、竹书法、竹摄影、竹主题非遗展、竹食品、竹艺技能赛等6项专项活动。同步进行多平台、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展示,并在线上开展竹产品展示展销和竹旅游推介。
    宜宾将以本届竹文化节为新的平台,以竹为媒、以竹会友、以竹聚力,致力于把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办成一个全面彰显竹产业发展成就的展示盛会,一个推动竹产业融合创新、知识分享的交流盛会,一个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收获盛会,为促进全国竹文化、竹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2:56

    顶 (0)
    本帖最后由 西瓜睡 于 2021-10-19 12:59 编辑

    竹产品线上交易展启动“中华竹都”城市电商平台将全面展示竹文化节亮点
    封面新闻原创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杜卓滨 摄影报道

    10月19日上午,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在四川宜宾开幕。开幕式上,竹产品线上交易展正式启动。
    开幕式。
    作为此次线上交易展的平台,精心打造的线上交易展示系统——“中华竹都”城市电商平台,将全面展示此次竹文化节亮点。通过“中华竹都小程序”“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百家号”等线上平台,将竹产品成果数字化,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到互联网,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营销活动,完成线上交易,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选择全国各地的农林竹产品。
    “截止目前,该平台已入驻163农林优质家企业,731个sku,上线产品562件,其中包括宜宾本土企业宜宾纸业、有正农业等。”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线上交易展示系统通过汇聚竹企业优质信息,进行商业撮合,促进企业交流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竹企业自身发展,增加竹产品商业占比,带动地域经济发展,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部分入驻企业情况。
    据介绍,为了促进竹企业积极入驻平台、满足竹产品顺利上线交易,作为建设方的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提供包括“快递物流”“知识产权交易”“祝艺术品拍卖”“大师经纪”“跨境电商”等综合服务项目和多种交易形式。同时,以上网络平台矩阵和综合服务项目所产生的消费趋势、行情信息、行业动向的大数据,会汇聚到官方网站。通过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竹产品生产制造流程,引导竹产品开发创新,实现竹产业创新,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到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服务一二三产,以产业补链、科创强链,推动竹产业的快速成长发展,打造动力强劲新引擎的最终成效。
    平台小程序页面。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3:23

    顶 (0)
    竹韵宜宾 振兴“峰”景
    2021-10-19 03:41作者:陈玉霞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蜀南竹海 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宜宾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三江新区竹文化生态公园熊猫展吸引游客合影留念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宜宾日报记者 陈玉霞

    十月的宜宾,翠竹摇曳,碧水环绕,看不尽的绿意令人心旷神怡。

    作为全国十大竹资源富集区之一,宜宾是四川省竹资源最富集地区,亦是川南竹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近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竹经济总量全面跃升,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全面呈现,竹精深加工集中集聚,竹文旅融合不断发展,开放共赢局面业已形成,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未来,宜宾将紧盯“中华竹都、最美竹海”战略目标,着力“一产提质、二产增量、三产增效”,全力全速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我市由竹资源大市打造为竹资源强市。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3:25

    顶 (0)
    本帖最后由 西瓜睡 于 2021-10-19 15:00 编辑

    美丽乡村入画来 奏响振兴“交响曲”
    2021-10-19 03:26作者:陈玉霞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一隅。叶昌荣 摄

    宜宾日报记者 陈玉霞

    金秋十月,行走在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错落有致的耕田、别具一格的民宿、特色鲜明的书吧、依山傍水的农房……所到之处皆美景。今年国庆假期,一场以“逍遥游”为主题的生活艺术节活动在此开幕,更是让四方游客切身感受宜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普通村落的美丽嬗变。

    202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以“酒乡渔美”为主题在安石村开启乡村振兴的篇章,在翠屏区委、区政府的推进下,项目于2020年4月全面启动,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主体、投资建设公司、专业文旅公司“四方共建”的运营体制,探索出了“稻鱼共生、粮经复合、文化附加”的产业发展路径。目前,安石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已初具休闲观光、乡村民宿、特色餐饮、农耕体验、亲子研学、山地运动、康养旅居等业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稻渔共生、三产共融、人文共续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产业深度融合、改革集成样板、成效集中展示的现代乡村新样板。预计今年全村将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00万元、返乡就业创业100人、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党支部书记帅能文说。

    安石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成功打造仅仅是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着眼全局,突出重点,强化示范,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时光回溯至2017年,彼时我市集中打造“宜长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累了初步经验,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交通便利、产业成片、设施配套、龙头带动、文旅融合、风貌彰显”的宜宾标准,建立年度考核、现场蹲点督导、每周通报等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土地、交通、投入等要素支持保障机制。

    今年6月,宜宾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宜宾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宜宾市乡村振兴局按照“五区六廊多点”的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空间格局,目前,23名院士专家受聘为“宜宾市乡村振兴首批特聘专家”,为宜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芯”;在已建设32个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11个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从今年起每个县区打造一个“春风村”式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支持100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26个市级重点帮扶乡镇,50个市级重点帮扶村;接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60个农村公厕任务进展顺利,已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1042户;翠屏区李庄镇被推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翠屏区安石村、叙州区喜龙村、高县大屋村被推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在戎州大地徐徐展开。

    下一步,宜宾市乡村振兴局还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同时,统筹推进全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创建工作,不断形成典型模式和成功范例。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3:28

    顶 (0)
    本帖最后由 西瓜睡 于 2021-10-19 15:01 编辑

    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竹文化主题文艺演出在我市举行
    2021-10-19 00:59作者:黄铄然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宜宾日报记者 黄铄然

    以竹为媒,以竹会友。10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竹文化主题文艺演出《东方有竹》在酒都剧场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省政协副主席杨克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政、市委副书记廖文彬出席观看演出。

    演出现场

    演出在歌舞《万竹同根》中拉开帷幕,一幅竹海翻涌的画卷呈现在观众眼前,《竹之形》《竹之韵》《竹之魂》《竹梦中国》四个篇章以杂技、川剧、戏曲、情景歌舞等形式,将宜宾的竹文化巧妙融入演出之中,精彩的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据此次演出的执行总导演袁鑫介绍,本场演出充分融入了宜宾“两海”、苗族、彝族等文化元素,“演出总时长70分钟,参演演员300余人,通过认真的排练,希望给现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的竹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还为中国竹产业协会“十三五”优秀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及此前举办的民间竹艺技能、竹美食、竹摄影、竹书法优秀获奖者代表颁奖。同时,宜宾市被授予“竹美食地标城市”荣誉,长宁县被授予“四川竹美食城”荣誉。

    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及出席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与会嘉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家园、陈厚生、张平,市政协副主席马利春观看演出。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3:30

    顶 (0)
    本帖最后由 西瓜睡 于 2021-10-19 14:58 编辑

    廖文彬会见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团一行
    2021-10-19 03:05作者:陈倩来源:宜宾日报融媒体

    宜宾日报记者 陈倩

    10月18日,市委副书记廖文彬会见了来宜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的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驻华大使馆代表团一行,双方就深化合作,促进宜宾竹产业发展进行了友好交流。

    廖文彬对代表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纳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宜宾的发展情况。廖文彬说,宜宾是四川省的经济大市、资源大市。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抓好竹产业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竹林总面积达354万亩,竹产业综合产值248亿元,位居四川省第1位,竹已成为宜宾一张靓丽的名片。

    廖文彬表示,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各位嘉宾能进一步支持四川和宜宾的竹产业发展,在竹资源开发、竹产品加工、竹文化推广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未来宜宾将继续以竹产业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的密切联系,共同谱写竹产业发展新篇章。

    马丁·姆巴纳表示,宜宾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座非常有潜力的城市。在竹产业发展上,宜宾已取得显著成效,希望双方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推动两地在更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4:32

    顶 (0)
    本帖最后由 西瓜睡 于 2021-10-19 14:57 编辑

    10月19日至21日 中国首届竹主题非遗大展在宜宾临港开展!
    四川非遗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账号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把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定能让子孙后代受益于这些宝贵文化财富,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社会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10月19日至21日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其中之
    中国首届竹主题非遗大展
    将在宜宾临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非遗大展”
    邀请到全国范围内省级以上
    非遗代表性项目28个参展
    将围绕“赏竹”“听竹”“耍竹”
    三大主题进行展示、展演、展销
    首先
    来看看大展布展情况


    非遗大展




    现场还在紧锣密鼓地布置着
    这次展出的作品丰富多样
    很值得期待~
    下面
    一起看看这28个非遗项目有哪些吧?

    01
    江安竹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江安簧竹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它构图新颖,结构有疏有密、有张有弛,人物栩栩如生,独有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包括竹簧、竹筷、竹雕、竹根雕、竹编、竹具、竹装修七大类,上千个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何华一:江安竹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首届亚太地区竹工艺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

    02
    青神竹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编(青神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青神竹编选用青神特有的优良慈竹经 80 多道工序制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采用看图编织特技艺术,用染、防、挑、压、剖、穿等特殊技法编制而成的竹编精品,把竹编艺术推向了世界的顶峰。

    陈云华:青神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亚太竹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03
    道明竹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编(道明竹编)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800多年前曾任蜀州(今崇州)通判的爱国诗人陆游曾亲临道明白塔禅院造访,写下了“冷翠千秆玉,浮岚万幅屏”的诗句。


    杨隆梅:道明竹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都“百佳工匠”、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崇州市十佳乡土人才。

    04
    安溪竹藤编


    安溪竹藤编工艺有千余年历史,历经竹编工艺——竹藤编工艺——藤铁工艺的发展,已成为安溪县的第二大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作为“世界藤铁工艺之都”、“中国家居工艺产业基地”, 竹藤编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生生不息,2017年,衍生出新的艺种——竹编漆器,作品可保存几百年不腐。


    陈红萍:安溪竹藤编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清河,熟练掌握了竹编汉字编织,立体插花等编织技艺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05
    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毕家油纸伞穿线是古风油纸伞必须具备的工艺,分半穿和满穿。满则是毕六福油纸伞上百年传承的核心技艺,需要穿线2800-3200多针,一般师傅需耗时4-5小时左右方可完成。满穿抗风能力优于半穿且优于市面上大多数日用布伞,足见其品质可佳。


    毕六福: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手工创作的油纸伞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中国伞王”,入选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06
    油纸伞制作技艺




    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油纸伞制伞工艺传承千年古法,坚持繁琐的纯手工制作。70多道工序全部沿用传统,使用简陋、原始的自制工具,从削竹到绘制图案全手工完成,材质也固守传统,为的是保持其古法天成的韵味,不使其沦于工业化。


    李珍霞:贵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制伞工艺师、遵义市民间工艺大师、巾帼创业榜样。

    07
    德阳潮扇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德阳潮扇传统工艺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德阳县志》记载:“光绪1892年间,德阳李宝成根据广东潮州扇加以改进,制成德阳潮扇。”其技艺为竖竹丝横丝线经纬编织,形成“以竹为骨、以绢为面、以文为墨、以画为魂”的特点。

    杨占勇:德阳潮扇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德阳市技能大师、德阳市首席技师、旌阳区十佳工匠。

    08
    龚扇制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制扇技艺(龚扇)发源地在四川省自贡市,产于清朝同治年间,因创始人系龚爵伍,且系龚氏家族祖传绝技,世称“龚扇”。早在清朝末年,龚扇就已名闻遐迩,饮誉海内外,为中外名士所推崇。博得过慈禧太后御赐金牌,蒋介石夫妇、英国女王等竞相收藏。


    龚倩:龚扇制扇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青年竹工艺师,四川工匠、四川巾帼建功标兵。

    09
    天津北派民间艺术竹雕




    天津北派民间艺术竹雕是天津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雕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竹雕艺术起源于西汉马王堆出土文物竹勺柄上精美的走龙雕刻,唐代“尺八”竹吹箫竹雕人物花鸟收藏在日本正仓院,明末清初江浙一带文人雅士介入竹雕艺术开始有了落款,中国竹雕艺术开始走向了鼎盛时期分了流派名家辈出。


    高英:天津北派民间艺术竹雕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天津竹雕大师、国际竹藤组织亚太地区竹工艺工匠。

    10
    竹编工艺




    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赤水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以精细技艺为核心,是在传统竹编技艺的基础上,从编织技术上、内容形式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发展、传承下来的一种竹编工艺。


    杨昌芹:竹编工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工艺设计师,亚太地区青年竹工艺师。

    11
    聚源竹雕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雕(聚源竹雕)是蜀派竹雕的传承,聚源竹雕运用明、清时期的川派竹雕手法和绘画技巧,结合现代人们喜爱的实用品和材料特点,吸收了国画、书法等艺术的长处,融汇了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留青雕等雕刻手法,形成独特的工艺效果,开发出的竹雕工艺品。


    高尚昆:聚源竹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都江堰工匠。

    12
    徽州竹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州竹雕是将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融合并用的,它是表达徽文化现象的,是从地方山水环境和人文背景及区域文化中形成的一门特色手工艺语言,既是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载体。


    洪建华:徽州竹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亚太竹工艺名匠。

    13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羌笛演奏与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笛是羌族古老的双簧双管气鸣形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羌族人民的远古映像,跟随羌人走进生活,见证了羌民族从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到农耕民族的发展过程,充当了羌民族礼仪文化、节庆文化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赵福寿: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坚持羌笛文化发展传承。

    14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 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李晓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厌学之门徒,排卡寨莫氏家族芦笙制作第六代女传人,雷山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第一位女传承人。

    15
    竹纸制作技艺




    来自乐山市夹江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从原料竹子到一张完整的纸,整整需要15个环节、72道工序。前人概括为24个字“砍其麻、去其青、渍其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即砍竹麻,搥打,蒸煮,漂洗,沤料,捣料,漂白,抄纸,压榨,刷纸。


    陈秀君:竹纸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占尧,通过30年的学习摸索,对造纸技艺掌握娴熟。

    16
    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




    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郫都区古城镇是竹编鸟笼的故乡,这里记载着川蜀鸟笼的发展史,更记载着一代又一代鸟笼传承人的鸟笼故事。他们除了传承鸟笼文化,还将鸟笼的制作、观赏和发展地方经济融为一体,美化着古城镇的风、情、人、文。


    王明文: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都市能工巧匠、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17
    竹制口弦制作技艺




    竹制口弦制作技艺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布拖彝族称口弦为勒果,分为竹制口弦和铜制口弦两种。是凉山彝族中流传最广泛的乐器。布拖彝族深爱口弦,不论男女老少,人人皆爱。或个人消愁解闷,抒发胸臆,或三五人一起,互相共娱交流,倾吐心声。


    俄的拉色:竹制口弦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老一辈竹制口弦制作技艺者在传授下,创造自己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18
    羌族口弦




    羌族口弦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口弦是羌族妇女所使用的一种乐器。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男青年都将口弦用金竹制成,男子将做好的口弦装在一个精制的小竹筒里,筒面上雕刻了各种花纹图案,姑娘则会把礼物挂于胸前或是左衽,既可作为饰物,又方便可随吹奏娱兴。

    韩青瓜:羌族口弦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85年10月开始学习口弦技艺,古羌文化传习基地口弦指导员。

    19
    黎族竹木器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黎族竹木器乐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区。常见的黎族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鼻箫、口弓、唎咧、口拜、洞勺、哔哒等八大件,利用大自然中的竹木和畜兽皮等原料手工制作而成,体现了当地黎族人民崇尚自然的生活和美学观念。

    黄海林:黎族竹木器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五指山之声”乐团,2015年登上国家大剧院演出,我国最顶级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的80多名音乐家为黄海林伴奏。

    20
    大竹竹唢呐及制作工艺




    这是四川省大竹县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竹竹唢呐与制作工艺。制作唢呐须精选竹节短、竹壁厚,不易开裂且共鸣好的“罗汉竹”,竹唢呐的演奏者有着精湛传神的功夫,婉转的连音、欢快的吐音、令人着迷的花舌,以及滑音、颤音、 叠音等,在高手们的演奏中,兴之所致、运用自如。


    胡知全:胡知全师从于爷爷胡明文,经过多年学习,继承了爷爷的演奏和制作技巧,大竹竹唢呐及制作工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1
    南溪哈号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溪哈号是古时生活在川南一带的人们发明的,用于集会、祭祀、战争。后僰汉杂居,传给汉人并广泛传播,但哈号则逐渐成为一种民间的娱乐乐器,所以有“泥蜂催下田,哈号吹过年”“哈号嘟嘟吹得圆,看到看到要过年”等谚语流传。

    郭道明:南溪哈号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小学习哈号吹奏,形成独特的吹奏风格。

    22
    梁平竹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梁平竹帘采用当地盛产的上等慈竹为原料,抽成细如毫发的竹丝,经过八十余道工序的手工制作,织成薄如蝉翼、形似锦的独特竹帘工艺品,它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


    陆晓刚:梁平竹帘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重庆市优秀民间艺术家。

    23
    东坡笠制作技艺




    东坡笠制作技艺是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坡笠是海南万泉河畔的山坡笠演变而来。北宋时,这里已有由竹枝由箬制成“罩笠”,后来变宽肩笠,形似山坡称“山坡笠”。苏东坡过琼后,对万泉河的山坡笠爱不释手,笠不离身,故海南人谓为“万泉河东坡笠”。


    冯增超:东坡笠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代表海南省到蒙古国参加国家文化交流活动和参加十四届深圳文博会等展销活动。

    24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毛南族花竹帽,又名“顶卡花”,意为“在帽底编织花纹”。花竹帽的编织制作工艺考究,其选取毛南山乡盛产的金竹和墨竹,将竹破成竹篾,手工编织而成,具有工艺精致,花纹美观,帽形大方,结实耐用等特点。


    谭素娟: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花竹帽编织第五代传人,广西民间工艺大师。

    25
    金钱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金钱板是四川曲艺中“又说又唱”的代表曲种,演员手执三块竹板,作为打击乐器边打边唱,内容多为民间故事,有人物、有情节,因竹板嵌有铜钱,故称金钱板。

    张徐:国家一级演员,四川金钱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得“中国曲艺家协会优秀中青年艺术家”“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工作者”“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多种荣誉。

    26
    四川竹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竹琴作为四川曲艺种类之一,属说唱类别。这种独特的民间曲艺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高潮和流派间的相互交流。四川竹琴不仅记录了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还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显现。


    唐瑜:四川竹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艺术指导协会会员、大竹县音乐协会副秘书长。

    27
    羌萧




    羌萧是阿坝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演奏者熟练掌握了17种近100多首羌族多声部妮莎、哈依哈拉、勒乌、耍姆、玛智、哈珠拉依等曲种演唱方法。达洛、如妹成为松潘县小姓乡能演唱多声部较为全面的歌手。


    达洛、如妹:羌萧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古羌神韵演绎中心演唱羌族多声部,大型羌族原生态歌舞《羌魂》剧组演唱羌族多声部《妮莎》。

    28
    苗族芦笙舞




    苗族芦笙舞历史悠久,宜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川南山区兴文县苗族最有代表性、最大众化的芦笙舞形式,兼具体育性质,包括挤芦笙、山羊打架、龙钻洞三种具体舞蹈,参加者至少三人,一人吹笙(亦常有牛角号与皮鼓伴奏)确定步调,二人随之起舞。
    来源:宜宾文旅



    评论图片

  • 西瓜睡

    来自 四川省宜宾市 2021-10-19 17:49

    顶 (0)
    本帖最后由 西瓜睡 于 2021-10-19 23:02 编辑

    一根竹:可以撑起一方经济的产业利器
    宜宾新闻网
    宜宾新闻网官方账号



    10月19日,以“竹福美丽中国,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在宜宾三江新区开幕。

    本届文化节共12项活动,包括开幕式、高峰论坛等主要活动6项,竹书法展、竹摄影展等专项活动6项。同步还将进行多平台、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展示,并在线上开展竹产品展示展销和竹旅游推介。

    本届竹文化节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规格档次高。邀请近300名嘉宾参会,同时汇聚行业知名专家、标准化企业;二是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将以往竹文化节的“四部曲”(开幕式、高峰论坛、竹产品展、产业考察),升级为“6+N”,增加植竹活动、投资推介和6个专项活动,将以往传统、单一的现场展,升级为线上线下相结合,不仅丰富了竹产品的外延,还确保展示展销的多样性、持续性;三是内容丰富,带动性强。通过多种形式,深度展示丰富的竹产业以及悠久的竹文化,促进竹文化与竹产业互动发展。

    中国竹文化节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竹业盛会。宜宾市人民政府自2018年成为国际竹藤组织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以来,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竹文化传播、推动竹产业发展的精彩活动。2001年,宜宾曾承办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此次是时隔20年后,宜宾再次承办中国竹文化节。宜宾也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一个举办了两次竹文化节的城市。

    本次竹文化节的举办,将为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宜宾将紧盯“中华竹都、最美竹海”战略目标,全力全速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宜宾由竹资源大市打造为竹资源强市,力争到2025年,竹业生产总值达500亿元。

    “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授牌仪式,向“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授牌。

    单位性质
    据了解,根据《重庆市林业局、四川省林业草原局2021年度重要合作事项》,同意在宜宾成立“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是依托四川宜宾竹资源、竹产业、竹政策和竹科研实验条件,整合重庆市林科院、四川省林科院等成渝地区重点科研单位、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涉竹44个科技平台及870台套仪器设备,共同组建的跨区域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发展目标
    中心针对成渝地区竹特色优势资源和竹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关,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标准建设国际领先的竹产业综合科研实验室(中心),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达到“国内一流、区域领先、服务西南、面向全国”的综合创新服务平台,为成渝地区打造中国竹业发展第一圈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组建模式
    中心由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牵头,联合各参建单位共同组建。锚定未来全国竹产业发展科技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构建竹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运营方式
    中心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采取理事会、会员制等形式,构建核心层、紧密层、服务层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开放、共享、流动、竞争、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主攻方向
    中心以创新研发成渝地区竹林资源高值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为主攻方向,包括优良竹种选育及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竹食品与生物产品、竹材与竹源纤维高值化加工技术研究等重点方向。
    多个竹产业项目在宜宾签约

    活动现场(潘一豪 摄)


    在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暨第二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竹产品交易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现场,签约10个项目合作协议,涉及宜宾多个区县。

    现场签约10个项目合作协议(潘一豪 摄)


    据了解,本次活动期间,将签订35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159.16亿元。其中二产业项目27个,签约金额107.26亿元;三产业项目8个,签约金额51.90亿元;“5+1”重点产业项目16个,签约金额66.28亿元。

    邀您“上网”互动

    微信小程序搜索“中华竹都”进入




    为全面展示此次竹文化节亮点,主办方精心打造了线上交易展示系统——“中华竹都”城市电商平台专题页面随之上线,包括会议议程、会议资讯、会议直播等多个板块,全面展示竹文化节亮点。

    会议议程
    可通过进入会议议程全面了解此次竹文化节活动详情。
    会议资讯
    可通过会议咨询板块了解竹文化节最新新闻资讯。
    会议直播
    进行竹文化节全程直播,全国各地可随时观看活动现场情况。
    竹云商
    竹云商板块为嘉宾提供交易撮合服务,汇聚一百余家优质竹企业信息。
    竹优品
    以“中华竹都”城市电商平台为载体,汇聚全国各地优质农林竹产品,足不出户即可选择心仪的商品。
    直播带货
    邀请网红主播推广宜宾竹产品,助力“宜宾竹”远销万家。
    VR看展
    全方位展示竹文化节亮点特色,在网上也能身临其境参与竹文化节。
    交通导览
    竹文化节活动地点发布,参与活动最佳路线规划。
    游览指南
    汇集中华竹都竹特色景区,让嘉宾在参与竹文化节活动期间,通过网上了解宜宾特色景区。
    网络投票
    汇聚特色农林竹产品,嘉宾通过网络投票,选出42项林竹大奖,其中:金奖10名、优质奖20名、最佳人气奖6名、最受欢迎奖6名。


    一根翠竹
    挑起了环保大梁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绘就了新时代
    林美、业兴、民富的
    生态文明画卷
    绘竹成景,点竹成金
    一根翠竹
    成为了乡村振兴
    撑起一方经济的产业利器

    举办竹文化节,以“产、学、研”赋能产业升级,势如破竹,让竹产业的“根”深深扎入“科技创新”沃土中,厚植“竹优势”,做全“竹链条”,做强“竹经济”,宜宾竹产业必定会生长的“更绿、更直”,成为四川美丽乡村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宜宾广播电视台综合





    评论图片

西瓜睡 lv. 4

主题

1627

交子

11047

粉丝

26

发消息

生日:

暂未填写

所在地:

暂未填写

未登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蜀ICP备12028253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72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70001 | 2305117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川网文(2012)00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