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2021-11-23 18:28
四川是水电大省,为何也会面临限电?
今年冬天,全国多个地区出现缺电情况。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联合举办了四川电网2021年度今冬明春迎峰度冬有序用电联合演练。在确保四川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坚决守住民生用电底线,做到“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限电不发生次生灾害”。 为何作为水电大省的四川,也面临限电?记者为此采访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专业人士。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111/58345105.html评论图片 |
四川首座两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电站在绵阳江油建成投产,适逢其时!
评论图片 |
东北不止拉闸限电!吉林一水务公司称停水电常态至明年,辽宁开全省电力保障工作会,关键在煤炭供给。
评论图片 |
去年煤炭价格好像500,今年就1400的样子了,好像东三省拉闸都是工业企业,居民不会影响的
评论图片 |
今年冬天可能 全国缺电。
评论图片 |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要警惕减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新浪科技讯 9月26日上午消息,在2021中关村论坛的“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提出了对于科学实现“双碳”目标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是要开展碳减排措施性能评价。第二是要建立“双碳”技术分类评价体系。第三是要构建碳足迹精确核算方案与平台。 第四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为全国一盘棋、全省已排起提供依据。针对我国地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立泛能源大数据系统,挖掘全空间高分辨碳排放图谱、能源生态链图谱、经济图谱、民生图谱、生态环境图谱,探索建立碳排放综合模型。 第五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合理引导碳排放。第六是要坚持共区三原则,强化碳排放责任划分。第七是要加强能源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智慧发展。第八是要警惕减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许旻) 评论图片 |
侠客岛:生产旺季搞拉闸限电,咋回事?
限电!停产!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配合地区“能耗双控”要求,将削减水泥、电石、电解铝、螺纹钢等工业原材料产能。受供给减少影响,多种工业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有的甚至周内涨幅超40%。 很多网友疑惑,“金九银十”,时值生产旺季,拉闸限电不是“自废武功”吗?究竟是咋回事? (图源:网络) 一 “能耗双控”,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也称单位GDP能耗,能源在创造经济产值时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能耗双控”,目的是节约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倒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此外,“能耗双控”也能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其实,中国自“十一五”开始,就将单位GDP能耗降低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期间,中国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这个指标更细化为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能耗双控”最核心的指标是作为效率指标的能耗强度,与地区产业结构、技术能力、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 “十三五”期间,各地按既定计划完成了5年“能耗双控”目标,若保持节奏,可顺利达成“双控”目标。落实效果也反映出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一切本该有条不紊进行下去。孰料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这是怎么了? 8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一份文件,对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做了测评“晴雨表”。结果显示,部分地区能耗强度不降反升,9省区被列为一级预警地区。 随后,一些地区开始“命令式”停产,要求高耗能产业停限产甚至拉闸限电。有人就把停产限电归罪于“能耗双控”,认为政策突然加码导致地方突击式停产限电。 事实如何呢? 二 能耗强度约束制度已实施10多年,“能耗双控”执行近6年,按季度发表的“晴雨表”也做了八、九个年头。“能耗双控”目标要求一直稳定、明确,不存在临时加码。 那么,各地全力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究竟为了啥? 说白了,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 如前所述,各地本应按照既定“双控”目标落实政策,但自疫情发生以来,受避险资金青睐的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相关企业存在扩张产能冲动。同时,国内有序防控疫情、较早实现复工复产,为承接境内外生产需求打下必要基础。此后,国内工业大省能源消耗迅速上升。 同时,部分地区在2030年碳达峰预期下,将“碳达峰”前的近10年理解为“攀高峰”的时间窗口,抢着上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项目,违规给“两高”项目开绿灯,想提早把住能耗增量“地盘”。一些地方未批先建项目屡现。 今年上半年多地能耗不降反升,9省区能耗强度、消费总量均被国家发改委给出一级预警。 考核压力下,各地又赶紧立“军令状”、加速整改。但转眼已近四季度,全年指标如何达成?于是,一些地方就采取强力手段,定指标、压任务,对产业园区和行业强制性限产停工、拉闸限电。 岛叔看到一条聊天截屏:某地因没完成“双控”目标,被上级约谈。于是,当地连夜布置,提出统一“硬性要求”。 任务早已明确,目标也很清楚,为啥非要火烧眉毛才想起落实呢?早早就看见红灯,非要等冲线时猛踩刹车,考虑过乘客感受吗? 平时不作为,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平时高喊“绿色发展”口号,实际工作中却一再追逐短期效益,这暴露出一些地方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偏差,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谋划不积极。 (图源:网络) 三 运动式“减碳”已被政治局会议点名批评,如不纠正,后患无穷。 “一刀切”要求企业停产、限产,相关产品必因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又因限产企业多涉及上游原材料,涨价必然导致下游企业利润空间缩减,进而迫使企业将生产成本转移至消费端,提升消费价格,抬高通胀水平。这非但无益于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反而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必要的失序。 其实,做好“能耗双控”的办法有很多:比如,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再如,优化地区、产业、企业间的能源梯级利用,借助智慧化管理系统减少能源浪费;还可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绿色照明、绿色制冷,聘请专业公司设计绿色节能方案等。 作为管理能源消费的核心指标,国家发改委的能耗双控“晴雨表”及时给地方亮起红灯,恰恰证明了“能耗双控”这项制度是有效的。打个比方,某个人感染了流感病毒,引发身体发烧、咳嗽,这当然很难受,但也正是发烧、咳嗽提醒我们该吃药治疗了。 “能耗双控”制度是能源消费的“警报器”,在能源供应和消费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前夜及时亮红灯、拉响警笛,有利于督促地方尽快严肃认真对待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问题,避免能源整体性供不应求而导致经济社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直接相关的“能耗双控”,是考试中一道分值极高的“大题”。 要答好这道题,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尤其是注重功在平时,有规划、有节奏,少干临时抱佛脚的蠢事。 评论图片 |
估计要上马西南至东北特高压输电线路。
评论图片 |
来自 上海市 2021-9-27 14:39
最主要的是少发展蓄能项目,城市道路照明,空调和很多高耗能产业少上点,节约一点等
评论图片 |
评论图片 |
图片评论×